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10|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原创音乐诗画微电影】用散文解读敬一兵老师的散文《川北时间》之一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1 09: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player.ku6.com/refer/W4vla_YfQXdJN8JAEvys5w../v.swf





                               川北时间(之一)

                          敬一兵

  我连续五次出入川北一带,前后不出三个月。

  往返川北的次数融合在了时间里,但高速公路这条实线却没有融合在时间里。很多时候,虚与实就是这样彼此难以交融,如同现实和历史,和古典精神,和纯粹的自然,和人与动物植物,各行其道互不往来。

  路过射洪、三台、南充、西充、南部和阆中,车窗外的远处都是黛青色的丘陵,起伏绵延像凝固的波浪与天色交融在一起。很少看见河流,更多的还是看见近处的丘陵上长满了绿树。即便就是在冬天,秦岭以南的绿色依旧不同于秦岭以北的绿色,浓密而又茂盛,总是给人带来湿润和精细的感觉,俨然清澈的河水从坡上漫漶而下。

1)【事物在遵循着一个规律,在知道终点之后才开始一步步迈开步子,俨如一颗树木在起始的时候就在一步步走向生命的终点。而不同的历程却会有不一样的精彩,冬天有冬天相互依存的概念,而夏季也有生机的一面。在虚实之间其实还有一种状态,有时这种状态在瞬间存在,是介乎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那一抹浑沌之感。大自然很会写实,而我们人类却期望自己每天都在写诗,横隔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缝隙就凸显起来。】

  沟壑纵横的丘陵之间,依旧是茂密的植物呈现出来的杂芜状态,暗暗扣合了自然气候因为地势而造成的时而慵懒时而机敏反复无常莫衷一是的特征。冬日的低温和寒风加重了寂寞的质感与厚度。特别是夏天长着齐腰高的蒿类和芭茅这些野草现在已经枯萎了,秋天把自己原先写在丘陵表面上的诗歌——旖旎的土风和绿色的光泽也带走了,留下来的枯褐色像窟窿一样张大了嘴巴试图吞噬树木的绿色。这些景象,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时间,也是时间呈现出来的一个凝固的秩序。

  在阴霾的冬天和无人的丘陵脚下,枯草长长短短的茎秆残骸般地戳向天空的景象,往往能够勾勒和突出旷野的距离感和刀锋感。偶尔有风摇动树叶,漫不经心的动姿和树叶与风有一下没一下的应答,泄露出了自然曾经背负过的时间沧桑,也泄露出了原本绿色的草影飕飕和芊草漠漠、流乱轻丝、庶羞千族、盈满六庖与天高云淡共雕共舞的背面。冬日的低温和寒风让野草枯萎,不是为了给人的视觉腾出眺望的空间,而是用枯蓬断草的形式告诉我们,没有绿草的地方、时间和生活里,一切都是凋敝、寂寞和单调的。时间秩序的相互交替,总是这样从容和生动。

2)【冬天的风一趟趟巡视着川北的大地,一丝动物们呼出的热气也被它们索为己有,但它们好动的秉性也决定了这一丝热气,在风儿的反复咀嚼之下,被抛到天空中漫漫消散。而那些已经丧失绿意的小草们,更本引不起风儿的注意,风儿对它们带理不理,只是毫无方向地摇上几下,看看实在拔不起来,就捋上一把干枯的叶片回去交差。】

  从成都到川北的路上,实质上就是从人造环境到自然环境的过渡,就是顺应自然形态这个物语的写作指引,把人重新带进天然之中的结果。

  每一座丘陵,每一株树木和每一道自然勾勒出来的形态轮廓看似随意,实则其中浸满了自然按照时间秩序片段排列的机缘。自然物语的写作冲动不是发自纯美学的审视,而是发自对时间、对地势、对环境条件和对自己生活的求真结果。看不出或者读不懂隐遁在自然呈现出来的形状和姿势里的自然时间秩序,是人的愚昧也是人与自然隔阂太深的结局。

