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议诗词的“免俗”与“浅近” 要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5 1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议诗词的“免俗”与“浅近” 要求
         
    我国传统词气论审美的第一条要求是“免俗”。所谓“免俗”正如南宋末年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指出的:“凡作词,当以清正为主。盖清正最为知音,且无一点市井之气,下词运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诗句中出,而不用经文中生硬字面,此所以为冠绝也。”。因而,作词免俗,就是免除思想与笔法的平庸之气。不居于世俗,并深思熟虑艺术的创作思想与手法,词作就能清爽典雅,就能丰富多彩,在下字、用词、运意方面就能体现生活的方方面,毫无追逐名利的市井之气,因而也就能继承唐宋诗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入乎典雅,又能集中体现时代的风云与痴痴情深的理想追求与拼搏之情。这决不是三言两语的反复咏唱,也不是出语简单、生硬,格高气粗的单调附和。例如:浮靡、纤巧、粗历、浅易与温藉、绵婉、雄爽、流畅相比就不能深入到生活的本质美中区。
   再如:拘限于在词作字句和气脉之中讨新生,以致不能选择重大的、能较广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进行创作,词作的意义就很有限度。不少人在此作的立意上显得鄙陋,声调的运用也追步前人,缺乏创新。因而,应看到“字句气体”在词的创作的意义,又不将其视为最本质的东西,更强调作词立意的本体性1,是创作的最高要求。
   诗词作要以浅近为贵,作品方可引导并入于老百姓的心灵,成为受欢迎的上品之作。诗词创作的“免俗”与“浅近”要求实际,就是用贴近生活的语言,表现其本质美的过程,因而是现实生活韵律的提纯与进一步发挥。以艺术家老舍为例,其起初的作品过于低俗,满足于诙谐和嘲讽的现状,而在后来的不断学习和自我反思批评中才汲取了以前的教训,作品主题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局面,艺术上的不断反思,借鉴,终于成就了一代大家的风格。其历程与成就值得我们深思!
    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美,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类蓬勃向前活动的概括与提纯,是对社会生活有序面的赞颂与讴歌,也是在社会混乱、无序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不懈追求真理的探索与奋斗之情的慷慨长歌。小家碧玉很美,如具备这样的宽广胸襟与情怀,那就美不胜收了。因而,“柔情似水谁不念,长歌豪爽风尘上”才是正真的美。其豪爽就如屈原的“乘骑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一样的激愤与豪情,其壮志就如林则徐“苟利国家身是以、岂为祸福避驱之”这种境况的悲壮速写;其风情也如辛弃疾的“倩谁换取红妆,揾英雄泪”一样的温馨素描。这些都仿佛是万里晴空中回荡的一股清气,表示了自然界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需要这种昂然不断的奋发正气的引导与传扬,才能不断本地向前发展与进步。这种作用绝不是“庸俗、低俗、媚俗”之俗气所能表达的。市井之气再绮丽,最多不外境地狭小的离愁别愁,因而表现闺情绮怨的香软之风之类的美文,一旦胸襟扩张到上述境地,其美也是无限的,就能脱俗入雅,当然,不能不承认也是生活美的一个重要侧面。
    语言是跟着思想情感走的,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遇事就会往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就不致落入下乘,就能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境地,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传统词气论审美的“免俗”与“浅近”要求,值得现代社会词作继承与发扬。
    我们中华民族现正处于兴起的关键时期,因而,作品的“免俗”并创作“大雅正声”之作是历史的必然,虽然,社会多元、多层次、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但需要体现导向性的共同特征,因而“何不潇洒走一回”之歌就是这样“免俗”的有力之作。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潇洒与浪漫绝对不同。浪漫是“跟着感觉走”,是不能表达艺术的较高境界的,而这种潇洒是被“理性牵着走”。其本质是对社会的深刻洞察,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面对挫折,也能坦然接受现实,拥抱生活,显露出豁达的胸襟;而浪漫的人在坎坷面前是不堪一击的,因为有科学发展的理性追求与改革创新以及和谐的人文环境,我们的这种潇洒“脱俗”之气的引人处,就在于生动体现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与较高的艺术境界,因而是值得赞赏与推广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3-8-15 19:1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讲得仔细,学生听得专心。收获颇丰。
“诗词作要以浅近为贵,作品方可引导并入于老百姓的心灵,成为受欢迎的上品之作。”
3#
 楼主| 发表于 2013-8-15 20:22 | 只看该作者
文友过誉了,还望有所指点,以更上一层楼!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3 15:52 , Processed in 0.17672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