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3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现在在哪里”——解读春上春树及其《挪威的森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5-17 1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挪威的森林》的中文译者林少华在译序中说:“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那是一种无语的孤独,一种闭锁的孤独,一种努力去沟通但最终不能沟通的孤独;那是一种无力抵抗破灭的无奈,一种明知最后的结局又不得不竭力去改变而还是不能改变的无奈,一种寻到了至爱却又无法把握终于失去的无奈。

  直子的娴静腼腆、多愁善感,绿子的坦率迷人、活力四溢,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磁场,让渡边徘徊其间,不忍取舍。人生注定了是一场不完美的旅行,它总是让你在欠缺之中苦苦挣扎。直子是他动情倾心的女孩,那种如水的柔情,甚至在她花蚀香消之后仍令他无时或忘;绿子唤回了他生命的活力,让他难以抗拒。一个是典雅的精致,一个是野性的蓬勃,她们同属于美好的两面,足以令他一生品味。悲欢恋情如幽曲,掩卷余音犹颤袅,这是渡边的心境,也是渡边那时那地的生存状态。

  卷尾的那一句“我现在在哪里?”透露出的无疑是人生的大迷茫、大无奈,也包含着生命的大苦痛。人,很多时候离自己最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那么,人与人之间呢?绿子一句沉静的“你现在在哪里?”是不是就是最好的回答呢?直子是完美的,如同月光下她自我展览的胴体,然而,她又是那么的“不健全”,并且匆匆地悄然远去;绿子是那么可爱又那么流溢着青春的美,在任性、固执、倔强的背后,她表现给我们的是勃然的生命、是温软的善良。然而,让人扼腕而叹的是,她与他之间最终还是弄不明白“你(我)现在在哪里?”其实,这也是芸芸众生的大困惑、大迷惘、大悲哀。

  春上春树1949年1月出生于一个国语教师的家庭,1968年考入早稻田大学戏剧专业学习。当时日本学生运动的失败给他的这一代人带来了终生难忘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孤独、寂寞、迷惘、无奈,使他试图用自己的笔在一种崭新的文体中得以舒缓精神的重负和稀释内心的“黑沉沉的虚无”。1987年,他以《挪威的森林》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迎来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高潮。据报载,该书出版后,竟卖了400万册,而同一年出版的大江健三郎的书却只卖了5万册。2000年秋天,大江健三郎访华期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的会议室里,曾以恢谐幽默的口吻告诉中国同行:“……这使我感到非常悲哀。我对村上的思想略有疑问,但他的文体非常出色,他最近几年的作品,也很不错。无论如何,我要忘记400万册的仇恨。”大江健三郎虽然不时以“教育一下年轻人”的口吻对偶然邂逅的邻居村上春树训上几句,但他也不得不承认,村上的作品读者就是喜欢,连大江健三郎的女儿也是个“村上春树迷”,乃至求老爸要让村上春树给她亲笔签名。大江对村上提出的要求是:能够突破内闭式个体的失落、孤独等颓废情绪的图谱,赋予作品中的人物更多的社会意义。但我认为,这样一来,村上还是村上吗?他那“出色的文体”还适合那样的内容吗?

  他的笔调中的那份美、那份柔、那份热、那份情,很容易地让我想到了施笃姆的《茵梦湖》、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沈从文的《边城》……甚至还想到了埃里奇•西格尔的《爱情故事》!春上春树的笔调,富有书卷气而不失贵族绅士气味,富有优雅的诗意而不失感性形象易解的风采。他没有像川端康成那样慢得叫人着急,没有像大江健三郎那样有些拖沓而又冷硬,也没有像三岛由纪夫那样“妖气”弥漫。他的笔调更多的是温软柔曼,更多的是明快简捷,更多的是幽默“好玩”,更多的是酣畅的舒发。那么美的笔调,构筑的是那么美的意境;那么柔的语言,构建的是那么柔的时空。至爱处,让你心荡神飘;至悲处,让你哀肠百结;至美处,使你怦然心动;至真至善处,又叫你春潮暗涌,浪逐鸥飞……

  我喜欢卡夫卡的深刻,喜欢鲁迅的犀利,喜欢托尔斯泰的磅礴恢宏,喜欢马尔克斯的怪异凝重,喜欢沈从文的清新柔和,也喜欢张爱玲的凄婉冷艳……但,有时,我不禁要想,时时与深刻为伍,未免过于的沉重;犀利,有时也让人心疼;磅礴恢宏的挥洒,更需要的是天分;柔和,有时会让人脆弱;冷艳,容易滑向媚俗……那么,就让我疲乏的身心浸泡在一种清清的、温软的、荡漾的柔美之中,安然地小憩,享受人性之光的辉映吧!

