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而无用[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15 16: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而无用

    几位男性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经常的话题除了女人就是荤段子,你可以说这些人粗俗,但是没法子,人们在一起时也不能总是探讨微言大义的东西。我常想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过去在一起时都干什么,现在看来,把酒论诗之间,可能说的也无非是这些事情,那些特深沉特严肃的东西,谁也不能持续的坚持说一个小时。
   
  我曾和身边几个喜欢文学的朋友交流大的文化命题,遗憾的是,交流的总是并不畅快,所有的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一旦在这一点上不能共通,就各持已见,试图说服对方,绝不被对方说服。话题说来说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转到荤段子上来了。由此想到,这其实也是文人在语言交流中的一个通病,最初总是想整一些很严肃很庄重的东西,但整来整去,就整没了,如同十八岁的那些理想,初时豪情万丈,但随着岁月的更改,最后沓然无痕。
   
  我有很多朋友,喜欢大的东西,喜欢壮丽,喜欢深远,喜欢厚重,喜欢陈旧,但在本质上,他们喜欢的,其实是自己无力去改变的东西,所谓高山仰止,大河陈流,他们愿意以一种景仰的态度谈一些“大而宽广”的东西,对身边的琐事视而不见,不屑于谈。我常想,当一个事物大到你已无力改变,无法介入,无从下手,是不是就进入了“大而无用”的怪圈?

    其实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大而无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且被后人尊祟和推广,比如禅宗,比如儒学,比如佛教,比如哲学,直至今天,还有无数的人在研究这些,谈论这些,痴迷这些,但这里有多少东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还能发挥作用,很多人根本不去想这些问题。所谓的“大”,其实是一种脱离了世俗生活的“大”,这种“大”站得起点高,但落脚点根本没有。这也正如被一些文化精英所推祟的事物,却没有平民的基础一样。在平民的心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事,什么美伊战争,什么国内形势,什么国际变动,都不如身边的工资涨了还是降,菜市场的菜全还是不全,学校里的孩子是不是摔了饿了更重要,所谓百姓眼中无大事,但百姓眼中也无小事,个个小事都是致关重要的,而这些小事,在“大”的范畴是不值一提的,有很多人研究“大”,却忽略了小,当“大”成为一种高山仰止的事物,当“大”找不到一种具体的对称方式,那么这种“大”有什么用?

    这种“大而无用”的观念似乎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面在各种会上谈着反腐勤政,为民做主,一面又大吃大喝,玩乎职守,为个人利益趋走窜跳,这是政府行为上的大而无用,一面谈着文化的高屋建瓴,海纳百川,巨人风范,一面却又为了职称、名利、英雄座次问题而明争暗斗,这是文化意识上的大而无用,一面觥筹交错,拍肩搭背,称兄道弟,一面又痛惜时间金钱白白流逝,关键时刻难见人心,这是个人行为意识上的大而无用。

    当“大”成为一种摆设,“小”则成为陪衬,成为低级品,但其实,人人都是活在“小”里的,不管多么成功的人,也是活在“小”的琐事里的人,长久以来,我们敬仰巨人,总是看其“大”的成就,却总是忽略其“小”的一面,忘记了很多巨人是在“小”的一面有更杰出表现而把小累积成了大的人,而还有一些巨人恰恰是在“小”的一面表现不成功的人。中国历史有曾做出过很多小事的大人物,比如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曹植杨修孔融们谈诗论画时,他已经分析出具体的行动路线,再比如明时的一代巨宦张居正,他的改革可能不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彻底的,也不是最极端的,但却是最成功的,因为只有他了解当时那个庞大帝国的每一个环节和特质,他们都是擅长于把“大”的东西化为具体小事的人;另一些人却正相反,如孔子,他一生奔走,为“大”的建构而搏命,但他一生却做不成一件小事。虽然对比鲜明,但中国治史的人仍然鄙视肯为小事付出的人,其实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大而无用。

    把大的东西落实成具体的小事,把辽远的事物落实到眼前,这其实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我们如果还不注意这些,空谈“大”而漠视“小”,长久下去就会变成后退的力量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6:58 | 只看该作者
大而无用
   
