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原创】挑灯闲坐说丽江(3)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0 2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簇拥着古城,水,环绕着古城,纳西人民不仅用勤劳赋予了古城古朴典雅的外形之美,还用智慧创造了古朴厚重的纳西文化,使古城拥有了让人倾倒的无穷神韵,安祥平和,恬淡宁静,秀丽从容。走在这块极富内涵的土地上,无论是流连忘返,还是匆匆一瞥,它总会让你在不经意中碰到文化,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去年暑期一日,在丽江古朴的大石桥边,我发现了“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这一发现使我对云南“茶马古道”的兴趣一发不可收,让我的身影也断断续续地出现在湮没在那历史风尘中的古道上!

  坐在古城大石桥畔小餐馆的大红伞下,要了爱吃的鸡豆凉粉、桃花白鲦和几个绿色小菜,吩咐纳西小妹慢慢做,便喝着茶水,磕着葵瓜子,你一句我一句地闲聊,扩音器里轻轻地响着与阳光一样明媚的纳西古乐,心情极好。我侧身惬意地斜坐着,看河水潺潺地流动,看水草随河水摇晃,形成无数绿色的曲线,一会儿静止,一会儿夸张地扭动,河边的花丛弥漫着诱人的香味,飘散在清新的空气中,白絮般的云倒映在河水中,像沉在水底的白玉。温馨、温暖、温情,诸如此类的感觉在我脑海中轻轻摇曳,我沉浸在古城的浓浓秋意里,神思恍惚地,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突然,大石桥边传来一声声悦耳的马铃声,似乎已和空气融和成了一体,不知怎地就摄住了我的灵魂。我好像从没听过这么清越的铃声,犹如绝妙的天国音乐,不!比天国里的音乐更朴质更亲切……听到它就会喜欢它,那是绝对的不由分说,爱它绝没有商量!

  于是,循着马铃声,寻到大石桥东边,“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一间土木结构的瓦房,一块不惹眼的黄木黑字牌子,一串铜马铃摇曳在牌子下面,一个专卖“布农铃”的马铃铛小店,一位浑身散发着艺术气息的老板布农先生……
  才跨进店门,我便被满屋子别出心裁的创意深深吸引,这儿专出售极富特色马帮文化商品:“布农铃”——小巧而精致的马铃下系有一块圆形的木板,其上绘有布农先生的亲笔画,大都是马帮人艰辛的生活片断和茶马古道上的风景。布农先生向我介绍说,他的布农铃已销售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他要用这种方式广泛地宣传中国的茶马古道,让不了解马帮精神和茶马古道的人,能从这布农铃的铃声中去感受茶马古道,能由喜爱布农铃开始去认识丽江马帮……交谈中,我感觉到:布农先生绝非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他有很强的超前意识,他走在了时代前面,走在了人们对丽江热情升温的前面,这绝非寻常人所举!

  布农先生是“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的创办人,他是一个先学哲学后又专攻绘画并酷爱马帮文化的四川人。8年前,为了给自己“山穷水尽”绘画生涯寻找出路,他曾两次以徒步和骑马方式沿着茶马古道走到拉萨,茶马古道给他以强烈的心灵碰撞,具有传奇色彩的马帮生活史给他以崭新的创作源泉,从拉萨回到丽江后,他便在大石桥买地建屋创办研究会,把丽江当成自己的家乡,当成他终身事业的起点。他创办的“丽江茶马古道研究会”成立于99年5月8日,由丽江及各地尚存的若干名老马帮和63名历史人文学家、艺术家组成,宗旨是收集整理挖掘研究与茶马古道相关的马帮文化,它是我国目前研究马帮文化唯一的民间组织。当我问他为何于大石桥地段买地建屋时,他动情地说:在马帮时代,丽江大石桥是马帮们活动最频繁的地方,南来北往的马帮都必从大石桥经过,大桥石板上那些深深的马脚窝就是明证。我觉得,那“嘀哒,嘀哒”的马蹄声和潺潺的流水声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意境,夜深人静时,我爱一个人到大石桥上坐坐,满脑子都是马帮在古道上的生活故事,坐着想着,灵感就来了。——布农先生的回答仍充满着马帮情结!
  的确,茶马古道和马帮,牵动着许多痴情者眷念的目光,撩拨着人们对古朴博大,美妙多姿,险峻艰辛的它之拳拳深情。茶马古道,连接着一个高原又一个高原,连接着一个秘境又一个秘境,众多的民族因它相连交融,各地区的经济因它繁荣兴旺,纵虽现在公路密布交通方便,但它悠悠的历史价值和博大厚重的文化沉淀永存,它情人般的诱人魅力永在!望着随风摇曳的布农铃,我的心随着它悦耳的铃声起伏;看着一幅幅古道上的苍茫图画,灵魂也随着布农先生的述说飞出躯壳,飘向那湮没在历史风尘里的“茶马古道”上,静静聆听那些淳朴撼人的天籁绝音!

