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文章涛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12 1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族谱上溯源,祖父以上诸公很多代都目不识丁,父亲在修谱时说的。我也仔细考证了一番,认为如此,理由是祖父以上诸公谱上只有名,没有字。在以前,读书和闻达之人都是有名有字的,什么名亮字孔明,什么字子美名甫。不识字的穷人当然没有名什么字什么之类的之乎者也。

  不过,族谱上追根溯源中又说,史书上我门曾为望族,多有文武雄才名传后世。祖父知道了这些后就明白了识字作文的重要性,暗自计策,要让子孙后人成为识字作文之士。于是每年用三箩稻谷作为学费,把父亲送进了一家私塾,最终使我父亲成为了一位教师。父亲又把我带在他的教案桌前,从小闻着墨香,长大后也就沾了一点点这笔墨之缘了。

  但是,笔墨作文带给我的人生也如文章行笔走势,有曲有折,点点画画都是浓重。

  工科专业毕业的我来到企业后,苦于无门,茫然之中只好操起从父亲那里承传而来的笔墨旧业。借助昏黄的灯光,度过了许许多多苦吟时光,其间苦乐辛酸,间而有之。

  久居办公室里的人都喜欢竖一张报纸,面视而坐,遮住其面容,以掩饰心底里的秘密。但作文之人多无心问此计,成天工于爬格子的苦差。为了赶写材料,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开夜车,晚了就在沙发上躺一会,等天明了继续赶。虽然是惨淡经营,却也苦中有乐。因为洒洒万言,是有知觉的活的思想,在字里行间,不但泛发着我的汗水,承载着我的寄予,更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精神依附,成为一种追求。

  追求大概是要付出代价的。由此,我的代价也相随而来。先是一篇报道,因为触及了真实而不便报道,被通报批评。后来也是因为写,被全总要求参加一次会议经验材料的准备抽走,恰巧机关进行大改革,搞岗位竞聘,在他人代填的岗位志愿上出了差错而被下岗。

  无声无息中,倾刻惨倒。

  物欲横飞的尘世中,一个勇士,一个舞墨者,惨倒是注定的命运。所幸,击倒于地,能有更多的机会,把仰视的目光投向那些千古滔滔文章的先哲们,做一些内省式的更深的思考。

  余秋雨在他的散文里,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叫“文化良知”。什么是文化良知呢?以华夏五千年文化的厚蕴底藏,恐怕一时半载还没人能娓娓道出。但是顺着千古文章,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又都在思考着,什么是文化人的人格和良知?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关于文章的功用,我知道得最早的是孔子的论及。记得有一个故事,大意是孔子与弟子出游,途中遣弟子寻水。取水处突然有大虫老虎窜出,弟子一把逮住其尾巴而致断。大虫跑了,弟子惊吓不已,心中责备孔子存心害他,多有不悦,跟在后面问:杀虎要用什么方法?

  孔子说,上等人杀虎击其头。

  中等人呢?

  孔子说,中等人杀虎捶其腰。

  下等人呢?

  孔子说,下等人杀虎逮其尾。

  弟子更愤了,存心加害反讥为下等人,于是,手里揣了一块石头,继续问:那么杀人呢?

  孔子说,下等人跟其后,用石头。

  中等人呢?

  孔子说,站其前,用口。

  上等人呢?

  孔子说,不谋面,用笔。

  故事的出处我一直找不着,不能确切,有些遗憾。但从其中论及我多少明白了些了文章的功用,所以后来有了成语“口诛笔伐”。也许正是“万世之师”的至圣思想照耀,才有后来的千万儒生孜孜不倦以文章为人生,为至上的追求,津津乐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然而,这光焰里,自古文章滔滔,君不知,字里行间却暗藏杀机无数。打开中国文学的长卷,信手拣来,都是一串串沉甸甸的沾满泪血的名单:

  韩非,诸子散文《韩非子》的著作者,口吃不善言谈,因擅写为李斯所谗下狱迫害自杀。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为同事鬼谷子的庞涓阴陷致残。

  李斯,有《谏逐客书》名作,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害人者也未能逃脱被害的厄运,被赵高诬陷腰斩灭族。

  晁错,文帝时号“智囊”,景帝时因权贵嫉妒,叛兵逼迫,上朝时被处死。

  司马迁,曾修《太初历》,著煌煌巨著《史记》,因直言下狱被处宫刑。

  班固,续父未竞之业,历经30余年,写成《汉书》,为人诬告私改国史下狱,经其弟班超上书辨冤迁为郎,最终还是因牵连下狱而死。

  祢衡,才高志大,有名篇《鹦鹉赋》,曾击鼓骂曹,不为所容,触怒江夏太守黄祖被杀。

  孔融,建安七子,因政见不同被曹操杀害。

  嵇康,著《养生论》,有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得罪权贵钟会等,被借故杀害,三千太学生为师请愿,也无济于事。