  在春上春树的笔下,有对有值存在的戏弄,对现代都市和重大事件的无视和揶揄,对神秘命运的希冀、依赖、祈求、抗争的最终的无奈,对物质世界的淡漠,对世俗庸众的拒斥,对逝去时空的频频张望……总之,它的笔端所构建的乃是芸芸众生(确切地说是普通凡人)孤独灵魂在无奈中可以疏导和小憩的场所,它使人性中软弱的部分得到激励和抚慰,使寂寞的部分得到舒缓和安顿,使隐秘的部分得到确认和支持。如果说“大众文学”偏重情节而“纯文学”以韵味取胜的话,那么,无疑,村上的作品更是属于后者。

  从《挪威的森林》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明显的“私人性质的小说”的端倪,即自传性的色彩。生活中的村上非常的自谦和无争,每次与邻居大江健三郎邂逅,总是会默默地靠向路的一边,一任“老爷子”昂首挺胸如同一辆坦克似的“开”过去;他虽是作家,却很少与文坛打交道,不属于任何作协组织,不上电视,不大让人拍照,也很少接受采访。这些脾性,我们也可以从渡边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说,《挪威的森林》是一部自传性很强的小说,而要深刻地读懂这样的作品,不走近作者自身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吧?当然,不知道村上,也可以大至地把握《挪》的内涵和意义,并且也可以深切地感应到他脉搏的律动。但我总觉得,还是会有不应有的遗憾的地方。虽然,谁都明白,人物形象的“我”,未必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甚至很多时候断然不是。比如说,村上本人个人生活方面就大不同于《挪》中的渡边,而是一个极中规中矩的人,他晚上十点就寝,早上六点起床,和夫人平静地生活;与异性交往也很严谨。不过,有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村上和渡边一样,都非常关爱自己身边的女人。也许正因为这样,他才赢得了读者群中占63%青年知识女性的欢迎乃至崇拜。

  在春上春树的作品中,我们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飘逸在字里行间的失落、孤独、空虚、怅惘、无奈和悲凉,这与一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时,人们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和生存压力时的感受和历练,有相当程度的暗合和叠合。而当今的中国社会似乎正是处于这样的一种人文状况,因此,大江健预言:“中国的作家中,将会出现村上春树那样的作家,出现那样的作品。”村上的作品在中国同样受到极大的欢迎本身,是否也说明了或应证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因为书中背景与中国当前社会人文状态的相似性,致使中国读者能够轻而易举地产生强烈的共鸣乃至共振?

  如果我们更多地以审美的眼光去看村上的作品的话,我们有理由为之着迷和痴狂;而当我们以一种过于社会性的眼光去剖析村上的作品时,也许我们会有许许多多的理由对他提出诸多不恭或是与文学风马牛不相及的言论。这显然是村上的荣幸,却是我们的悲哀。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5-17 18:42 | 只看该作者
发在《江天漫话》可能更好,如果愿意的话,半树可以给移动一下,可以吗?
3#
发表于 2004-5-17 21:01 | 只看该作者
时胜的书评,总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学习了:))
4#
发表于 2004-5-17 21:26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看张老师的人评书评。
5#
 楼主| 发表于 2004-5-17 21:4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半树 发表
发在《江天漫话》可能更好,如果愿意的话,半树可以给移动一下,可以吗?

可以。谢谢特版主的关心。
6#
发表于 2004-5-17 22:30 |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联系,过得好啊!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4-5-17 23:10 | 只看该作者
向老乡学习和问候了。
8#
发表于 2004-5-18 13:57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书评!

请作者统一一下“村上春树”的名字:)

精华收藏!
9#
发表于 2004-5-18 2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原创] “我现在在哪里”——解读春上春树及其《挪威的森林》

最初由 张时胜 发表
  《挪威的森林》的中文译者林少华在译序中说:“村上文学的基调就是孤独与无奈。”那是一种无语的孤独,一种闭锁的孤独,一种努力去沟通但最终不能沟通的孤独;那是一种无力抵抗破灭的无奈,一种明知最后的结局又...


一本很不错的书,我也读过,至今未为此书写上几句,看到张时胜兄的不错书评,使我也有写几句的冲动。

张兄这篇文字优美、纯净,大气,空气。喜欢。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5-18 22:1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问好。
11#
发表于 2004-5-19 17:49 | 只看该作者
时胜的书评,总是写得别有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6:02 , Processed in 0.0619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