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性别歧视与女性成功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性别歧视与女性成功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
                                    文/一晨院长

     当前,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工作就业,但恰恰就是在工作中,女性遭受了不能令人忍受的歧视。如今,应聘、招聘、求职、转岗已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令人担忧的是在正规的招聘现场许多单位明确注明:只招男性不招女性,这就从一开始使女性丧失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在实际生工许多种要岗位也大都由男性占有,如,经理、厂长、部长、校长等,这种男性垄断高级职位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和自然的现象,以至于人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一、社会性别歧视概念和理论综述

    (一)性别歧视的概念

    社会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到今天我国的就业歧视话题,歧视现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难度增大,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1]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劳动力市场形成较早,对该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和透彻,相应的理论分析也比较成熟。 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提出性别歧视是“基于性别所做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文化、公民或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2]这是性别歧视的一个权威定义。

   (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贝克尔与1971年最完整地提出偏好歧视理论。[3]偏好意味着喜欢某个人或团体。无论处于何种原因,这种主观情感的特征是尽量与不喜欢的人或团体保持距离。雇主在决定雇佣决策时并非取决于对方的实际能力,而是取决于其个人的歧视性偏好。歧视的个人偏见模型是建立在雇主,雇员或顾客等歧视者的偏好性口味假设的基础上。霍纳提出女性“成功恐惧”心理倾向的假设,它的假设建立在他对社会性别文化及社会性别文化以及社会性别角色分析的基础之上。[4]她认为,妇女对成功的消极结果的预料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怕失去女性形象,二是怕被社会拒绝。

    从国内社会学研究的角度,关于性别歧视的研究和影响,王伟琴(2004)比较全面的从社会学角度做了分析,主要指出,传统思想和社会性别理论使得男女自身的价值有了高低之分,而不是劳动力市场中某些个人因素或个别行为所决定。[5]她同时指出,这种基于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角色期望影响到了女性的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李晶(2004)认为,传统性别文化的回归是造成性别歧视问题的主要原因。[6]对于引起性别歧视的原因,除了客观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女性主观上的社会性别自我歧视(陈媛,2002),这一不良心理倾向使其竞争意识下降,影响到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性别歧视在女性职业发展中的表现

    女性选择不同的职业,其发展道路是有差别的,最终会影响女性走向成功。女性成功不仅包括女政治家、女科学家、女艺术家、干部、职业女性等,也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自己平凡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实干家。[2]女性占全人类的1/2,女性资源开发程度的高低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国家兴衰的表现。仅文化水平这一项而言,世界上的文盲大部分是女性,这意味着人类潜在智能何处创造力的巨大损失。当今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女性在最初选择工作岗位后,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希望在本职工作中做出成绩,但与男性相比她们最终达到的职业水平并不理想,几乎所有的专业领域男性的成就都占有绝对优势,这与女性选择的职业类型有关。在影响女性走向成功的不利因素中,社会传统观念、性别歧视、社会期望偏差 、社会舆论等因素是影响女性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根据当前一些性别歧视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可以看出,女性在职业竞争遭遇性别歧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就业机会中的性别歧视

    较男性来讲,女性就业空间相对狭小很少有机会获得稳定的工资和工作,比少用人单位干脆在招聘启事中声明不招女性。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显性“性别歧视”外,还有许多用人单位则采取了阳奉阴违的办法,表面上一视同仁,不论男女求职简历来者不拒,但在面试通知时却是有男无女。同样有数据显示,从事家务工作的女性超过男性。在农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女性务农情况经常高于男性。女性在服务行业的就业数也超过男性。一些用人单位有意无意地对女性进行职业上的隔离,分流或封锁,制造一些高学历依然无法跨越的职业门槛,使得女性的就业领域一般集中在教育、轻工业、内勤 、小公司秘书,餐饮美容行业、市场销售、服务等部门,这给女性增加了比男性更高要求的求职和就业成本,无疑对女性在职业中进一步发展产生障碍。

   (二)职业待遇的性别歧视

    在相同工作中,女性常常无法得到与自己工作能力相等的工资报酬。即“同工不同酬”。签约单位给男性支付的月工资水平要高出女性10.9%左右。性别因素对女性报酬率的影响比对女性就业率的影响更为显著。目前存在着部分女性就低谋职的现象,为了能得到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包括女大学生在内宁可降低门槛。与男性相比,女性就业质量低的多。根据福建省女性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显示,8.3%的女大学生认为时机就业情况与就业理想比较符合,其主要原因在于性别本身,因此女性的工资预期也被相应降低。[2]职业待遇上的不平等是传统的男女性别歧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集中表现,而且这种不平等在不同地区和职业之间还有扩大的趋势。

