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祝贺透透散文集《底色》的出版(附克楠评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8 0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实的人生,人生的真                                                                     
                                                                 ——对透透新散文集《底色》的分析
  
  收到了透透的散文集《底色》,并且用六天的时间读完,读后的第一个感觉这是一部有难度的写作。透透的写作突破了女性写作的娇柔,直接把冷静的目光投向生活的深处。她的笔下是百姓人生,不仅仅是广西乡下的美好风景。通过她的散文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生百相。
  
  毫无疑问,透透的写作是有根的写作,这个根就是生养她的桂北小山村。她是从这个山村长大,上大学后离开这个村庄的,但是这个村庄是她的生命之根。她的回忆,还有她的梦,都和这个村庄有关,可以说这个村庄已经成为她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是融化到她的血管里的风景。她从农村到城市,然而心还在乡村,这是许多出生在乡村的作家的共同的特点,因此,透透散文里的童年印象是那样地清晰,小河在跳舞,鸟在唱歌,各种树木荫护着并不富裕的童年生活。
  
  在透透的这部散文集里,有相当多的篇幅是写人的,写故乡的人,在她的笔下,有终日为生活而奔忙的父母,有童年的伙伴,有乡下的邻居,有农村小学的教师......写这些人物,不是拔高他们,而是呈现他们生活的困顿和心灵的饥渴。即使是写有明显人格缺陷的人物,也是冷静地寻找造成缺陷的原因所在。《泉边的孤寂》写的是独孤的老哥俩相依为命,哥哥的老婆疯病死了,弟弟是个矮人,终生没有女人,生理有压抑,年轻的时候,村里的女人们到泉边挑水,他曾经有意识暴露过自己的阴部。对于这样人,作者没有一味去排斥,而是以散文为解剖刀,去静静地分析。《洗澡》是透透的一篇力作,有的读者说可以当成小说读,当成什么读不重要,重要是对人性解剖的深度。这篇文章写出了青年女子树英的生理成长,显露了出了青春的美,这是一条线。文本的另一条线是树英的养父,一个窥视树英身体并且占有的妖魔,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即用“蛇”这个意象来象征人性的恶,青春的成长和扼杀青春的人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反差,读毕深思也。
  
  透透的散文集里很多篇幅写了人性的善,无论是亲情,还是乡情和友情,都是温暖的灯。人在乡下生活,相处的除了亲人,就是乡亲,这些乡邻们大部分是善良的,是互助的,正是因为互助,才使得她们度过了断粮的困难年代。《对门》写的是对门邻居,既然是对门,就像是一家人,由于太近了,碗和瓢不免碰撞,两家人曾因为孩子打架而吵骂,但是过后,还是有来往的,“自家没米的时候,也顾不得心里的那层隔阂,两家的女人都会拿个瓜瓢,一脸和颜地去对门借两筒应急。”《飘着橘香的记忆》写的是上小学时的女同学阿屏,橘园是阿屏家的,这个与作者同年同月出生的女娃,“人小鬼精大,读书聪明,做事灵巧,唱起歌来像一只黄莺,讲话时,声音也摇铃铛似的。”童年的时候。俩人一起疯,一起野,一起上学、爬山、下河。两个人一起上完了小学,进入了丹州五七中学,但是,阿屏却由于和胞兄吵架,赌气不再上学,成为能干的农村姑娘,成为农妇,走向另一条道路,什么是生活,生活就是选择,在人生的的关键时刻,你选择了这个而不是那个,后面的道路就截然不同。
  
  对于生活来说,人人喜欢喜剧,但是喜剧只是希望,真正的生活里存在大量的悲剧里,不是降临到这个人头上,就是降临到那个人头上。在透透的散文集里,比如《六嫂》,六嫂是作者乡下的邻居,“六嫂读书不多,但是心灵手巧,做事麻利,还有一副好嗓子,唱的一腔好听的六甲歌。”六哥六嫂结婚后恩恩爱爱,勤俭持家,日子可以说过的红红火火,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六哥得了一场大病,花了不少钱治病,伤了家庭的元气。散文《谁的土屋》写了终生没有娶上媳妇的何弟,“母亲带着妹妹离家出走,改嫁到陆川了,剩下父子俩,父亲平时只会给别人打些零活,挣俩人的一日三餐。”何弟的父亲去世后,这个农村青年都成为独孤的一人生活了。散文《空屋子》很有禅意,写的是人生的无常,房子的主人在这个村庄算是书香门第,但是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他就“走婚”和另一个女人生了名字叫杰的儿子。杰先结婚,后来离婚,他的大女儿得了白血病,并在16岁夭折。作者在用同学的名字命名散文的《唐娟》里,写了她的美丽端庄,也写了因为工厂事故而丢掉了她一只胳膊的悲惨。“唐娟,就像一叶含羞草,稍稍一碰,就合上了自己。”这篇散文里,还写了唐娟工友们的命运,因为工厂机器漏电,工友老贲触电身亡,守遗体的工友老荣病死,接二连三的死亡,夺走了一个个家庭的欢乐,而工厂越来越不景气,“后来,油脂厂改为私营公司,裁减人员,唐娟不得不离开工厂,回到了大寨,家人便把家里的大菜园交给她专门打理。”悲剧发生了,去世的亲人走了,活着的人还要继续生活,无论是唐娟,还是老贲的妻子,都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坚强是她们唯一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
  
