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1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曹植的鱼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16 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曹植的鱼山

                           

    鱼山之所以名躁华夏,当然是因为曹植。


    鱼山恐怕是名山里最矮最小的了,海拔仅82.1米,面积约80余顷。如不是曹植长眠于此,恐怕少有人知晓它的名字。


    曹植的遭际让古今文人骚客为之扼腕叹息,一代奇才被政治斗争扼杀,让中国文化失却了不少瑰宝。


    曹植最著名的诗、赋有《飞龙篇》《白马篇》《洛神赋》等。诗、赋中,尤为诗作更佳。其才情从李白的“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天下豪俊,翕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和谢灵运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高度赞誉中可见一斑。


    如此旷世奇才却因郁郁不得志而于41岁英年早逝。其时,必是涛声呜咽、济水哀哭、梵呗为之泣涕。


    曹植的不得志与不自知有很大的关系。虽则曹植文才横溢,但却不具备治国之才。既不约束自身行为,又无政治韬略和手腕,且不能体察人情世故。曹植早年处事不够低调,为人张扬,被深谋远略、蓄势待发的曹丕早早列入消除计划。可惜的是,这些曹植均不自知,所以,曹植的失败是必然的。


    再则曹丕的心胸过于狭隘。曹植原本无与曹丕争帝之意,但曹植的才气令他恐慌和嫉恨。所以,一再施展计谋加害于曹植。其实,在经过几次三番的打压之后,曹植锐气大减,对曹丕已无妨害,但曹丕却并不罢手,不感念一丝手足之情。致使曹植半生处于极度的失望和怨愤之中。


    曹植就是在这怨愤之中作赋《洛神赋》。


    《洛神赋》一直倍受争议。一说是曹植为感念甄妃而作,一说是怀念其亡妻崔氏,还有一说是托洛神寄寓对君主的思慕,反映衷情不能相通的苦闷(见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我觉得第三种应更接近历史真相。


    洛神应是曹植对公正、舒朗、自由的一个幻化形象。在极度苦闷中,曹植对光明、公允、温暖和爱充满向往与渴求。他希望连日的阴霾一扫而空,艳丽的阳光遍照大地,天地之间一番清新、舒朗之气。洛神的形象也就由此应运而生。洛神的美和温柔让作者沐浴在人间四月天,作者贪婪的享受着久违的舒畅和温暖,迟迟不愿放怀。但终究是一场梦而已,到头来只能空留余恨。


    曹植被贬至东阿时,念念不忘被贬一事,郁闷之气不得消散。几次登临鱼山,才嶓然醒悟,享自然之灵气,鼓天地之华歌。不再理会尘世的名利与斗争。片刻的安闲使他心空澄澈,梵呗也由此而生。


    据记载,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惋,乃慕其音,写为梵呗”,“闻梵”处便是相传曹植当年闻听梵乐的地方,由此曹植也就成为中华佛乐的创始人。


    历史随黄河之水滔滔远去,真相在时光巨大的浪花里忽明忽暗,或凄美或哀绝或玄幻,都只是后人的一种猜测而已。不用猜测的唯有陈思王留下的名篇,那些或高昂、或沉郁、或绮丽、或刚健的诗赋才是陈思王唯一的旗帜。


    前去拜谒陈思王的人络绎不绝。我避于一隅,不忍打扰了陈思王的安宁。


    鱼山之小不经脚步的丈量。在这里,你只需用心轻轻的触摸。或许你能触到陈思王绮丽的梦,或许你能听到梵音在叩击着你的灵魂。


    鱼山满溢着建安风骨,每一株青草都绿的峥嵘,每一朵野花都艳的慷慨,每一条小径都骏爽通脱,每一块石头都质朴刚健。鱼山无处不散发着陈思王的气息。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或把酒吟诗的洒脱,或策马而行的不羁,或面对济水的喟然长叹,或游戏山水间的流连忘返……


    时过境迁,鱼山依旧是陈思王的,他是鱼山的王,是鱼山的灵与肉,是鱼山的魂魄。他早已与鱼山浑然一体。


    鱼山是陈思王最忠诚的铮友、最亲密的家人。它接纳了陈思王的流离之身,听陈思王抒未酬壮志,用山水之灵秀滤去陈思王的忧闷之气,用天地之开阔打开陈思王的幽闭之心门,用自然之淡定安抚陈思王的焦躁之情。陈思王在这里终于开悟。


    返回的途中,我隐约听到云的抚琴之声、山的拨筝之声、时光的弄丝之声……这些声音清丽而高雅,舒缓而悠扬,绵绵不绝于耳,令人沉醉。我想,这应是陈思王赐于我的梵音吧。


2#
发表于 2012-4-16 09:10 | 只看该作者
坐沙发欣赏朋友最新作品,问好!
3#
发表于 2012-4-16 09:11 | 只看该作者
加深了对三曹之一的历史人物曹植的影响……
4#
发表于 2012-4-16 09:31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有研究,文笔也好

曹植心机太浅,不是当君主的料,他就该写写文章
5#
发表于 2012-4-16 09:36 | 只看该作者
貌似一篇祭文。想才子曹植早逝,大概也是性情上的原因所致,无雄心,不愿与邪恶为伍是真文人的本性,只是这本性的结果有些凄凉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14: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7#
发表于 2012-4-16 15: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2-4-16 09:36 发表
貌似一篇祭文。想才子曹植早逝,大概也是性情上的原因所致,无雄心,不愿与邪恶为伍是真文人的本性,只是这本性的结果有些凄凉了。

  作者文笔不错,记叙、议论、抒情、写景结合得很好。
  木门朋友的点评很到位。赞同!
  问好两位朋友!:handshake
8#
发表于 2012-4-16 15:58 | 只看该作者
鱼山曹某而出名,也是一种造化和福分;文字有激情也有思考,个人对“一代奇才被政治斗争扼杀,让中国文化失却了不少瑰宝”存疑!

9#
发表于 2012-4-16 16:36 | 只看该作者
山不在高,有士则名。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以物及人,形象生动,喻比贴切自然,旁征博引充满诗意的叙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人开阔视野之余更得到了美的享受!欣赏烛下好文!赞一个!
10#
发表于 2012-4-16 16:57 | 只看该作者
细致入理,入历史情境。令人对历史文化名人曹植,有了更切入内心感受的理解与认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8:04 | 只看该作者
谢版主和朋友们提读。
“一代奇才被政治斗争扼杀,让中国文化失却了不少瑰宝”我个人的意思是因曹植的早逝,而不能多留下更多的美文。可能表达不够贴切或夸张了。考虑一下再修改吧。谢谢版主指正。
12#
发表于 2012-4-17 22:12 | 只看该作者
曹植与鱼山,叙述角度不错,文笔简洁,问好。
13#
发表于 2012-4-18 20:38 | 只看该作者
山东东阿鱼山:



[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2-4-18 20:40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9 22:05 , Processed in 0.05276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