3)【似乎人类的修为总是浮在自然界的表面,那些被时间和利益打上烙印的善举,一遍遍被风儿吹得无影无踪。而大自然自己的杰作,却十分顽强,它们是最贴近自然规律的。】

  背靠丘陵修建了很多一楼一底的新住房。楼房旁边还停有各式各样的汽车。弯弯拐拐的水泥公路在丘陵下面摇头晃尾,还像疯长的藤蔓爬到了丘陵的身上。高速公路边的泥土里插上了巨大的广告牌,五颜六色的图案和文字在阴霾中显得特别刺眼。楼房、汽车、公路和广告牌不是丘陵的产物而是人的产物,能够从时间上精确地反映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但却不能够代表丘陵的时间秩序和性质。所以即便它们存在于丘陵之间,它们也很难和丘陵原始古老的时间锲合在一起,无法获得丘陵的韵致和气息,也不可能粘上一丝一毫丘陵灵性自由不受拘束的性质。

  很早以前我去川北的仪陇时途径遂宁,还没有闻到清代大诗人张问陶和观音文化的气气,却先看见了密密麻麻如蜉蝣一样的人在涪江里挖沙淘金。这里属于涪江的中游也相当于是人的腹部位置。地势平缓,河床宽阔,水流舒缓,本应该一直都是一派祥和宁静的模样。但因为怀揣发财梦逐金而来的人在河床里支起筛沙架,用锄头铲子拼命挖沙淘金,河床受到伤筋动骨的损害都不说了,七拱八翘的沙堆还把河水肢解成了碎片。

  因为淘金,中游的涪江失去了安宁和平和。这还是其次。关键是最柔软的腹部遭到致命一击,惨烈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涪江是一条看得见摸得到的时间秩序,江水与河床是时间可以触摸的外形。至于江水和河床是否感觉到了切骨的疼痛,它们不说,我肯定是无法知道的。然而它们遭受的疼痛是肯定存在的。没有谁知道涪江痛到何种地步才算到了它承受的底线,以及到了这个底线,时间会不会痛死。我只晓得这种痛是河水与河床共同的痛。并且,它们痛了还无法像人痛了可以逃跑可以找医生医治,它们无处可逃,只能活活等死。时间的痛是人造成的,人是时间也是涪江的宿命。痛与不痛由不得时间自己来决定。

4)【原始生态在人们的利益面前是何等不堪一击,有时人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麻木,可是总会过高估计大自然的恢复能力,还在洋洋得意自己的杰作。】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这些人为活动留下的痕迹,都只是时间的一个无序或者发生了紊乱变异的片段,情形如同伤疤或者疮口仅仅只能贴在自然肌肤的表面,却始终无法把自己的灵魂放进自然的肌肤之内。丘陵、树木、行走的云朵还有吹过旷野的风和路过丘陵的野鸟,也对这些贴在自然肌肤上的伤疤或者疮口不知所措,只有原始古老的丘陵时间,试图黯淡伤疤或者疮口的色调,试图用苔藓、泥土、潮湿的污迹掩盖伤疤或者疮口的痕迹,试图调遣一阵又一阵的风来吹散伤疤或者疮口的气味修复时间的裂口,来打通彼此之间的隔阂。

  随了丘陵的数量开始增多和分布开始变得越来越密集,川北各个具体的地方开始登场了,打通人与自然隔阂的时间也登场了。

5)【终有一天人们会看到失去皮肤的自然界,那里没有清醒的思考,只有不断疲于补救。】




                                                       川北时间(之二)

                                敬一兵

  在冬天,阴霾和寒风是阆中狭窄街道上行走的主角。阳光和温度已经逃离了,裹挟在阴霾中的寒风就开始围剿路人身上的温度。一个人在寒风涌动的狭窄街道上行走,执著地抵御寒冷是他无法选择的唯一理由和生存结果。行走之中,路边传来了小商贩制作锅盔时擀面棒敲打案板的“当当”声。在僵硬的房屋和阴霾的天光夹逼中,只有这种声音能够让人感到温暖没有消散隐遁,正在用温度缓慢地将狭窄的街道从布满灰翳显得黯淡和沉郁之中捞出来。