  陆机,传有《陆士衡集》,为宦人孟玖构陷,被杀。

  潘安,有辑《潘黄门集》,英俊秀美,外出时遇妇人掷果,时称“掷果潘安”,为司马伦亲信孙秀听诬杀,夷三族。

  谢灵运,山水诗派第一人,流放广州,被杀。
……

  太多了的杀戮故事,触目惊心,以致麻木。而横加迫害的,更是文章人的家常便饭。即使在当代,也是屡见不鲜。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和圣手赵树理,在“大跃进”中,不准质疑的政策,使他写不成“问题小说”,连真知灼见和实事求是的陈词也终成了中国文坛在“文革”前夜最凄美的“天鹅绝唱”。而战士诗人郭小川同样因表达真实的叙事长事《一个和八个》受到无法摆脱的纠缠,遭到长期的迫害。此等故事,比比皆是。

  《列子·杨朱篇》中有个“野人献曝”笑话:宋国有个农夫,曾在春日里的太阳下脱下衣物晒背,觉得舒坦,于是告诉妻子说,如果把这一发现告诉君王,一定有重赏。乡里人告诉他,过去有人以为水芹味道真美,向富豪称扬,结果遭到别人的嘲笑。我在文学史书中如此翻阅,并不是要告知人们一些故事,而是庆幸自己和有如自己一样的人们,时至今日我们摸着良知慷慨陈词后,却还拣有一条生命。

  应该说,对于文化人,良知和生命是同等的重要,但往往不能兼得。先哲们在艰难选择时,最终的守操是良知,是品格!这便成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故事。

  屈原如此。面对黑暗政治,不与同流合污;即使放逐,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悲愤忧郁,自投汨罗江,以明其志。

  司马迁如此。遭受宫刑后含垢忍辱,为了《史记》顽强地活下来,成就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业。

  陈子昂如此。站在幽州台上,仰望苍天,俯视大地,悲从中来,不可遏止,唱出语惊千古的壮歌:前不见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李白如此。安史之乱后,痛苦无比的诗人建功心切,参与李璘幕府,治罪下狱,流放远地,年近六十的诗人“平生不下泪,于此泪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当他听到征讨史朝义的消息时,不顾年迈体弱,还要请缨杀敌,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希望再出来为国平叛立功,直到临终仍在感叹:“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临终歌》),为自己赍志以殁而遗恨不已。

  杜甫如此。毕其一生精力为他关爱的人民歌唱,为他关注的君国苦吟。在他沉重笔下,“忠君”、“爱国”、“爱民”都是“奉儒守官”的特定的内容。他的积极用世就是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政治理想,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既使自己官卑职小,也要忠于职守,冒死进谏。当他流落民间时,他也“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吾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深切关注国家命运。安史之乱后,他不但抒发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种强烈爱国之情,还通过“三吏”“三别”在谴责横暴的差吏的同时,从维护国家安定统一的前提出发,含着眼泪劝勉人们走上前线。这位忧患一生的诗人,临终前写下的诗句还在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风疾舟中伏枕书怀呈湖南亲友》),至死不忘他多灾多难的祖国和受苦受难的人民。

  文天祥,张养浩,夏浣淳,鲁迅……莫不如此。这种追求在写下无数沉重的同时,也赋予中国的历史的无数亮点。

  今天,我们浏览于汗牛充栋的文章之林时,仰望先哲们游刃于文章之中的巨儒鸿德,谛听他们的高贵精神,不禁汗颜。在物质生活无比优裕的今天,铡刀还不曾架上头颈,时空还容得我们拍遍栏杆,叩心自省。一袭承传的血脉仍在汩汩流淌,良知鞭励着正直的人、肩负责任的人在不断前行。

  我也仍在继续昏黄灯下的吟唱苦行。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1-7-6 00:04 | 只看该作者
火车上

临窗而外

一夜的雨打湿了田野

迷迷蒙蒙的天气

坐上南下的列车

穿梭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之间

难道这就是生活

时间一天天的缩短

该选择在什么地方停留

我这样思索

人生总有终点

风向哪个地方吹

蒲公英就落到哪里

就做一个蒲公英吧

让风任意的吹
赫柏湾
尽管这样的天有点湿

尽管这样的风不大

只要我飞

总有梦想去追寻

总有事业要腾飞

就做一个蒲公英吧

让我去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3 06:05 , Processed in 0.11318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