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果果与唐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1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果果与唐诗
  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顶峰,也是我国诗歌的瑰宝。它以清新、自然、流畅的特点广受后人喜爱,特别是其中五七言绝句的一些代表作更是妇孺皆知,由此,它也往往成为幼儿启蒙教育的最好教材。我们对果果的知识教育也不例外。

  记得还是在他呀呀学语的时候,我们就对他朗诵一些五言绝句,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之类,虽然他并不懂其中的意思,可他却听得很有味。

  大概过了周岁,女儿见果果对文字的东西开始有了兴趣,于是给他买来了吉林摄影出版社编制出版的《唐诗》,共选入唐代五七言绝句六十首,里面有诗有画,其中的画多是根据诗意来绘制的,而且带有夸张性,充满童趣。选诗也颇具代表性,基本上囊括了唐诗中五七言绝句的精华。

  书买来了,主要由我与女儿读给果果听,果果似乎也很有兴趣,有时还听得很入神,有时我们还根据诗意做些动作,帮助他理解诗歌。如每到晴日的夜晚,我们就会把他抱在手里,靠近窗边,指着天上的月亮,一边朗诵《静夜思》,一边做动作,久而久之,小果果在我们朗读这首诗的时候也能做出一些象征性的动作来。

  开始时,我们教果果读唐诗,主要由我们来翻书、朗读,果果只是在旁边听而已,过了一些时候,改为由他翻书,我们朗读。由于果果的语言发育并不早,也不快,我们并不强求他跟着读,主要是让他跟着听,积累感性印象。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听得一多,自然积累了印象,时间一长,也就记下来了。

  果不其然,大概过了一两个月,小果果虽然还不能自己读诗,但他对书中编选的六十首唐诗的次序已经了然于心,不管我们点那一首,他都能准确地找到。有时则由他来指点篇目,他指那一首,大人就读那一首。我们为了考考他记忆是否准确,有时就故意读错,如他点的是孟浩然的《春晓》,我们故意读成《宿建德江》,这时果果口里就会发出“哎,哎,哎”的声音,手指则反复指点这一页,意思是我们读错了,直到你改正过来,他才会罢休。我们以为这纯属偶然,谁知这实在小看了他,别说人们熟知的五言绝句,就是人们不大熟悉的七言,同样骗不了他。如韩愈的《春雪》,对面的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果果指的是前一首,如果你读成后一首,那他绝对不干。我们反复试他,结果无论是那一首,小果果都记的分毫不差。

  我不由得想到,小果果的记忆力真的不错,选本中的六十首唐诗的次第他竟然都记在心里了,大人想糊弄他别想得逞。

  因为小果果的语言发育较慢,讲话比别的孩子稍晚一些,因而我们教他唐诗时,往往只是由大人念,他在旁边听而已,至于他能否念出来,我们也不大在意。

  今年三月底,内人带果果到附近的金马小区去玩,小区内有个小园子,种植了不少花卉,其中有一种植物结出一种红红的豆子,果果问他外婆是什么,内人告诉他是红豆,未曾想果果突然念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不就是王维的《相思》嘛,内人不由得大喜,说:“果果原来会背诗啊!”可又怀疑这纯属偶然,于是试着让果果背背李绅的《悯农》第一首,没想到果果竟然毫不迟疑地就背出来了。

  内人实在有点大喜过望,也没心思带果果玩了,立即转身回家,把这一喜讯告诉我。我当时也有点不相信,于是试着让果果背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鸟鸣涧》、《鹿柴》、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骆宾王的《易水送别》、王勃的《山中》等,结果他都能顺利地背下来。虽然果果的口齿并不十分清楚,但我和内人成天在他身边,对他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因而都能听懂。

  女儿有位朋友,也有一个儿子,比果果还小两个月,据说早就能背唐诗了,当时我们还觉得真了不起,现在想来当是我们低估了果果,依他的情况,也应早就能背唐诗了,只是我们没有及时察觉而已。

  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不敢高看果果,以为他只能背点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因为句子加长,只怕就非果果所能了,但又希望果果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于是就试着让他背背七言绝句,如贺知章的《咏柳》、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等等篇目,没想到果果全能背出来,有的还能读出来。