   (三)发展机会的性别歧视

    相对男性来讲,用人单位认为女性的职业生涯较短,工作的连续性较差,不论是生理条件还是心理条件都不如男性优秀,特别是由于人为的歧视因素,女性获得高层职位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从总体上讲,女性在智力型职业中获得成功的比例小,在体力型职业中所占比例大。特别是惨剧在领导地位的成功女性所占总数比例甚少。由此可见,发展机会中的性别歧视在女性成才及事业成功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三、社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传统的性别歧视导致了女性在职业中处于劣势。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就有男尊女卑的歧视观念,他将女子与小人并论,将自己对女子的歧视表露无遗。后来的孟子提出“男女授受不亲”,表面看这仅仅是一个男女之间正常交往的问题,但实际在观念上表现出对妇女的歧视,而且还把女性从政治生活中排挤出去,这为男女之间划了不可逾越的界限,是男尊女卑的观念的深层次发展。后来,封建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观玉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思想一起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8]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儒家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在官方被彻底否认,但在民间却未能根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思想观念又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女性在就业及职业发展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

   (二)现实原因

    由于经济格局的改变,给女性的就业特别是高校女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分配,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还不明显。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下,会全面衡量使用女劳动力的“性价比”低于男劳动力,成为限制女性在自己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刻板印象和角色期待

    一般人对女性有刻板印象,认为女性比较感情用事,细腻、体贴、不果断,所以认为女性并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而男性被描述为强壮、好战、富于竞争,领导行为由于其竞争性和残酷性,很久以来被视为男性的专利,每当女性涉足,尤其当她十分成功时,方方面面的评价不期而至,女性领导者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当代中国许多功成名就的女领导者,女企业家对“女强人”的称号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拒斥,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刻板印象的惯性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压力。彼夫曾将与传统性别角色性别颠倒的图片让儿童看,让他们看出不对的地方。有20%的人指出男人煮饭不对,49%的人认为女人修家电不对,这表明儿童按照 成人的要求内画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陶黑在1974年的研究也反映出社会对男性和女性从事职业的态度。社会刻板印象表现出男性成功天经地义而女性成功不可接受的倾向,这种刻板印象无疑增大了女性成功的可能性。

   (四)家庭、学校教育的误区导致女性产生主观上的自卑心理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女孩子从小受到乖巧听话,不能和男孩子一样的教育。上学之后,学校不仅继续这种教育,甚至进入中学之后老师更直白的表露:女孩智力就是不如男孩,并对男孩子偏爱和垂青,有意无意伤害女孩子的自尊,以致女孩子的自信自强,打击了女孩子的创新意和拼搏精神。这些影响限制了女性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脱颖而出。

   四、性别歧视与女性成功的心理障碍
   
   (一)自卑心理

女性自卑在遇到困难、遭受失败时表现得最突出,社会歧视现象使得女性常常认为自己低能,不比男生优秀,因而失去自信,放弃努力。女性的自卑感往往把成功归于外因,成功了,但不自信;失败了则归因于内部条件。自卑心理不仅仅影响社会对女性的评价,严重损害了女性整体形象,而且也成为女性事业成功的最大心理障碍。

   (二)  成就动机偏低

    在某种情境中,对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抱有很高期望值得人会比期望偏低的人更出色,这一点在心理学研究中已被证明。[9]女性成就动机的高低也影响着其真正实现的内心目标的可能性。社会性别歧视是不少女性认为取得成功是男性的事。女性总归是女人,首要的任务是做好妻子和母亲,对自己的社会价值认识不足。另外,女性成就动机更多是由获得他人赞许所驱使的。心理学家的一些研究表明,男性的成就动机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对成就的需要比女性更强烈,而女性的成就动机主要指向人际关系领域,同时希望受到他人的注目,这与女性受暗示性这一心理特点密切相关。女性的这种低动机对女性成功有重要影响。

   (三) 成功恐惧心理

    女性在事业取得成功时,往往会由成功引起焦虑。一旦事业或学业的成功有可能威胁到她未来的婚姻幸福时,女性的这种婚姻幸福与成功的两难选择中,宁愿选择前者。按照勒温的“趋利避害”心理冲突的分类,这实际属于“趋向性”冲突。[10]对于很多职业女性来说,事业成功与家庭美满是两个具有同样强度和吸引力的动机对象。在“二者取一”的情况下,内心会产生复杂的“趋向性”心理冲突,大多女性解决这种冲突的方式通常是放弃成功保住婚姻,这是因为传统性别文化限制了妇女的才能和机会。如果这种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成才。

   (四)依赖和被动心理

    社会性别角色期待让众多女性在潜意识里与男性同样认可男性为社会的主导,缺乏独立意识,在“我不能”的阴影下放弃了自我潜能的努力。在现实生活表现出来的是强烈依赖心理,即要求生活给与地位,有寻求依赖男性,缺乏自我奋斗内在动力,这种依赖心理限制打破常规,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闯劲,压缩了她们独当一面的潜能。这正是女性“基层多,高层少;低职多,高职少;副职多,正职少”现象的原因之一。

   五、社会性别歧视的应对策略

    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带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大多数有成就的女性的个性具有明显的特征:胸怀大志、意志坚强、坚忍不拔、有自信心。要彻底改变性别歧视对女性产生的心理困惑这一现状,需要政府、学校、女性个人共同努力、全社会齐心协力。社会不公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观念由来已久,要彻底改变还需时日。女性在面对自己的事业端正心态,自信自强、坚持不懈,用自身的智慧去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证明女性未必不如男性。

