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qm4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格律诗,想说爱你不容易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微风轻拂 于 2011-1-28 11:59 发表


赞同这种对待 格律诗和新诗的态度。新诗是时代必然趋势,但真正经典的新诗太少,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仍然属于唐诗宋词的范围。

新诗自由,但也很难评价,比如赵丽华的梨花体,褒贬不一,很难服众。


我并不是否定格律诗,而是希望格律诗改革一下,与时俱进,与时代合拍。
32#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柏文学 于 2011-1-28 12:47 发表
曾想附庸风雅,也学写几行诗,硬是给韵压住了。
这一辈子韵不了了,说起话来一口家乡土腔土调


学习格律诗,不仅要知道普通话,还要知道古声韵,所以是有一定难度的。
33#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1-29 20:34 发表

这是河南作家谈歌在一次访谈上说的,他说是一个无名诗人发表在一张油印文学报上的。那个时候,谈歌的《大厂》刚刚发表,很火的,与他齐名的还有河南的另两个作家,并称“三驾马车”《所以全国作家的一个什么会议就 ...


水版主也写格律诗,应该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34#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0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山野青云 于 2011-1-29 22:55 发表
看来我们都遭遇到学腐们的挑剔。贴上一首旧作,算作交流。

满庭芳
雪幕横窗,枯兰送夜,廖涂天际朦朦。凭高远眺,冷雾侵寒城。又是长街酒肆,微醉饮,暂抚茗筝。豪情起,荒人气度,最是寂鹏程。
厌朱光阔顶 ...


谢谢青云先生的阅读评说。你这首词满不错的。
35#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雪香村客 于 2011-1-31 23:48 发表
407的一篇文章,把问题严重扩大化了。照你这么一说,谁还敢来染指格律诗?作诗填词,了解《诗韵》、《词韵》的规矩,这是必须的,这就比如打球,必须要知道规则,还要不断地勤学苦练一样。
    所谓贪多嚼不烂,你写 ...


  雪香版主这么认真地进行评说,真得谢谢了。
  我认为,格律并不难学,主要是古声韵难以掌握。古人都不容易学习,我们的难度当然更大。下面这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
  
  清代咸丰年间权倾朝野的宗室贵族肃顺鄙薄满人“糊涂不通”,延揽大批汉人才俊,尤以高心夔、王闿运、龙汝霖、李榕、黄锡焘最为著名,时号“肃门五君子”。高心夔得曾国藩举荐,为肃顺准备公文奏章,参赞军机,出谋划策,最受器重。咸丰九年(1859)己未科,高心夔通过会试,肃顺许诺帮其中状元,谁料复试环节出了问题:五言八韵诗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得“村”字),也就是限押“村”字所在的“十三元”韵,结果高诗误用“十四寒”中的韵字,因“出韵”而被置于四等,罚停殿试一科。次年(庚申年)恰逢咸丰帝三十岁,特行万寿恩科,高心夔参加殿试,名列二甲。清代殿试发榜后举行进士朝考,选拔优异者进入翰林院学习,期满留馆者成为翰林,能够方便地踏上仕途升迁的捷径。肃顺于考前一日探得诗题为《纱窗宿斗牛》,系唐人孙逖《夜宿云门寺》诗句,限用“门”字韵。高心夔连夜预作,次日入场,果是此题,一挥而就,自觉胜算在握,出来就找肃顺报喜。肃顺接过诗稿,连连顿足捶胸,原来“门”字也在“十三元”,诗中八个韵脚字除“门”字外,全都押到“十一真”韵。榜下,高心夔又列四等。同时落选的王闿运幸灾乐祸,戏赠他一副对仗工整的联语:“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
  高心夔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倦,诗风自成一格,是近代诗坛中“鹰扬于楚蜀”的名家,时人认为“己未、庚申两榜中人,罕能及之者”。这样有实力、有势力的人,居然两番在“十三元”上遭遇“滑铁卢”,原因何在?
  清代科场试帖诗用韵必须严格遵循《佩文诗韵》,“出韵”绝对是“一票否决”的“硬伤”。《佩文诗韵》属“平水韵”系统,其中以“元”字标示的上平声第13组韵,是由宋代《广韵》中的魂、痕、元三韵合并而成的。在后世北方语音系统中,该韵部韵字的韵母分别为an、uan、en、uen,发音存在明显差异。其实早在隋末陆法言编纂《切韵》时,就已感觉“元”韵字在南方语音中与“魂”、“痕”同韵,在北方语音中接近“山”音,因而将其独立为一个韵部。唐、宋人做诗,魂、痕、元三韵既可分押,也可“同用”,“同用”的诗歌,用现代普通话语音诵读,感觉并不押韵,比如李商隐《登乐游原》一诗,“驱车登古原”的“原”属“元”韵,“只是近黄昏”的“昏”属“魂”韵。大约在金代,《广韵》206个韵部中的一些“同用”韵部被合并,形成“平水韵”系统,魂、痕、元三韵合并为“元”韵,这就导致语音上存在差异、“可以同用”而非“必须同用”的韵字,被强行扭合进一个韵部,到了清代,更被规定为必须遵循的“官韵”。死记硬背这些感觉上不像同一韵部的韵字决非易事,而且这些韵字又极易和真、寒、删、先、覃、盐、咸等韵部的韵字混淆。高心夔两度“翻墙”误押“真”、“寒”韵部,正是诗人被“该死十三元”痛苦折磨的典型反映。这是已与口语严重脱节的“诗韵”套在诗人脖子上的一副沉重枷锁,科举功令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6#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冰河 于 2011-2-1 12:41 发表
又读了一遍,包括回复中的评论。
从有话要说,到有很多话想说,到后来却发现无言以对。如今,无话可说了。
祝春节愉快!


期待着冰河先生的批评。怎么却无话可说了?哈哈……
也祝你春节愉快!
3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 22:14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祝愿江天各位文友春节愉快!
38#
发表于 2012-5-8 10:36 | 只看该作者
赏读诗论,独到。
39#
发表于 2012-5-8 17:4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少写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4:42 , Processed in 0.05067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