  面对中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和抛弄进城运动,透透无意去做正面的评论,她通过散文《留守》写出了桂北农村的真实存在。“这个寂静的小山屯,住这几十户人家,却常年看不到青年人的身影,留在这里的,大都是老人和孩子,还有几个病残之人。”老人为外出打工的孩子抚养他们的孩子,可怜巴巴地等待远方亲人的信息,有好的消息,也有不好的消息,无论好和不好,必须承受,还有在外打工致残者,“也有人回来不再离开,拖着那条被机器轧断的腿,一瘸一瘸地到田间地头去。”出外打工,确实改善了老家的生活条件,但是打工不是天堂,有着各种各样的辛酸,《山路弯弯》里记叙的是同年舅的女儿英英在外打工的事情,英英先后去武鸣、南宁和广州打工,但是后来离奇地病死,“家人翻查她的遗物时,找到了三本存折,一本是广州的,四千多元,一本是南宁的,五百元,一本是武鸣的,一百元,但是一个密码都没有找到,英英死的时候也没有说。”
  
  当然,透透的这部散文集,不全是冷调子,还有暖调子,她一旦写到了故乡的风景,就有无数的欣喜。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都是可爱的。也存在着尴尬,对于故乡无限的深情,无法传给作者的儿子,存在决定情感,儿子从小在城市长大,无法培养出对乡村的感情,散文《无法回家的孩子》,就记叙了让儿子回家过年的艰难。这部散文集的暖,还有许多篇幅记录了在艰苦年代相濡以沫的亲情,《烧炭过冬》写的是作者的父母如何在过冬前艰辛地挖窑烧炭,“好窑,好柴,才出好炭。”作者小时候提着小火笼上学,母亲叮嘱的场面,令人难忘。《不能迟到》叙述了乡村生活的困顿,“青黄不接的时候,我家除了看队长的脸色,求他赊出谷子外,母亲还要挨家挨户地借钱借粮,拆东墙补西墙,父亲还要掘地一尺挖山薯,刨葛根,左拼右凑,全家还要芥蓝稀粥、木薯粑粑掺合着吃,日子才能熬过去。”《温暖的猎枪》是作者通过写自己的父亲狩猎,来改善家庭生活,度过口粮不够的艰难年代。
  
  作者写到了故乡,就等于回到了童年时代,童心就出来了,在《闹鱼》里写了捕鱼的夜景和神秘气息,“我们就像饿坏了孩子,乘其不备去偷它口袋里好吃的东西,那东西就是藏在水塘里的鱼群虾帮,我们觊觎已久。”《看飞机》写了对飞机的新奇感觉和对未来的畅想,《谷楼和鼠》写了人和老鼠之间的较量。让人难忘的还有她写的《风雨桥》,风雨桥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特有的风景,因为河流多,就桥多,因为雨水多,桥就要顶子,有了顶子,就可以遮风避雨,就成了风雨桥。作者写了老人在桥上的安逸,写了桥廊两端小摊上的侗族手工艺品。最主要的是写了风雨桥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在那样的幸福里,我也仿佛看见,女神正在风雨桥的那端走来,她的笑容,她的目光,她的玲珑的身姿,她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渗透了和桥木一样的元素。”
  
  作者在书的后记里说,“我力图用悲悯的情怀去还原记忆的本真,用温暖的笔触去描绘乡村生活的本色,用朴素的语言去表现人的内心的本善,并且期望那些我以散文形式书写的文字,能够做到情感的在场和真实,在切入现实生活经验的同时,又能显示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怀疑和批判的力量。”这是作者的文字追求目标,可以说,她通过她的散文集已经大部分达到了,唯一不足的是批判的力量,相信她会在今后更加成熟的写作中,或者以乡村,或者以诚实为描写对象,更加自觉地研究生活深处的东西,研究人性深处的东西,写出更有思想性的散文。
  
                                                                                                    2014年3月于西山书院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4-4-8 07:35 编辑 ]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7:36 | 只看该作者
热烈祝贺祝贺透透散文集《底色》的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8 00:08 , Processed in 0.06651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