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7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清官难当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3-12-22 1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清官难当

  看明史小说<张居正>,书中有一则写到张居正对海瑞的评价:张居正推行改革之初,有人推举海瑞复出,理由是海刚峰大人清廉公正,甚得民心。张反问其人:海瑞所到之地,地主豪强四散逃逸,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国家税收紧张,各级官吏噤若寒禅,离心向背,人民拍手称快,却令大片良田荒芜,政务执行不畅,此人逞一时之快,得了民心,却夸了国家财政,有何用之?

  海瑞临死时,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干部),这位副部长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湊不起,同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隔室,一贫如洗。王感动的流下了泪,湊钱为其下葬。这段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但也未免令后人心寒,清廉公正者难道就此下场?不但抱负难展,更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在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里,清官都只是老百姓梦里的幻影、各级官员口头上的标榜而已。清官悖时,故而难当。连对人情世故练达如张居正这样的明白人,也尽量不用这样的清官,清官其实毫无市场,如果把封建官场比作一个股市的话,清官就是绝对的“垃圾股”。

  张贤亮在<小说中国>里,曾提到过一个犯罪成本论的概念,他说现实社会里,越是高智商的人,犯罪成本也就越高,所以要扼制高智商的人犯罪,这是整顿官员之本。这个成本论要是放在几百年前的明廷,可以如此理解,在全民皆贪的大环境下,养一个清官的付出的“成本”最大,对国家的危害也越大,抵制清官的出现,才是整顿吏治之本。以张居正的逻辑,海瑞的出现打破了当时的内在秩序,使利益分配的方式失衡,导致官吏离心向背,财富占有者(土豪强梁)逃逸,故而对国家财政造成危害,所以要废弃不用。

  今人看来,这真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逻辑。

  但是把目光往回看,结合整个明史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张居正之所以提出那样的结论,抑制清官,是有其内在原因及文化根基的。众所周知,有明一朝,官吏机构冗积,而官吏工资之低空前绝后。庞大的官僚制度以及内廷与外廷分权而立的权力分配方式,形成了官场中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凡干大事者无不擅长于旋,游刃其中,才能左右制衡。而制衡的原则就是先要把握平衡,不使这个平衡的局面由自己手中破裂。如此一来,圈子政治也就形成了,官场大圈套小圈,人人都在圈中行,缚手缚脚,难以摆脱。想争脱束缚者,通常遵守的程序是先要熟悉各个圈子的运作程序,才能凌驾其上,只有进入规则中才能成为规则的维护者和新规则的制定者,这是政客的高明之道。所以明朝以来,门阀制度蔚然成风尤胜前朝,必然也导致送礼行贿成为一时风尚,这已经成了当时一种主要的规则。嘉靖年间名士宗刘曾写<报刘一丈书>,书写那些拜谒严嵩的人,一旦得到一点青睐就不禁高呼“相公厚我,相公厚我。”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现状。

  在工资极低的情况下,却要有如此多的行规要遵守,各级官员开销就紧张了起来,对此,皇帝也心知肚明,但低薪制度却一直坚持,这是从本质上鼓励官员贪污,于是,一个灰色地带由此形成并成为人人心知肚明的行规。在这个行规之中,高明的政治家无不懂得趋势借利,借力打力,攫取成功之路也就是在规则中趋势借力之路。这也形成了封建官吏的两重人格,如张居正,他为官比较清正且才能过人抱负远大,但他本人也有不少门徒,无法排斥礼尚往来,他也曾给当时的大太监冯保送过礼,而给他送礼递贴子的门生中,也有死后比海瑞还要清贫的戚继光那样的好官。在这种大势下,海瑞的出现就如一个横空出世的另类,他妄想打破这种稳固的规则与平衡,以生硬理想化的方式对抗复杂的社会,必然头破血流。一个人在头破血流折骨断之后,还如何能以大好躯体改造社会?故而,贪官厌他,“明”官治臣如张居正之流也厌他,在封建社会里,清官费力不讨好的命运也就带上了恒定的悲剧色彩。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3-12-22 21:04 | 只看该作者
这位老兄看来是学历史的出身吧。

厉害。在史学中深入浅出,出手不凡。
3#
 楼主| 发表于 2003-12-22 21:19 | 只看该作者
我业余时间学历史,主攻明史。

没什么成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06:59 , Processed in 0.09185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