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5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源自莎拉•布莱曼的声乐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7 0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源自莎拉·布莱曼的声乐认识


            敬一兵

  我一直都要感谢毛阿敏。如果不是她在2006年随央视《同一首歌》走进美国,用她的歌喉铺垫出《告别时光》的歌曲道路,让莎拉·布莱曼与我在这条路上邂逅,恐怕到今天我还徘徊在声乐的大门之外。布莱曼清澈纯美、灵逸飘渺或者高亢震撼,宛如穿越丛林的云雾变化多端的声音,成了一个又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折服我的心灵不可救药的蛊,牵引着我的身体发生鸟儿才有的拍翅飞翔的动作,直到从布莱曼这位女高音的蚌壳里,采集到一枚枚声乐认识的珍珠。

                女高音


  没有接触到布莱曼的声音之前,我对女高音这个概念的认识,始终停留在音域可以分布在C1C315度的范围内,按音色、音区的不同特点分为花腔女高音(音色华丽清脆高亢,善於快速装饰音群,在高音处极为灵便)、抒情女高音(音色柔美而富感情)和戏剧女高音(音域宽广且富弹性)这个只有骨头没有血肉的文字层面上。置身在这样的层面中,感官的视觉和心灵的视觉都被声带这个词汇制造的白内障遮蔽了,无法从女高音就是声音的音域很宽、音调很高的樊笼里走出来,摸一摸“高”的更多的内容组成的颗粒,给我的双手带来的特有手感。

  第一次听布莱曼唱的歌曲,是1996年德国著名拳王马斯克为准备结束自己具有传奇生涯的运动经历而筹备的一场告别拳赛结束时,被邀请的布莱曼在他的告别赛上与男高音波切利共同演唱的《告别时光》。在这场拳赛上,马斯克意外落败,令人感叹不已。当《告别时光》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旋律响起时,当布莱曼和波切利开始倾情演唱时,现场的情景让闻者无不动容落泪。谁也没有想到,如此的情景,会让一个拳王传奇的告别,造就了另一个音乐传奇的诞生。是该告别的时刻了,那些我从未看过,从未和你一起体验的地方,现在我就将看到和体验,我将与你同航……面对一个落败的拳王,如此真切而又伤感的歌词,如此凄美而又震撼的旋律,被布莱曼演绎出了它内在的全部情愫成分和感动人心的透彻张力,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解释——成功者没有优越的傲慢,有的是对一个失败者的尊重、呵护与仁爱。懂得尊重、呵护与仁爱,本质上就是自然地体现出了人性的悲悯,显示了人性与人格的魅力与高度。事实上,对于失败者和弱者的尊重与仁爱,才是热爱生命的完整意义。布莱曼就是凭借《告别时光》,用她的音线,证明了女高音的高度不仅仅是音调的高度,也是人格和热爱生命的人性高度。

                音色


  在声乐中,音色是指人的声音的品质。声音特质对演唱者来说,就像是画家手中的色彩一样,会令他们的旋律、和声、节奏、力度产生鲜明的效果。音色具有先天性,是一个人对自然感知、感念、感恩、感动和情愫抒发的物质基础。物质基础不同,对歌曲的认识和把握也就不同,这就是职业歌唱家和业余歌者的差别所在,也是区别歌唱家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尺度。过去我一直就是依此来欣赏和判断歌曲的演唱质量,然后像筛子一样,把好听的歌曲留下来,不好听的歌曲抛弃掉。

  自从我听了布莱曼演唱的歌曲后,我才发现我对音色的认识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是一个瞬间的片段而不是具有连贯性和纵深性的场景。布莱曼在演唱古老的苏格兰民间谜歌《卡斯布罗集市》的时候,舞台和卡萨布兰卡里克酒馆的那种情调暧昧的历史背景成了她的画布,一种持续的火焰般的精神对精神的眷恋,还有凄美的并带有浓郁忧郁味道的爱情,成了她的色彩。听一遍这支歌曲,如此的感性认识就会获得一次增强。充满了华丽韵致的色彩,至少让我感觉到了布莱曼在歌曲中传递出来的沉默又多情、拒绝又渴望、疯狂又懦弱、深刻又单纯的那种具有宫廷的光泽,但无宫廷俗气的华丽而又忧郁的音色特质。布莱曼的音色是否是对粗鄙、粗野、粗糙的一种反对我并不清楚。我清楚的是,她的音色是对枯燥乏味、苦涩寡淡甚至冲淡的一种反对,是对毕加索的一挥而就的天才式的随意性的反对。思念中的爱情不可能一挥而就,不可能在没有细腻的情感漫长浸润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想象的来源之一就是内心巨大的忧郁所致。正是布莱曼惺惺相惜又若即若离,最接近曼妙和高傲的紫色格调的忧郁音色成分,才让音色变成了一种华丽的忧郁,一种比忧郁更忧郁的华丽,才让我穿越了文字的迷宫和苏格兰民间谜歌四下飘逸的迷雾,带着虔诚的情感,从寂寞孤独的角落跑到摩洛哥斯卡布罗小镇上去寻找卡萨布兰卡里克酒馆里的绵长而又阴柔的爱情。是说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听到布莱曼演唱这首歌曲,就像航行在海上孤寂的水手听见了塞壬美人鱼的吟唱般立即就有了一种方向感的皈依,原来一切美好的期盼,都是蛰伏在音色的幽深之中。

