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7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不速之客》:教授的平民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8 2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个对音乐似乎有兴趣的60多岁男人要学钢琴,但是面对也不年轻的女老师的教授口气和方式显然不是太适应,以至于取消了继续学习的计划,而女钢琴老师建议如果不学可以把那架钢琴卖给她的时候,老男人顺水推舟把钢琴卖了出去。

  这个平淡的故事开头,看不出做为一个爱好而言的一个老者还要继续什么样的爱好。但是做为故事的铺垫,倒是有了一个点到为止的作用。为了喜欢而学,为了爱好而学,都可以成为理由,老教授似乎是想沿袭一下去世的老伴的喜欢,把一架不错的乐器发挥一下功能而已。钢琴似乎太复杂,手法练习实在也不想继续下去。埋藏在老者身上的音乐细胞,似乎不那么活跃,或者继续潜伏了下来。

  说一下其中的音乐。天籁做为对于音乐的诗意表达,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对那些眼睛天然的和耳朵,就是一种天然的诱惑和好奇。同时音乐做为一种文化素养而存在。

  当沃尔特教授,回到自己在曼哈顿的公寓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房间里已经有人入住,做为一个闯入者而被男青年差点拳头相待,一番解释以后,青年男女离开了房间,另寻住处。偏巧被教授发现,就答应暂住到找到租房为止。

  也许人的骨子里都有一些可能并不切合实际的浪漫,其实什么是切合实际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自由,是一种无言的快乐。比如街头卖艺者,本身也是行为艺术的表现者。用吸引自己的艺术,去吸引另外一些人们,并且换取一点生活来源。有人可能以为是山穷水尽之举,有人以为是难以言表的艺术与浪漫的展示。像那些高级酒店中的音乐演奏者们一样,被音乐陶醉之中,换取一份喜欢的状态。

  片中的沃尔特教授对于音乐的喜欢,可能也就是处于一种好奇和尝试之间的状态,出发点也不是多么明确和高大,心不在焉,心猿意马,都可以表达出他对音乐的状态。直到那种街头偶尔会遇到,但是并没有触动他神经细胞的非洲鼓乐,因为和误闯进他的生活的天分的音乐家泰瑞克有了交往,而让他有了进一步了解这种简单而富有节奏和律动的鼓乐有了可能,而令人兴奋的鼓乐,就慢慢进入了教授的生活,并有了尝试中的快乐。做为对于沃尔特无私的帮助的回报,叙利亚青年泰瑞克当然乐于顺便讲解一下他钟爱的非洲鼓乐,并且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共同的爱好,拉进了两人的距离,让一个教授和一个萍水相逢的异国他乡和叙利亚塞内加尔的青年男女,成为好朋友和比较亲近的人。

  人与人的交往,可能就是改变教授单调和习惯生活的一个契机。而这种交往,有着非常大的偶然性。而存留在人们心中的善良,友情,在生活中潜滋暗长。当泰瑞克已经找到新的住处,准备和亲爱的女友搬进新的住址展开新的生活的时候,泰瑞克的非法移民身份在地铁中被警察发现,受到了拘捕,等待遣送回国。泰瑞克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已经彻底地绝望。而目睹了新朋友遭遇的沃尔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帮助他脱身。由此泰瑞克的母亲莫娜也突然到访,所有的接应和打理工作,让沃尔特成为自觉行动,这个异国老雷锋的举动让人感到了他的朋友友情和一个男人的热心。寻找儿子的帮助萍水相逢的青年男女,接着帮助朋友的母亲的过程显出和有趣,仿佛老人已经成为了青年的亲人。甚至和青年的母亲有了一些浪漫的情愫。当沃尔特的生活中闯进了三个对于他来说非常重要的“陌生人”之后,他开始从漫长的冬眠期觉醒,不但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生活。

  老教授去和警察去吵架,去为朋友争取一点生存的权力。显出了一种斗士风范。而目睹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做出如此努力和义气的母亲,除了感激,还有对教授的信任,依赖和亲近。但是故事并没有成全一个黄昏恋的故事,而变成一个温和自然的平民故事,泰瑞克被驱赶回国,女朋友天各一方,毕竟还有母亲的陪伴。

