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3-9-2 17:40 发表 对于李老师一出皆为的大手笔,风铃只有感叹的份。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3-9-2 21:14 发表 李老师上期文章我打印下来学习的,并临一帖一并是为回复。这篇也将用点时间仔细,不会轻易越过。话说,曾经考究过一番李商隐的柳枝,和韩翃的折柳词,对柳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只时间难挤,不然,当好好单列一贴交流。 ...
原帖由 木门长子 于 2013-9-7 09:47 发表 洋洋洒洒,旁引博证,由此及彼,从《折柳》到“折柳”。拜读,学习。
原帖由 石上柳 于 2013-9-10 10:51 发表 先生治学之严谨,真是让我佩服,所谓牵一发而析全身,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真是细致。
原帖由 剑鸿 于 2013-9-11 15:32 发表 如此深入细致的探讨折柳,在文化创新的同时,兼具学术水准。
原帖由 太和五中张奇 于 2013-9-11 22:15 发表 想起柳永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文章很厚重,集知识性、文学性、人文性于一体的文章读来很受用。折柳送别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一种友谊,一种诠释真情的形式。欣赏佳作。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0 16:47 , Processed in 0.06964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