  考虑到果果并不识多少字,我们想就算他能背唐诗,但要他读唐诗,只怕就不现实了,没曾想他总能让我们惊喜。一天,我与内人正在吃中饭,果果一个人在客厅里玩,当时电视机也打开着,我们以为他准在看电视,突然他念起了王维的《相思》,我想这并不稀奇,五言绝句他已能背下不少篇目,或许他是在背诗吧,可又想看看他背诗的样子,就端着饭碗轻轻地走过去,一看我不由得一惊,原来果果不是在背诗,而是正在翻看唐诗,一边用指头点着书页,一边自己在念。我不由得暗笑,觉得果果煞有介事的样子挺有趣,认为这不过是“春风无意乱翻书”罢了,不料走近一看,果果嘴里念的正是他指点的那一首。我心想这真是奇了,果果并不怎么识字,他怎么会对位读诗呢?

  我想这只怕又是偶然吧,可心里又希望果果真能对着书本读唐诗,于是就抱着试试的心理,点出篇名,让果果自己翻页,自己读。我首先点的是骆宾王的《易水送别》,果果很快就翻到了,并很快就读出来了。再点别的篇目,果果同样能准确地翻到书页,并能一字不差地读出来。

  我又想五言绝句毕竟简单,再试试七言绝句,看看果果是否也有这个能耐,于是指名要果果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第一首,没料想他并未费多大劲就翻到了,并且也读出来了,只是中间小有停顿。后来我又让他翻读王之涣的《凉州词》、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刘禹锡的《乌衣巷》、杜甫的七绝“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他也基本上能读出来。初初估算一下,这本《唐诗》中的全部五绝(约20首),七绝中的一半,总计约四十首,小果果既能背,还能照本子读,这的确让我们欣喜。

  尽管果果认字、记字的能力较强,我们也初步教他认识了一些字,如《写写擦擦300字》的下册(上册未买到),可并未教他一边念唐诗,一边认读里面的字啊,可以肯定地说果果并不认识里面的文字。那么,果果又是凭什么来读唐诗的呢?我想,这只怕还是得益于他过人的记忆力。因为我们平日教他读唐诗时,少不了要念题目,加上每首诗都配有画,或许果果就是凭着对题目、画面的印象而把书中的绝大部分诗歌都印在了脑海里,因此他无需认识文字也能把诗读下来。

  虽然我们希望果果能在认识文字的基础上来读诗,可这对于一个两岁多的孩子来说未免太苛刻,对比自己同龄时懵懵懂懂,什么也不懂的情况,果果能够凭借记忆来读唐诗,已经很了不起了,作为外公、外婆何复他求。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3-6-16 16:44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6-16 16:4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作品``````
3#
发表于 2013-6-16 20:20 | 只看该作者
唐诗之熏陶幼小心灵,此等幸运,我辈未有,祝愿新生一代在这样的长辈引导之下有新的天地。
4#
发表于 2013-6-16 22:52 | 只看该作者
学前教育方法得当,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帮助很大。今天的孩子们真的幸运,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那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诸方面就更应该紧密配合,给孩子们多提供宽松自由又具高效率的受教育环境。
5#
发表于 2013-6-16 23:19 | 只看该作者
本文截取生活中如何加强幼儿教育的片段,描写了幼儿在潜意默化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表象,令人欣喜。文字很温暖,欣赏!
6#
发表于 2013-6-17 15:15 | 只看该作者
可爱聪明的小果果,记忆力着实惊人,有渔夫老师这样的姥爷也是他的福分,深化教育,开发智力,而且如此用心,让我也是感谢的。祝小果果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遗忘的女人 的帖子

  谢谢关注,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剑鸿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祝福。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李兴文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肯定,其实我们也谈不上什么幼儿教育,只是顺其自然罢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若水 的帖子

  谢谢朋友的好评,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6-17 1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木门长子 的帖子

  谢谢版主的嘉许,问好。
12#
发表于 2013-6-17 17:37 | 只看该作者
有这样的外孙,恐怕常常喜不自禁,神童呀,教育有方,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于文华 的帖子

  感谢朋友的美言,但愿小果果能不负所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4:00 , Processed in 0.0519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