   (一)加强制度伦理建设,从制度上保障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利

    目前,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女性,或者提高女性就业的门槛。这是因为女性职工会有一个怀孕生产和哺乳期,在这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养育后代是男女两性共同的责任,如果仅仅把女性怀孕、生产、哺乳期所需要的成本让用人单位负担,无疑是把抚育后代的责任在这个时期完全抛给了女性,显然这对女性是不公平的。如果我国能效仿保险制度,实现男女同工不同酬,那么单位不论招聘男性还是女性都得付出同样的成本。如果男女职工在被录用的成本上起点相同,就会消除用人单位拒绝录用女性的一个主要理由,女性在事业上就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唤起女性对自我潜能的意识

    人的发展史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的,女性的发挥是以学习为基础潜能的发挥过程。每一位成才的女性都需要对自身的潜能有深刻的了解。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女性潜能的认识常出现误区,对大多女性的第一印象是柔弱,很少注意到女性柔中带刚,柔而促钢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应该树立新女性观,要增强自我意识,伴有好在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新角色。男人和女人共同承担社会发展的重任,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女性不是相对男性的弱者,女性要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他们的智力、能力及事业心、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方法不亚于男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唤起新的意识观,女性才能摆脱角色冲突和焦虑,解除对成功的恐惧,为自身发展解决心理障碍。

   (三)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女性的工作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评价集中有三点:一是事业心不如男性、只求平稳,不求创新;二是工作能力一般、交给什么就干什么、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动手能力差,不够吃苦。[11]因此女性在事业竞争中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在自身素质上要有一个飞跃。不仅在工作中发挥自身合作共事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的优势,更应该培养个人的进取精神、成就意识、积极主动性,主动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胜任能力。

   (四)加强社会性别意识教育,树立科学的社会性别观
   
    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家长的言行所得。传统的性别文化对女性的偏见潜移默化地进入人的头脑,形成一种观念和态度。[12]显性的高等教育没有把性别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因此,学生便不自觉的从社会分工、传统文化、性别偏见、个人经验种形成性别意识。这些途径不可能保证所有男女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性别意识。大学期间树立科学的性别意识、性别观念、态度和角色定位不仅影响女性在未来的平等参与和发展,还直接影响到社会成千上万未来家庭的质量和未成年人的发展教育。

    (五) 树立维权意识,利用相关法律进行权益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保障权益》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民区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也规定了妇女作为劳动者的一部分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因此在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以外,女性应该树立自信独立的人格,树立维权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想要消除社会性别歧视对女性的影响需要政府、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社会应看到每个性别中都有优秀、出色的人才,女性也不例外,应该充分利用她们的真才实学。当然,女性也要勇于面对现实,端正心态,自强不息,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开创自己的天地用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比男子弱。我们应该深信随着法制的不断健全,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性别歧视现象会日益减少,女性的职业发展道路也会日益平坦、更加光明,那些有才能的女性最终会走向成功。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徐睿成 于 2011-1-8 20:54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1:14 | 只看该作者
社会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到今天我国的就业歧视话题,歧视现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难度增大,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1]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劳动力市场形成较早,对该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和透彻,相应的理论分析也比较成熟。 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的公约》提出性别歧视是“基于性别所做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文化、公民或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3#
发表于 2011-1-9 09: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徐睿成 于 2011-1-8 21:14 发表
社会歧视问题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西方国家的女权运动到今天我国的就业歧视话题,歧视现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女性 ...
情形确实如此。我很欣赏楼主的文章风格和个性色彩浓郁的笔触。论点诠释到位,线条清晰,逻辑分明,颇有借鉴的意义,提起!
4#
发表于 2011-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欣赏
5#
发表于 2011-1-9 11:00 | 只看该作者
从学生阶段看,女生的智力有时的确不如男生,我班在初一时女生成绩很好,结果到初三毕业时,女生明显不如男生的智力,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发育有关。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是这样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1: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1-1-9 09:07 发表
情形确实如此。我很欣赏楼主的文章风格和个性色彩浓郁的笔触。论点诠释到位,线条清晰,逻辑分明,颇有借鉴的意义,提起!


感谢版主点评,谢谢鼓励!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9 10:55 发表
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欣赏


问好,文友!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1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1-9 11:00 发表
从学生阶段看,女生的智力有时的确不如男生,我班在初一时女生成绩很好,结果到初三毕业时,女生明显不如男生的智力,可能与女生的生理发育有关。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是这样


问好,我同学是学心理学的,对这些很有研究啊,呵呵,再次问好@
9#
发表于 2011-1-10 08:1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的课题
很深的研究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13: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夫子山闲人 于 2011-1-10 08:13 发表
很好的课题
很深的研究


: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11-1-12 11:39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难度增大,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学习,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2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马 于 2011-1-12 11:39 发表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女性特别是女大学生难度增大,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学习,问好!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09:29 , Processed in 0.0498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