1)【冬天空气也变得呆滞,它们停顿的生长气息也掩盖不住好动的性格,从那些北风的表情中我感觉到它的倔强和冷漠。】

  小商贩在制作盐酥锅魁和红糖锅盔,它们与锭子锅盔一道构成了阆中别具特色的锅盔风味。我们买了盐酥锅魁和红糖锅盔。盐酥锅盔外薄脆内酥软,外壳上沾有芝麻,里面呈现层状结构,每一层之间都夹有椒盐。红糖锅盔外壳硬脆,里面的空心放有红糖,吃起来面香夹杂着红糖的甘甜十分可口。阆中的锅盔不加碱,不发酵,全凭手工搓揉,做成凹形的圆面团,再经定型烘烤而成。热食,壳香脆。冷食,内酥软。我吃完后余味满口顾不得和朋友说上一句完整的话,生怕话还没有说完,锅盔的余香味道就会被狭窄街道上如啤酒泡沫般滚滚溢出的阴霾和寒冷携走。

2)【锅盔貌似绵软的外形,让人实在无法猜出它有着尖锐的香味,一丝丝肉色的焦皮下藏着白净而酥软的实体,只要看上一眼就会调动所有的味觉来,然后就可想而知了。】

  在冬天,热锅盔确实值得一个人去怀念的。之前我去过很多地方,钢筋混泥土构筑的物质形式已经让这些地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的情感僵化麻木了,泥土的气息已经被类似肠子的立交桥和拥堵的汽车尾气掩埋了,原本蔚蓝开阔的天空已经被密集的高楼肢解成了残片或者线条……如果不是因为历史悠久的食物、方言、传说、河流、古树、古迹、老房子以及地方习俗这些元素的话,我是绝对不可把这些陌生的城市,从我熟悉的城市里辨别出来的。这还是其次。关键的问题是不断改变的城市,早已让人的眼睛飘忽不定,行色匆匆,特别是穿过高楼缝隙间风摇得沙沙作响的声音手上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行走时,会在城市和一个人的身体之间,泄露出人是城市的过客,以及每一次行走都像是在流放漂泊的性质。

3)【随着时间的推演,有很多根深蒂固的记忆,也不得不随着逐渐长高的钢筋水泥而束之高阁,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痛惜的事情。当来到一个变迁中的城市,搅拌机的声音不时打压着街头小贩的叫卖声。当风儿溜着街面推着广告布的残片,没头没脑疯跑的时候,我的感觉又一次发生错位,仿佛听到满街的秋叶在风中吱吱作响。】

  一个人想做主角,希望一生都在表演改变环境也改变自己的本事却找错了舞台或者失去了更多的动物和植物观众,这不光是我们心理场景转换发生了错位带来的结果,也是我进入中年人阶段迎头碰上的最多的场景。人眼前的场景一直在向着时尚、潮流、现代的节奏变换,唯有时间没有变换,仍然按部就班踏着固定的节拍丈量着大地,并不时按照上帝的点名,把那些身患疾病的人从充满了向往和热情的人身边准确无误地送往天堂。大凡看见自己身边发生了这种情况的人,尤其是老年人,都会对此生发出感叹。是说人过中年,往往喜欢回眸自己的往事,从历史中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和事物,并希望祖宗搭在自己身上的血脉能够存在得更长久些,散发出来的温度更稳固一些。原来我们都有一种继承和珍惜生命和情感的秉性。和我吃过的仪陇放在杂酱面里的酱瓜,南充的川北热凉粉,蓬安的河舒豆腐,营山的板鸭以及南部县的肥肠干饭一样,阆中锅盔的传统性得以继承没有发生味道和口感上的变化,便是阆中人也是川北人继承和珍惜生命和情感的时间佐证。

4)【从而联想起生命中的起起伏伏,生老病死如同飘落的广告布碎片,在完成使命之后,就会走下高空的舞台,附着在身上的光环一点点退去,那些曾经十分炫耀的色彩,也在风的吹拂下逐渐丧失气色。
生命于自己不过是短之又短的相遇,想在阳光中留下一丝印记,可是阳光的华润感会阻止我的每一次尝试。而飘泊在一次早餐之后的时间,已经被上午的忙碌所占据。可是我的味觉依旧被锅盔自然流畅的味道牵扯着,让我忘记了阳光,忘记了时间。】

  时间如同从天堂中发源的一条望不到尽头的河流,恒古不变地从我们的身上和周围淌过。川北是时间身上敞开的一扇窗户。丘陵、嘉陵江、银杏树、厚厚的云层、人还有南充和阆中的小吃油茶馓子都蜷缩在依稀天光斜照的窗框里。从这扇窗户边路过,偶尔还能听见风代表时间讲出来的话语声。