             “布莱曼”感染力


  把世界级天后歌手的桂冠戴在布莱曼的头上是恰如其分的。在世界各地,她的崇拜者和歌迷不计其数,记不住她名字的人称她为“大眼妹”,记得住她名字的人也不喊她的名字,而是亲切地叫她“月光女神”。这个事实表明,布莱曼演唱的感染力是十分强大的。歌手不同,歌曲不同,演唱的环境不同,歌手演绎出来的感染力也是不同的。然而,如此的感性认识结果,到了布莱曼这里,情况就发生了改变——任何风格的歌曲和任何演唱环境,都不会削弱布莱曼的演唱感染力。得出这个判断,是布莱曼无论在德国演唱《告别时光》,在阿根廷演唱《爱的箴言》,在北京演唱《卡迪斯少女》的时候,她特有的感染力都会震撼所有听众的事实。“布莱曼”感染力的表现形式,就是她能够将流行音乐、舞台剧和古典音乐结合在一起,用一种综合的方式将所演唱的歌曲表现出来,且总能不损其原味。“布莱曼”感染力的实质,则是忽略了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之间的界限,以一种带有混沌性的综合方式,也就是雪莱所说的陌生化处理艺术,将布莱曼自己都无法清晰解剖的复杂感情,合盘呈现出来,以便通过这种综合的形式,把原本凭借技巧传递情感的种种限制彻底抛弃,从而突出和强化了对人的思考、人性的思考、人的情感思考的力量。“布莱曼”感染力告诉我说,能够触动我们的情愫,能够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东西,不是歌唱的技巧,而是歌唱中的一个过程片段,一个动作,一个人物的轮廓和线条。

              和谐的暗示


  我的注意力不得不再次回到《告别时光》这首歌曲的身上,因为这支歌曲从布莱曼同期演唱的《名誉之争》,《为我守侯》,《谁想永生》和《你将归来》等歌曲里脱颖而出,以万钧雷霆之势横扫古典流行跨界音乐领域,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赞誉,让我看到《告别时光》里面的优雅、轻盈、高贵和忧郁的元素,既可以形成一个特殊的听觉世界,又悄然在这个世界的外面,为人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清凉的参照体系。

  从歌曲的角度来看,这个清凉的参照体系的内涵,就是和谐,艺术的和谐。艺术的和谐,从各个方面,暗示了自然的和谐。这条认识线索对于我欣赏和了解布莱曼的歌曲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她在专辑《永志不渝》里的歌曲,一方面体现出了迷人的气质和整体艺术感,另一方面又展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大气与宏阔的特征。这些气质、艺术感、特征和音线和谐交融,像流动的流水,像流水的流动,凭借她用平和舒缓而不是声嘶力竭的方式演绎女高音,以及用不动声色的声色而不是高调夸张的动作方式演绎情愫的途径缓缓释放出来,以中庸包容极端、内敛接纳对立的形式,充分应证和暗示了声乐艺术的情感机制是建立在明确对象之上的,是一种具象的情感反映。这种情感虽限定在某一具象里,但情感效应却远非是这一具象所独有的,从一定区域的文化背景来看,它代表着某一区域或民族的整体精神和审美追求,具有一种情感表现的直接性。

  事实上,布莱曼的歌曲演唱和舞台风格,就是艺术和谐的一个看得见摸得到的结果。这样的结果令我流连——这是不是她的内心诉求?是?抑或不是?