  古城新华街入口处矗立着一块碑,碑上撰写着《中国丽江古城简介》,其上明白写道:“中国古城丽江,始建于宋末明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滇、川、藏的交通要冲,茶马古道上的重镇。”正如碑上所述,丽江作为通衢之道可谓源远流长。自古,它就有“踞全滇之上游,通巴蜀之要塞”、“自内地入藏,必经丽江之正路”之说。据史料记载,成都到丽江之间的步行古道共有两条,它们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打通:一条从成都起程,经西昌、姚安、大理到丽江,此道险要难行,有的地方仅有五尺之宽,古称“秦开五尺道”。另一条从成都出发,经邛来、灵光、汉源、西昌、盐源、宁蒗、永胜到丽江,古称“灵光道”。然而,自古以来,滇南的马帮到丽江后就不再往北走,那是因为被最高的海拔、最险峻的峡谷、最雄伟的高山、最汹涌的河流所阻碍。约一千年后,这两条沉积着历史风尘的古道在丽江合为一条,由云南的无名马帮们,用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生命顽强地向西藏挺进,才形成了让世人震撼的茶马古道。我们的茶马古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险峻艰难的一条古道,是一条由云南人用生命走出来的古道!

  关于“茶马古道”的确认,有众家之说。查阅资料得知,现被学者们所确认的“茶马古道”共有两条:一条是从云南的茶叶之乡普洱出发,途经大理、丽江、中甸、察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最后由柏林山口出境,分别到尼泊尔和印度;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再由拉萨到尼泊尔和印度。此外,在这两条主线的沿途,还有着众多大小的古道,比如,往返于中甸和昌都之间又有两条古道:一是中甸、梅里雪山、甲朗、碧土、扎玉、左贡、邦达、昌都;二是中甸、乡城、德荣、盐井、芒康、左贡、邦达、昌都。滇、川、藏三角地带就是由这些大小支线联络在一起的。马帮从云南出发,运去的是茶叶、丝绸、食盐等,驮回的是麝香、毛皮、藏药等具有藏区特色的东西。全依仗着“茶马古道”的缔造者:浪迹天涯而勇敢无畏的马哥子而“茶马互市”,茶马古道在滇川藏地区对各民族间的交融、团结、商贸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茶马古道在抗战时期的卓越贡献更值得大书一笔。抗日战争其间,国际援华人员顾彼得先生曾住在丽江9年之久,他所著的《被遗忘的王国》中,对当年活跃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有着极真实的描述:“战争其间,所有进入中国的线路被阻时,这场‘马帮运输’曾使用了八千多匹骡马和两万余头牦牛。几乎每周都有长途马帮到达丽江,生意如此兴隆,甚至多雨的季节都无法阻止那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印度和中国之间这迅猛发展的马帮运输是多么广阔和史无前例……它作为人类的一个伟大冒险而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不难想象,滇缅公路被切断后,隐匿的茶马古道再度大活跃的情景:那些来自英国、美国的抗战物资和生活用品,就这样被英勇无畏的马帮们经西藏亚东等口岸转运到拉萨,翻山越岭运到丽江,再由丽江中转到全国各地。据悉,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田壮壮,已在云南执导拍摄纪录片《茶马古道》,我想,倘若影片没涉及这段史实,那就不能全面地反映茶马古道的精髓。因为,云南茶马古道,既是一条造福于滇、川、藏各族人民使之互通有无的物资古道,又是一条蕴含着各民族历史文化的悠悠古道,更是一条饱含着各民族勤劳勇敢顽强抗争的精神古道!

  我曾走过云南与西藏交界的一些险峻山路,我曾读过朋友的《马年随马帮走茶马古道》,我曾听过不少马帮人坎坷生活的故事,我也曾看过描写马帮人发家奋斗史的影片。茶马古道上的确不乏浪漫情怀和秀美风景:丽江的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老君山、虎跳峡、他留古墓群、宝山石头城,数不尽的奇山奇水奇花奇药奇碑奇庙;还有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中甸藏区风光,雪山、草甸、湖泊、喇嘛庙,说不完的旖旎风光谜一样诱惑着寻找伊甸园的人们。
  然而,它的险峻艰难真真令人发指!譬如,以 “十二栏杆”为例,十二栏杆是由丽江进入中甸藏区的第一道关隘。有书记载:“栏杆十二,雪岭千寻,鸟道羊肠,崎岖险仄”。它是马帮们在陡峭的悬崖上生生凿开的一条蜿蜒曲折的人马栈道,因其在峰回路转中有十二道迂回曲折之处,故以“十二栏杆”命之。人马行走于此处,如履悬崖深渊上之薄冰,连人带马坠崖而死的马帮难以计数,它是一段令人胆颤又令人伤心的断肠路!听中甸的朋友说,从土官村渡过硕多岗河后,朝西北方向的大山深处再走约两小时,便可寻到这条湮没在历史风尘中的古道了。现在,已有宽宽的公路从十二栏杆古道一侧通过,可每次乘车经过十二栏杆时,我仍免不了提心吊胆,因为公路全是在兀立的大山上穿行,一侧的山峰高耸入云,另一侧是深不可测的沟壑!由此推知,茶马古道,它必是高山大河之间人迹罕至的羊肠小道,它必是依山势蜿蜒随江河而去的崎岖山路,咆哮奔腾落差巨大的大江大河总相随在它的左右,高耸入云的高原雪山总横亘于它的前后,所以说,茶马古道,其实也是一条别无选择的人生通道:困难重重,凶吉难测。丽江凭着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了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重要驿站,成了中国与国外通商交流的重要中转站。丽江的大石桥,天天都有马帮来往,人喊马嘶,热闹非凡。云南的茶叶盐巴,四川的丝绸蜀锦,西藏的虫草麝香皮毛,英美的洋烟洋货,任人们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的购买交换,丽江呐,是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人们心驰神往的天堂!

