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4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杂谈——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10 1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杂谈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我是个思想上的急性子,行动中的慢性子。这样说,其实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毕竟有时候人是需要一些面子的,来掩饰内心复杂的虚荣感。就拿刚刚读完的王小波的杂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来说,都记不清是上个月,还是上上个月开始读的,总之是忘了起始的时间,只记得当初立下苦志,要每日都坚持阅读来着,但时日久了,惰性也就来了,别说天天阅读,能想起还有这么件利己的事,对我这样虎头蛇尾的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进步。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最终还是断断续续的读完了,内心不禁泛起一阵小小的满足感。


    先不谈书中内容,单就题目: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就足以显现出笔者的个性与智慧。“特立独行”,看似张扬的一个词,却暗含着笔者思想的独到和精神的自由。在我看来,这是“不胜寒”的境界,起码对我来讲是这样的。再说“猪”,一个愚笨,憨痴的形象总会在脑海里跳出来,不难看出,这只是小波先生对自己的谦称。猪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是蠢,懒,笨的代表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暂且不去讨论,在这里我更想把它理解为:大智若愚。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先生对自己的定位,这样的定位是大胆的,是值得思考的。


    说实话,在我接触这本书之前,对王小波是陌生的。虽然对先生及他的作品早有耳闻,但对于一个曾经视读书为负担的人来讲,早耳闻和没耳闻是一个效果,反正就是不去问津,虚度了不少年华和光阴。如今想想,真是悔恨当初。不过还好,有句话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在读书问题上,我这个浪子,总算是回了头。一时间,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已接近于白痴,羞愧之感无语言表。亡羊补牢,似乎还不晚。不过现在的我,已是离不开书了,阅读带给我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感是独特的,且是奇妙的。


    有句话这样说: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去年,读了周先生的《朝圣的心路》,那种兴奋与激动至今还纠缠在我的记忆里,那些小短文,精辟而富有哲思,触动内心,发人深省。因为那句话,又因为自己是女生,读周先生的作品似乎就成了顺利成章的事,但又怕自己营养失衡,更何况对小波先生的大名,早就如雷贯耳了,诸多原因的驱使,怎可不读呢?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共收录了小波先生的杂文八十余篇,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真诚的文字,都能引人深思。记得,在《我的师承》中,先生谈到了译书,谈到了两位翻译家王道乾和查良铮,谈到了他们译过的作品,谈到了他们卓越的语言能力。因为这两年我发疯似地爱上了诗歌,对诗的阅读也接近于痴狂,从每日不断提高的思想认识中,逐步推及到不断上升的阅读量上,饥饿感是常有的。说到外国诗歌,更是不可缺少一顿大餐。可说到译诗,就让人悲喜交加了。因为对于一个初学者是很难辨别一首诗的翻译是否成功。即便自己懂外语,也是徒劳,那是需要雄厚文学功底的。如果误读了,就更为可怕了。由于真假难辨,有段时间干脆放弃了外国诗歌的阅读,但这毕竟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译者比写者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的,意思也不会好——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这段话我感受颇深,这不仅给写作者提出了高要求,而且给阅读者也提出高要求。面对这样一段话,更多的是自省。我们何尝不是走马观花的看上几眼,真正读进去的又有多少?写也是一样,能够安下心来的思考,认真的打磨文字,锤炼语言的耐心早就被浮躁给吞噬了。可根源究竟在哪里?还是问问我们自己干渴的内心吧。


    在这本书中,每一篇文章几乎都能让我派生出更多的想法与思考,在一篇短小的文字总结中是难以一一表达和呈现的,这或许就是一位智者带给我的智慧吧。如果说印象最深,我觉得应该是那篇《门前空地》。写的是十年前,小波先生在美国居住的一条街上,都是旧房子,旧房子里居住着各民族的住户,每位住户对自己房前的空地都持不同的态度。比如英裔美国人,空地弄成了花坛,花坛有护墙,护墙涂了焦油的木材筑成,很有乡村气氛。而小波先生当时是学生,他们的门前也是草坪,可寄宿的学生无人打理,结果长出了耐旱的篙子和茅草来,达到了一个人的高度,结果遭到了邻居的抱怨。居住在他们左边的意大利人对花坛的修葺极其重视,还规划了一张图,可筹划来筹划去,也未见开工。最有创意的要属下面这对中国老夫妻了,他们修理花园的工具就及其讲究,从小孩子的玩具铲子到报废的厨具,连老太太在给老头砌的砖墙勾缝的家什都是根筷子。花园里还摆了几块石头,假装太湖石,门廊油得红红碌碌,最让人意想不到的还是他们给花园起的名字:蓬莱阁。读到这时,顿时有种被雷到的感觉,但还是觉得那对中国老夫妇蛮可爱的。不知笔者小波先生当时是怎样的感受,不过从他的文字透着一种被升华的幽默。