5)【可是时间一刻也没有停止,它几乎附着在一切事物之上,包括川北大地,包括善良的银杏树,还包括锅盔散发出来的香味。】

  子宫是我们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源头,它是一个天堂,让我们从无知无畏走向有知有畏。另外一个天堂,等在我们生命的尽头,让我们从有知有畏,再度复归于无知无畏。连接这两个天堂的路就是时间,而油茶馓子就是栽在时间这条路边和它敞开的那扇窗户边的界碑。我的这个印象,形成于阆中古城和嘉陵江之间的一个苍蝇馆子里。阆中人的早餐都习惯到苍蝇馆子去吃碗油茶馓子。我也吃过油茶馓子。端上桌子的碗里是澄黄色的糊状油茶,油茶上面是搭配精致的精腌大头菜粒、油炸花生米粒、酥黄豆和小块的酥肉组成的调料,调料上面被掐碎的馓子堆成了金碧辉煌的冒儿头。这样的层次类似画面生动的册页,我注视着自下而上的每一层中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就不停地转过身子转过脸庞来回望我。所有曾经出现过现在已经消失了的旧有的瓦屋、街道、泊在江边的小木船、跑码头的脚夫走贩连同我父亲从仪陇到阆中,再沿江而下到重庆求学的旧人旧事,都会从沉睡中醒来,继续在我的想象中延续着它们寻找时间寻找历史寻找知音的迁徙生活。

6)【我开始寻早记忆的源头,像一个纤夫那样循着蜿蜒的山路,用尽自己的体力,使得自己的思维到达正常的航道上,这样的寻旧无疑可以使自己面对即将消失的街道,有一个很好的交代。面对依然喷香的油茶馓子,我更是有满腹的感概。因为我想从中找到从前自己的影子,找到往事中人们的影子。】

  油茶馓子是用白米打碎为细粉,放入锅中加清水搅成稀浆糊状,然后文火慢煮,待米糊煮熟粘勺子时,加入少许糖汁使之变为深黄色后起锅入碗,再加入用面粉盘卷油炸成的馓子和各种麻辣酸甜的佐料做成的。细瓷调羹伸入碗内搅拌能够闻到多味吐芳的香气,能够看见油茶与馓子交融成凸凹有致的景象,入口还能够品尝到脆柔相交的诱人滋味。

7)【油茶馓子的香味牵动着制作场景,浮出沉淀在我记忆深处的底色。一次匀匀小火的烘烤,足以把汤汁贴满馓子的表面,当馓子没入茶碗的那一刻,一种茶香和馓子的清香交相辉映,好像还能够听到馓子在和茶交谈的声音。】

  我的嘴巴还在油茶馓子外面的冬天中,我的心却早就迁徙到了油茶馓子带来的金黄色的阳光普照的夏天里了。吃一碗油茶馓子就是打开了一扇门扉。门扉里面的世界,阻隔了我身边发生的寒冷和凋零,抛弃了阴霾制造的淡漠和迟钝。儿时我的外婆就经常让我吃米糊,当时因为米糊比较烫,外婆舀一勺米糊总是要用嘴巴对着米糊吹上好一阵子,生怕高温灼伤了我的嘴巴和舌头。记得当时外婆对我说,乖外孙吃了温和的米糊身体才会暖和才会长得敦实。等我明白吃完米糊后我的身体就会温暖起来的温度既是来自于米糊,也是来自于外婆汩汩流淌的情愫时,我已经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来到了南充和阆中。

8)【其实我的感觉在和自己悠久的记忆交谈,由馓子的牵引下我一步步走进外婆关怀的目光中,大概时间是不会回头看看的,而我却无法不去追忆往事中的一幕幕,属于我的,也是属于北川和外婆的。】

  慢慢咀嚼油茶馓子,仿佛雪水融化后的甘甜清冽的味道就开始碰触我的唇齿,如崩塌的雪层所产生的裂冰般的脆响也回荡在我的耳朵中。那些栖居在米糊和馓子中的味道,让我逐渐区分出了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的新鲜成分。这样一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吃掉一碗油茶馓子,就是吃掉了一碗本该属于外婆的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也就吃掉了本该属于加入了神灵队伍的外婆和外婆之前更早的我的祖先的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是的,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联想到了祖先。祖先通过一点一点咀嚼或者汲取阳光、水分、植物和地气,从而把自己彻底交付给了自然,接受自然和历史的操纵,然后通过血脉这根韧性的遗传链条,把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后代用自然和时间的纽带连成了一个整体。南充、仪陇和阆中的旧事物和我的祖先从油茶馓子里面跑出来,又进到我的肚子中去,让我这个原本心中龌龊的人,突然因为祖先的光临而坦荡起来,成为了替代祖先活到今天的一个时间片段。