  这依然像是一个平民的故事,但是又有了一些人性的光辉和内蕴,穿行于茫茫人海,停留在人们心中,回响起音乐的起伏和鼓声的敲击,更进一步地叩问每一个心灵,温情在冷漠的世界的外表下,依然散发着经久不息的魅力和波动着淡淡的却是真切的关怀。即使在令人郁闷的绝望的心境里,教授仍然让泰瑞克的母亲和女友,保持着一份快乐和尊重,用观光来排遣一下憋闷的气氛,让人感到了压抑之中一些珍贵的轻松。

  《不速之客》的整个故事开展得十分顺畅,是与好莱坞大片的思路背道而驰和不在意票房收入的顺畅。但是能够保持电影的贴近人们内心感应的节奏,情节的处理也自然有趣。一个奔命和忙碌于写作和讲课的人,一生似乎都要在惯性中度过的,早就被无休止的教学和写作磨没了希望和激情,生活盈满了空虚和迷茫。而从身边活生生的朋友的境遇中找到了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老人似乎被新的生活激活了状态,无论是抗争,寻求,还是找到自己的需要,都让人感受到了新的世界的大门的洞开,以及全新生活的开始。

  喜欢电影悲伤、愤怒,非大团圆的结尾。但是我似乎也不能完全表达出来,在观看电影的时候自己的诸多感受,因为电影更多的是想展现给人们的重点就是人们的改变,他们在《不速之客》里面如何改变正是这部电影的迷人之处。很多东西都没说出来,也没表演出来。所有关于沃尔特工作的事件都没有在屏幕上被展示出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如此的展示,感受到电影带来的巨大感应力和启示作用。
犹如托马斯·麦卡锡所言,自己无心借着影片做一次政治陈述,只是想揭露一些有可能改变思想的人性话题:“归根结底,《不速之客》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以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其中不乏弥足珍贵的友情。影片中包含了许多有趣、悲惨甚至平凡的时刻,却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深刻的反思。”

  据说尼日利亚的黑人音乐家Fela Anikulapo Kuti的一首打击乐曲,也就是出自片中泰瑞克送给沃尔特教授的那张专辑中的一首非洲鼓乐曲。令此张原声风格颇为两极化,黑人的说唱和非洲鼓的节奏的确令音乐的感受超越了伤感,而呈现出了一种激越和快乐的成分和意味。

  喜欢电影结尾部分,老教授无所顾忌地开始在地铁车站,开始摆弄和演奏起朋友教会的非洲鼓乐,鼓声有力而愤怒,不在意列车通过时,鼓声的掩盖和淹没。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像老教授一样,对非洲鼓点节奏和律动唤醒内心的兴奋,挣脱麻木和惯性编织起来的无助和迷茫的绝望之网,思绪在寻找和迷失,得到和失去的选择选择之外,闯出一个新的自我和崭新的人生。

  但是我还是感到了教授的如此经历中体现出的平民故事的路数,所以喜欢如此的叙述,所以一直怀着亲切和喜欢,并且心思追随着,游动和潜伏在人物的行动和凝重的表情里,在影片结束以后,仿佛还不愿意去松开沉浸其中的那一口气息。

                                 201098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9-9 08:4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0:03 | 只看该作者


导演: 托马斯·麦卡锡
主演: 西娅姆·阿巴斯 理查·詹金斯 理查德·坎德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08年4月18日  美国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0-9-9 09:01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0:04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08:41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9-9 09:22 | 只看该作者
一部电影在传递和表达生活的本真外,无疑还表现着导演想要表达的一种生活理念和思想。万里版主的新创电影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发散的思维,以及对本部电影本身的悉心品评,都挖掘了电影的内含和教授本身平民生活的率真。生活的细节,便是组成人生的乐章。平民生活虽然平淡和琐碎,但却是最具有生动和活力的。不错的文章,精华支持! 问好万里版主!
6#
发表于 2010-9-10 10:45 | 只看该作者
找时间看看。
问候山水兄!
7#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0: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9-9 09:22 发表
一部电影在传递和表达生活的本真外,无疑还表现着导演想要表达的一种生活理念和思想。万里版主的新创电影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发散的思维,以及对本部电影本身的悉心品评,都挖掘了电影的内含和教授本身平民生活的率 ...


感谢娴版的悉心点评和鼓励,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0-9-10 10:5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也 于 2010-9-10 10:45 发表
找时间看看。
问候山水兄!


问好何也老师,谢谢来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8 05:24 , Processed in 0.09989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