    对于门前空地的利用,正如文中所写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比如小波先生小时候居住的机关大院平房,邻居是个对捡垃圾乐此不疲的人,还用废油毡,废铁板在门前搭建了一间古怪的房子,招来了不计其数的苍蝇。读到这里,我颇有同感。记得以前小时候,也常常在街道的角落能见到捡垃圾的老人,用捡来的废旧物搭建一所小屋,里面的器物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对此我常常表示同情,且也伴随着无奈。在文中小波先生这样写道:“门前空地虽是你自己的,但在别人的视线之中。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人,就怎样弄好了。”我想这段简单直白的话足以让我们对现有的生活做出细节上的反思了。


    正如题目,书中的每一篇都是充满思辨的,都是特立独行的。每一篇都是可以沿着小波先生的思路,可圈可点的说上一说的。喜欢这样朴实性格的文字,钦佩笔者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让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2010年6月10日



[ 本帖最后由 虹雨映荷 于 2011-6-11 08:41 编辑 ]
2#
发表于 2011-6-10 21:23 | 只看该作者
文章表现出对王小波文章的独特理解。
首行,得缩二字。
3#
发表于 2011-6-11 05:53 | 只看该作者
新的视角,特立独行的文字,文章语言捶炼不够。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08: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武俊岭 于 2011-6-10 21:23 发表
文章表现出对王小波文章的独特理解。
首行,得缩二字。


格式已做出修改,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0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6-11 05:53 发表
新的视角,特立独行的文字,文章语言捶炼不够。


随笔,没顾忌太多。冰非一日之寒,还需练吧。问好。
6#
发表于 2011-6-11 20:13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欢迎交流
7#
发表于 2011-6-12 14:54 | 只看该作者
也很喜欢王小波的文章。
你读出了收获。
8#
发表于 2011-6-13 21:07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波的确这本只读了一些,没有全读过,觉得他确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很了不起的作者,但远没有所认为的那么伟大。将其与鲁迅相提并论,似乎抬高了些。至少我们可以说,在一个时代里,没有强大论敌的杂文家是不能称为伟大的杂文家的,这一点鲁迅做到了,王小波没有做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6: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1-6-11 20:13 发表
提读,欣赏。欢迎交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6: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1-6-12 14:54 发表
也很喜欢王小波的文章。
你读出了收获。


以前看过什么都过了,不如写一写,加深记忆,呵呵~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6: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水如空 于 2011-6-13 21:07 发表
王小波的确这本只读了一些,没有全读过,觉得他确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很了不起的作者,但远没有所认为的那么伟大。将其与鲁迅相提并论,似乎抬高了些。至少我们可以说,在一个时代里,没有强大论敌的杂文家是不能称 ...


王小波和鲁迅之间还真是没有比较过,不过我想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有其可取之处吧,当然如果能举一反三是最好,但就目前自己还处于汲取营养的阶段。问好水如空,远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6: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李明 于 2011-6-14 15:18 发表
准备对此文写段卓越的评论,但没写成,因为王小波文章我确实没读过。不过你的文章很好。


谢谢,怎么想就怎么写了,仅此而已。
13#
发表于 2011-6-18 19:0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荷妹妹。最近不见你写诗歌了啊?


“我是个思想上的急性子,行动中的慢性子。”看到这句我会心一笑,觉得自己也这样。在文字上我较敏锐,但在生活中很木讷。

“书中的每一篇都是充满思辨的,都是特立独行的。每一篇都是可以沿着小波先生的思路,可圈可点的说上一说的。喜欢这样朴实性格的文字,钦佩笔者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这段很让人共鸣,写杂文的人都是有个性的人,有思想的人,喜欢杂文,也佩服写杂文的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23:24 , Processed in 0.0547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