             声乐艺术的生命力


  布莱曼在她的专辑《一千零一夜》里出现的舞曲风格的中东音乐,就像是在逃离烦闷躁动的心路上突然看见一个御花园一样,她在专辑《重返伊甸园》中用音线将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舞台剧这些原本是无法融合甚至对立的音乐空间融合在了一起,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符合剧组招聘与众不同的要求,她把自己精心打扮了一番,从上到下一身碧绿,还弄了个蓝色的莫希干头,就这样出现在韦伯面前,演唱了韦伯在1976年的作品《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情形,都是她的一种艺术陌生化处理的风格表现。独特的风格,是歌手演绎歌曲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声乐艺术的风景所在。正如布莱希特给“陌生化”概念下的“把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剥去这一事物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他的惊愕和新奇感”定义一样,布莱曼把她演唱的每一首歌曲,都看着是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物的灵魂,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她把握理解歌曲的思想关键。难怪我听她的歌曲,总是会觉得她的声音是从森林里穿过山间,越过田野,来到了我的耳边,总是会看到有人打开窗户探出了头、而有的人则停下脚步转过了身子,好奇那飘渺的声音是在何方,并不由自主去寻找那声音源头的情景,原来在她的歌曲里,所有的事物和人物,都服从于她的安排而置身在了她对世界重新理解而设计出来的音线和风格中。在这样风格中,人物的性格、场景、故事、内涵、歌曲特征……都可能是陌生的,因为,归根结底,布莱曼的很多风格和演绎的思想,对于一切庸俗的生活而言,从来就是陌生的。陌生化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听一次她的歌曲,她就这样告诉了我一次。


2#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1-2-7 10:00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09:23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09:25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11-2-7 10:02 编辑 ]
5#
发表于 2011-2-7 09:59 | 只看该作者
从一个歌手的演唱里,体味和感知对于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美妙。有着个体的认知轨迹和感悟的脉络,而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的剖析和层层解析,细致入微且富有感性色彩和气息。一个在歌声里游弋灵魂的歌手,一个充分敞开怀抱感知的心灵,常常可以碰撞出火花四射的精妙体验,也让其中的情感和理性的涌动和提取,显示出饱满与独到的内质和魅力。欣赏,学习,问好:)
6#
发表于 2011-2-8 22: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1-2-7 09:59 发表
从一个歌手的演唱里,体味和感知对于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美妙。有着个体的认知轨迹和感悟的脉络,而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的剖析和层层解析,细致入微且富有感性色彩和气息。一个在歌声里游弋灵魂的歌手,一个充分敞开 ...


先好文好评一起欣赏、学习!
听着美妙的女高音演唱,再看敬版专业、独到的、多角度地艺术解析,颇有一种美的享受。文章中充分显露出了敬版对音乐方面知识的造诣和学养,也让我们在文章的脉络中,对女高音歌唱家的演唱从感性的感知,上升到了理性的认识,从而进入到一个较高的艺术鉴赏境界。好文章,支持精华!问好敬版!
7#
 楼主| 发表于 2011-2-10 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11-2-7 09:59 发表
从一个歌手的演唱里,体味和感知对于声乐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美妙。有着个体的认知轨迹和感悟的脉络,而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的剖析和层层解析,细致入微且富有感性色彩和气息。一个在歌声里游弋灵魂的歌手,一个充分敞开 ...
十分感谢万版专业而又瓷实的评点,握手致意!
8#
发表于 2011-2-10 22:2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莎拉·布莱曼的了解,是她美国百老汇的舞台上,演绎的《歌剧院幽灵》。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歌者。她的唱片《重返伊甸园》、《告别时刻》和《月光女神》都是众多乐迷的心爱珍藏。《月光女神》这样的专辑确实很棒啊!

[ 本帖最后由 董万军 于 2011-2-11 08:57 编辑 ]
9#
 楼主| 发表于 2011-2-11 08: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1-2-8 22:35 发表


先好文好评一起欣赏、学习!
听着美妙的女高音演唱,再看敬版专业、独到的、多角度地艺术解析,颇有一种美的享受。文章中充分显露出了敬版对音乐方面知识的造诣和学养,也让我们在文章的脉络中,对女高音歌唱家 ...
十分感谢娴版的热情支持与鼓励,握手致意!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2-12 09: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董万军 于 2011-2-10 22:26 发表
对于莎拉·布莱曼的了解,是她美国百老汇的舞台上,演绎的《歌剧院幽灵》。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歌者。她的唱片《重返伊甸园》、《告别时刻》和《月光女神》都是众多乐迷的心爱珍藏。《月光女神》这样的专辑确实很棒啊!
谢谢提读,问好!
11#
发表于 2011-2-13 23: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我带下载带到学校去了,我们在校时每周只能累计上网一时间
12#
发表于 2011-2-14 11:43 | 只看该作者
问候新年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9 02:27 , Processed in 0.0921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