9)【间确实可以把人生分成许多片段,而不同的片段中有自己的精彩,当匆匆走过之后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油茶馓子的味道并没有改变,而自己虽然周游世界,但对油茶馓子的纯香依旧很敏感。这是贯穿在我生命中各个片段中最为原始,最为精彩的好味道。一切附加在思想中的菲想都被这样原始的味道所掩盖,意味着我来川北完全是在寻根,在自己刨出川北血脉中世代传承的精神。】

  能够清晰地把时间对人生存环境的理解、对危险的敏感和对美感的要求反映出来,能够把四川北部的细节悉数收藏起来,能够把时间的性质挖掘得如此精细、精深和精妙的,恐怕也只有像油茶馓子这类传统食物了。难怪时间能够恒古不老,能够绵延不绝,原来都是因为有了油茶馓子这类食物作为时间的栖居场所,才使时间拥有了抵御来自俗间丑恶、庸俗、粗鄙、喧嚣、疼痛和污浊不断销蚀的坚定态度和结果。油茶馓子是阆中也是整个川北的一个时间缩影。

10)【我来到川北不如说是油茶馓子把我请来的,油茶馓子的香味是和街头的喧闹分不开的,它们作为一个集体一起抵达我生命的平台。有时我不忍看到传统饮食文化的消逝,因为它们走了之后,我却会在一个心灵约定的时间回来,回到川北吃那可口的油茶馓子,我坚信油茶馓子的香味会一直飘荡在川北的街头,飘在川北人的心里。】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31 09:48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3-31 09:5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逐段赏析点评,也是评论问题的一种创新!再配以音乐,可谓交相辉映,赏心悦目。
3#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0: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4-3-31 09:50 发表
这样逐段赏析点评,也是评论问题的一种创新!再配以音乐,可谓交相辉映,赏心悦目。


秋叶问好老师,这样的解读也许是从用文字临摹一幅画,而得到的启发。

1)读老师的文字,读一段写一段,这和通篇读完再写是有区别的,完全融入到老师文字的意境之中,可能体会过于肤浅,但秋叶是真心交流。

2)文中有很多笔误,我想把原始的感觉呈现出来,回馈给敬老师做参考,是比较真实的阅读体验吧!

3)这也是在临摹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机会,当然过一段时间要改正笔误,这也是必须的事情。

[ 本帖最后由 红秋叶 于 2014-3-31 10:15 编辑 ]
4#
发表于 2014-3-31 16:03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秋叶朋友对我劣文的详尽细致的评析与深度交流,除了握手还是握手~~
5#
发表于 2014-4-1 13:37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形式的读评,有特点,也很用心。
6#
发表于 2014-4-1 14:20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学习。问好二位老师。
7#
发表于 2014-4-1 16:11 | 只看该作者
真是非常唯美的画面,加上秋叶深层次的解读,可谓不拘一格。
8#
发表于 2014-4-2 11:52 | 只看该作者
注意到这种新形式。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5: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4-3-31 16:03 发表
十分感谢秋叶朋友对我劣文的详尽细致的评析与深度交流,除了握手还是握手~~

秋叶问好老师,这是一篇不太成熟的解读,从老师的文字中秋叶学到很多,相信这样倾心的交流是美好而有益的,今后还要继续学习老师的文字。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4-4-1 13:37 发表
这样形式的读评,有特点,也很用心。

感谢老师的品读和鼓励,秋叶问好!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5: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从容 于 2014-4-1 14:20 发表
阅读学习。问好二位老师。

感谢从容老师的阅读,秋叶问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5: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水 于 2014-4-1 16:11 发表
真是非常唯美的画面,加上秋叶深层次的解读,可谓不拘一格。

秋叶感谢一水老师的理解,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5: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4-4-2 11:52 发表
注意到这种新形式。

老师好,秋叶这是在向老师们学习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4:31 , Processed in 0.05428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