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陶渊明系列之六
篇篇有酒陶渊明
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说篇篇有酒自是夸张,但酒在陶诗中出现频率很高倒是不争的事实,据本人的粗略统计,在陶诗的诗题和诗篇中出现酒字或同类字面的作品共计49篇,占陶诗总数126首的近百分之三十九。这个比例自然是很高的,更何况陶渊明还首次创作了大型组诗《饮酒》,这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也算得一大创举。
好酒,当是陶渊明为人的一大特点,常受到后人关注。李白说:“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白居易说:“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欧阳修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看来后代的大诗人对陶渊明的好酒是非常感兴趣的。的确,如果去掉酒,陶渊明也就不成其为陶渊明,陶诗或许会黯然失色。
不过,陶渊明的饮酒并未到毫无节制的地步,既不象刘伶那样病酒,也不象阮籍那样醉酒。他似乎从来也没有因为饮酒过度而失去理智,更未喝到醉生梦死的地步。尽管他也有饮酒过量的时候,却从来也未见他因喝酒而颠狂,最多是感觉自己要进入醉乡了就请别人离开,让自己好好睡一觉。
那么,陶渊明的喝酒是否如萧统所说是“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呢?按萧统的意思,陶渊明是因不得志,心中有说不尽的苦闷与牢骚,才用手中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照此说,那酒就成了陶渊明心中的发泄物,喝酒不过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与不平。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中就说过:“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影答形》诗也说:“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连雨独饮》更说:“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在陶渊明眼里,酒是个好东西,那怕有再多的忧虑、愁绪,有太多的不如意,都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得到缓解和消除,即俗话说的“一醉解千愁”。在这一点上,杜甫与陶渊明的心是相通的。老杜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在杜甫看来,陶渊明是很懂得酒的妙用的,他用酒来宽解自己的心,用诗来发抒自己的兴致。
陶渊明也有怀才不遇的牢骚,如《杂诗》其二说:“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诗人有感于年华虚度,壮志未酬,难免心生悲凄,因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为此他还写了《感士不遇赋》,感叹“雷同毁异,物恶其上;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因此,陶渊明的好酒的确有用手中的酒杯浇心中块垒的意思。因为陶渊明并非从一开始就想当隐士,年少之时他也曾经怀抱大志,希望自己能够建功立业,大济苍生,他的五次出仕就是极好的证明,可严酷的现实却让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不得不转向田园,隐居终了。
不过,后人对陶渊明好酒的原因也不必作过分的解读,因为就陶渊明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言,虽然也受到儒家积极入世、自强不息思想的影响,但更多地却是接受了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委任运化、任其自然的倾向。他的好酒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天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饮酒既是他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酒是他最好的伙伴,甚至是至交,伴随他的一生;不可想象,没有了酒,陶渊明的生活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也许会变得了无乐趣,甚至会黯然失色。他在《读山海经》其五中说道:“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可见饮酒与长生是诗人两个最基本的愿望,也是他对生活的基本要求。《己酉岁九月九日》说:“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能够给他以安慰,使他心情舒畅的只有浊酒。他曾经想过戒酒,为此还作过《止酒》诗,但却因“止酒情无喜”,最终还是“平生不止酒”,让酒相伴了他一生。诗人甚至在《拟挽歌词》其一中还感叹“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把喝酒没有喝够当作人生的一大憾事!
其实,人们只要读读他的《归去来兮辞》的序,就不难明了诗人的好酒到了何种地步。别人做官都是为了求财、求利、求名、求势 ,而他的求官仅仅是为了口体之欲——喝酒。序中竟毫不隐晦地说:“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原来他是看中了县府有一百亩公田,可以用来种秫,而秫则可以用来酿酒。据说他原计划把一百亩公田全部用来种秫,只是因为夫人的反对,他才不得已而改变计划,一半用来种秫,一半用来种粳稻,既解决喝酒的问题,也解决吃饭的问题。
他作《饮酒》二十首,本就是诗歌史上的奇事,序中则明确表述了喝酒与作诗的关系。他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见他的喝酒是因为“闲居寡欢”,排遣心中的郁闷,而他的酒瘾也真不小,竟然“偶有名酒,无夕不饮”,而酒又成了他作诗的催化剂“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他虽不象李白那样“斗酒诗百篇”,但如果没有酒,他的许多好诗也就出不来了。
他的好酒从沈约《宋书·隐逸传》的记载也可充分看出。他与颜延之是朋友,每次颜氏到来,俩人都要痛饮一番。颜氏见他经济拮据,送给他两万钱,他竟然全部放在酒店里,为的是就近取酒。而他的喝酒也表现了其率性自然的为人。无论贵贱,拜访他时,一定设酒相待,一旦喝醉了就直截了当地对客人说:“你走吧,我喝醉了,要睡觉了。”郡中的官员拜访他,遇上酒酿熟了,要过滤了,就把他的头巾取下来滤酒,完了再给他带上去,他也不以意。为人随和到这种地步,这在古代士人中实属罕见。
当然,后人也不应讳言,陶渊明的好酒也有及时行乐的意味。在他看来,人生太短,应该珍惜时光,及时行乐,而喝酒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因此宁可做一个醉者,也不要做个醒者。《饮酒》之十二说:“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之十三则云:“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他不仅自己好酒成癖,还劝别人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饮酒与做诗形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当是从陶渊明开始,此前曹植、阮籍作为当时的大诗人,也是好酒之徒,但诗与酒于他们似乎还无必然联系,酒给他们带来的创作冲动与灵感也不明显,而且曹植饮酒误事,连太子之位也未争到;阮籍则用饮酒作为明哲保身的韬晦之计,由此失去了文人光明正直的人格。因此饮酒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们作为诗人的光芒,只有陶渊明的饮酒开创了饮酒与做诗的传统,酒助诗兴,诗赖酒力,使酒成为诗人做诗的兴奋剂,激励着诗人写出更多、更好的诗篇,唐宋以后更谱写出饮酒与赋诗的数不清的佳话,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既是饮酒的高手,也是做诗的超人,为中国古代诗坛增添了耀眼的光辉。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2-7-30 11:1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