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82|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事通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2 2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下苦研近体诗多年,自信颇有心得,并以文字录之,为后来者作指路明灯。
——作者自序

诗事通语 第一条  继承

      毛先生有句名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把古代的文化为今代所用,把国外的文化为国内所用。当然了,意思可以还有更深一层,所谓仁者见仁嘛。现在我就为大家讲下到底怎样做到古为今用,如何将古代文化发挥到今代文化的作用。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吗,很多大家的文章、诗词等都有或多或少的雷同之处。慢着,我这可不是在诽谤古今风流名士。是为论证古为今用的诗歌文化发现趋向。那么何为古呢?是不是一定是离我们很远的才算古呢?不是,我明确的告诉你,古,是指比我们生活的年代要早些,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前辈,更可以是同辈年长的。

      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苏轼,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他们生活的年代相同,只是王安石比苏轼早生了十几年。在苏轼的眼里,王安石就是前辈。从他的诗句中可以看出;“想见先生未老时。”在诗中称王安石为先生。现在我就来说下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苏轼的《题西林壁》这两首诗存在在怎样的继承关系。

      作品:登飞来峰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无可厚非的是,王安石的这首作品比较早问世,这首是他年轻时写的,当时我想苏轼还是个小毛孩,估计还没读过此诗。虽然这两首诗曲调很接近,但表达的志向却不同。个人认为王安石的这首比较有气魄些,当然苏轼的不错。古人在写诗的同时也是在明志,王安石在二十岁时就已当了地方官,而且不是第一把手就是第二把手,所以他当然可以指点人生,意气分发。苏轼则恰恰相反,虽然年轻时当了首都市的城管(掌管京城治安的),后因一次机会,得到皇帝的赏识,一日连升五级,却还远不止王后来宰相的职位,所以他更多的是超然物外,寻僧访道,所以他的诗中流露出更多的是一个禅理。

      苏轼就是做到了古为今用的典型,可以说是同曲异功。当然这样的例子举之不尽,就不一一列出,只要你留心,自会有所发现。

      中华的文化,尤其是诗歌文化,是存在继承的,而且是代代相传,不管时代如何进步,科技如何发达,都无法与其相之对比。

      学本无捷径,只要有恒心。



[ 本帖最后由 生错真人 于 2013-7-22 20:5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3-7-22 22:02 | 只看该作者
意味深厚,特殊的文体。问好
3#
发表于 2013-7-23 09:24 | 只看该作者
学本无捷径,只要有恒心。

说的真好啊。
4#
发表于 2013-7-23 11:58 | 只看该作者
考证兼梳理,很扎实!
5#
发表于 2013-7-23 12:31 | 只看该作者
学术研究,施慧大家。似应发到杂文版。
6#
发表于 2013-7-24 22:5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生错真人赐稿春夜听雨。很是不错,倒是怎么一条一条来的啊
7#
发表于 2013-7-25 08:11 | 只看该作者
提读欣赏并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0 15:01 , Processed in 0.05338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