  几位男性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经常的话题除了女人就是荤段子,你可以说这些人粗俗,但是没法子,人们在一起时也不能总是探讨微言大义的东西。我常想中国古代的文人阶层过去在一起时都干什么,现在看来,把酒论诗之间,可能说的也无非是这些事情,那些特深沉特严肃的东西,谁也不能持续的坚持说一个小时。

    我曾和身边几个喜欢文学的朋友交流大的文化命题,遗憾的是,交流的总是并不畅快,所有的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一旦在这一点上不能共通,就各持已见,试图说服对方,绝不被对方说服。话题说来说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转到荤段子上来了。由此想到,这其实也是文人在语言交流中的一个通病,最初总是想整一些很严肃很庄重的东西,但整来整去,就整没了,如同十八岁的那些理想,初时豪情万丈,但随着岁月的更改,最后沓然无痕。
   
  我有很多朋友,喜欢大的东西,喜欢壮丽,喜欢深远,喜欢厚重,喜欢陈旧,但在本质上,他们喜欢的,其实是自己无力去改变的东西,所谓高山仰止,大河陈流,他们愿意以一种景仰的态度谈一些“大而宽广”的东西,对身边的琐事视而不见,不屑于谈。我常想,当一个事物大到你已无力改变,无法介入,无从下手,是不是就进入了“大而无用”的怪圈?
   
  其实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大而无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且被后人尊祟和推广,比如禅宗,比如儒学,比如佛教,比如哲学,直至今天,还有无数的人在研究这些,谈论这些,痴迷这些,但这里有多少东西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还能发挥作用,很多人根本不去想这些问题。所谓的“大”,其实是一种脱离了世俗生活的“大”,这种“大”站得起点高,但落脚点根本没有。这也正如被一些文化精英所推祟的事物,却没有平民的基础一样。在平民的心中,其实没有什么大事,什么美伊战争,什么国内形势,什么国际变动,都不如身边的工资涨了还是降,菜市场的菜全还是不全,学校里的孩子是不是摔了饿了更重要,所谓百姓眼中无大事,但百姓眼中也无小事,个个小事都是致关重要的,而这些小事,在“大”的范畴是不值一提的,有很多人研究“大”,却忽略了小,当“大”成为一种高山仰止的事物,当“大”找不到一种具体的对称方式,那么这种“大”有什么用?
   
  这种“大而无用”的观念似乎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面在各种会上谈着反腐勤政,为民做主,一面又大吃大喝,玩乎职守,为个人利益趋走窜跳,这是政府行为上的大而无用,一面谈着文化的高屋建瓴,海纳百川,巨人风范,一面却又为了职称、名利、英雄座次问题而明争暗斗,这是文化意识上的大而无用,一面觥筹交错,拍肩搭背,称兄道弟,一面又痛惜时间金钱白白流逝,关键时刻难见人心,这是个人行为意识上的大而无用。
   
  当“大”成为一种摆设,“小”则成为陪衬,成为低级品,但其实,人人都是活在“小”里的,不管多么成功的人,也是活在“小”的琐事里的人,长久以来,我们敬仰巨人,总是看其“大”的成就,却总是忽略其“小”的一面,忘记了很多巨人是在“小”的一面有更杰出表现而把小累积成了大的人,而还有一些巨人恰恰是在“小”的一面表现不成功的人。中国历史有曾做出过很多小事的大人物,比如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曹植杨修孔融们谈诗论画时,他已经分析出具体的行动路线,再比如明时的一代巨宦张居正,他的改革可能不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彻底的,也不是最极端的,但却是最成功的,因为只有他了解当时那个庞大帝国的每一个环节和特质,他们都是擅长于把“大”的东西化为具体小事的人;另一些人却正相反,如孔子,他一生奔走,为“大”的建构而搏命,但他一生却做不成一件小事。虽然对比鲜明,但中国治史的人仍然鄙视肯为小事付出的人,其实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大而无用。
   
  把大的东西落实成具体的小事,把辽远的事物落实到眼前,这其实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我们如果还不注意这些,空谈“大”而漠视“小”,长久下去就会变成后退的力量了。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2-15 16:59 |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上一次没发好,再发一个。请版主见谅。
4#
发表于 2003-12-16 13:13 | 只看该作者
“大而无用”折射出一种处世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06:45 , Processed in 0.04697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