  回大红伞下吃罢鸡豆凉粉,天已昏黑了,像布农先生一样,我徜徉于大石桥上,踏着石板上一个一个的马脚窝,细细地数数,手中的布农铃“叮叮当当”地响。虽然没有很好的灵感出现,却自以为接近了马帮的足迹,幽静而神秘,直教人发思古之情……

  从关门口转向现文巷,推开我借住的老宅大门,又和慈祥的老奶奶聊起丽江马帮。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凡事扒根问底。真是巧极了,这老宅以前就是一个马店,老奶奶还能记起小时候马店生意兴隆的事。
  她说:以前走马帮的时候,家里每天都住满了马帮,马厩里栓满了马,生意很是火红。有时房子里住不下,马帮就在院子里睡在马驮子下面。马帮住店,马店主需为马帮提供住房、马厩、喂牲口的水、炊事用具和柴火。马哥子到了店里,什么都不忙,总是先忙牲口,他们很爱惜自己的牲口,总要让牲口喝够水吃饱料送进马厩后,才开始为自己烧茶做饭。我的活计是挑满马厩里两个大水槽的水,天天都得挑,隔三差五的,父亲还非让我洗水槽不可,说要保证水质干净。父亲的心很善,待马哥子们也很好,没钱交住店费的,欠着也行,用货物代替也行。最记得一个永胜姓陈的马哥子患了重病,父亲替他请郎中,为他买药熬汤端水送饭,悉心照顾到病愈。后来,他和父亲交换了生辰八字结为兄弟。走马帮的时候,他年年都来,没有马帮后,他也年年都来,直到父亲去世后……
  “马哥子苦呀,听听他们唱的歌,眼泪就想掉下来……”老奶奶顿了顿,作出吞咽的状态,想压抑住突然奔涌的辛酸,结果,脸被压抑成一只老苦瓜,让我跟着难受。
  在老人断断续续地讲述中,我记录了如下的歌词:
  去了去了心不落,去了前脚挂后脚。
  男人出息赶马去,赚金赚银为老婆。
  鞋子好穿么不能穿着睡么,妹子好看么不能成为一家么!
  砍柴么,莫砍那葡萄藤,嫁人么,莫嫁那赶马人。三十晚上吃喜酒呀,初一早上就出了门。
  宁嫁一碗米的赶马郎,不嫁一斗米的守家汉。
  ……
  诸多歌词中,我最喜欢“宁嫁一碗米的赶马郎,不嫁一斗米的守家汉”。它是我寻到的反映女性内心的山歌,我喜欢它,在我的心目中,唱这山歌的女性是最坚强最伟大最壮烈最了不起的女人!
  的确,马帮人苦,从丽江到拉萨,从一个秘境到另一个秘境,一共要走多少山路?要翻多少座雪山?需要多少时日?又要经历多少危险?体力不支累死,天气突变冻死,遇到塌方砸死,被毒蛇猛兽咬死,水土不服病死,过溜索掉到江里淹死,爬陡山意外摔死,遇土匪遭抢劫被打死……想想现在,坐汽车进藏都因辛苦万状而视为壮举,而马哥子们是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呀,漫漫古道上肯定洒满了咸咸的汗,涩涩的泪、腥腥的血!

  晚上,我竟做了一个挺浪漫的梦,梦见我在深山峡谷中呈“之”形的茶马古道上飞一样地行走,想追上那个挎刀行走的马哥子。林莽森森、荒草凄凄中,他吆喝着十五六匹骡马,宽阔的前额上沟壑纵横,背负着一个布袋,鼓鼓囊囊,羊皮褂子遮掩着他伟岸的身躯,正踏着矫健果决的步履向前,叮当叮当的马铃声不绝于耳……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尕朵 于 2010-8-10 22:1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8-11 09:0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2:21 , Processed in 0.1593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