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7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残存的鼎锅记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6-12 1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残存的鼎锅记忆

        鼎锅也叫鼎罐,有的家庭称其为提罐,是一种无足有耳,带襻有盖儿的圆不溜秋且黑黢黢的铁制炊具,可用来煮饭煮菜。听大人们说它是用生铁照着模子倒的。难怪无论使用多久,都没磨出点光泽来,本色得无与伦比。而其用它来烹煮的饭菜的味道,也是无与伦比的。

        鼎锅这种能煎能煮能烹能烤的特殊炊具,曾是我老家一带每个家庭之必备, 二三十年前在黔北农家使用极为普遍。人们常用它来炖东西,蒸烤红苕洋芋。那时的农村穷,多数家庭不要说一日三餐,就是一日两餐都捞不饱,所以晚上的灶头基本不使用,自然鼎锅就成了烧洗脚水洗脸水的唯一工具。三十年前,我还没进过城,不知城里的使用情况,或许城里有更为轻便的可替代它的炊具。

        当锑制的炊具广泛走上锅头灶脑的时候,曾经朝夕相伴于万家灯火、与人们相依为命的鼎锅家族,在旦暮晨昏的袅袅炊烟中,渐渐的走向萧条,走向没落。人们或将其闲置不用,或将其扔进垃圾,或当破铜烂铁收售一空,而今已踪迹难寻!偶尔于极少极少农家的旮里旮旯觅到它的一鳞半爪,也实属不易。被当废铁处理的,或已化为滚滚红流凝成钢筋铁柱,撑起了万家广厦;而那些早被主人忘却的残躯废体,在黑灯瞎火的旮旯角落,任随岁月的变迁,任随空气的腐蚀,已凄清得无人问津,只在时光老人念旧的情怀里,留下些许残存的记忆。

        年前寒假回老家,侄儿在帮着家里收拾柴房的时候,于柴堆潮湿的木叶灰渣旁,居然清理出了一只。他兴奋的跑来对我说:“伯伯,伯伯,这里整到了件古董,不知是什么东西?” 我说那是鼎锅你都不晓得。但见它蓬头垢面的蜷缩在那里,寂寞无聊得锈迹斑斑,无所事事。因年深日久,盖已锈落掉进锅里,襻已跌落在一边,甚是孤寂!


         鼎锅既是一种文化实体,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从它的材质、轻便程度、工艺制作、民众的喜欢度等等等等,它都必将被淘汰和替代;乃至残存到最终的消亡,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无须叹惋。但目睹它而今受到的冷遇,依然有一种莫名的惆怅于失落。自然那飘香的、白生生的鼎锅饭,那油浸浸、黄焦焦的红苕洋芋,那香酥酥、绵中带脆的饭锅巴,那别具风味的萝卜骨头汤,样样都倍加令我魂牵梦绕,回味悠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碧野 于 2014-6-13 13:1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4-6-12 19:44 | 只看该作者
此物最初是作为神坛祭器和权杖礼器的,名曰“鼎”、“簋”、“豆”等,秦汉以后逐渐脱离宗教意义上的神圣地位和政治意义上的权柄象征而逐渐成为生活用具并进而为民众所广泛使用。后来由于民族风俗、地域生活习惯以及原材料、制作工艺难度等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形制开始发生变化。当前,陇南、川北一代的氐、羌族人还在广泛使用,继续沿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地区民众一直在信奉祆教(拜火教),火塘,铁制三脚支架和悬吊于屋梁的鼎锅三体合一依然被视作神器而不许外人触摸、磕碰。以上地区此物还保留着三足两耳的传统形制,不过三足甚短,唯存符号意义而已,不改变的是它的基本用途:烧煮食物、热水等。
“听大人们说它是用生铁照着模子倒的”,准确的说法是熔化生铁铸造而成。
此器的存留状况反映着社会变化和生活变化。完全失去了祭器、神器和礼器功用,而作为炊具,此物大不方便,且要耗费大量燃料,淡出生活是必然的,只剩下文物价值也便可以理解。所以,行文当以古器介绍性说明就行了,不必怀有深重的文化感叹。
欣赏新作,即颂夏祺!
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2 23:0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李老师了解的透彻,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自然也没去探究过它的渊源。谢谢李老师!
4#
发表于 2014-6-13 07:53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物件,远去的回忆,感念,怀旧。问好朋友!
5#
发表于 2014-6-13 09:56 | 只看该作者
旧物的忆念,心情的描述,语言的营造有些味道。小文书写的过于单薄了,再充实下会更好。问好碧野朋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11:19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物件,远去的回忆,感念,怀旧。问好朋友!

谢过文珺老师!问好!:handshake
7#
 楼主| 发表于 2014-6-13 11:22 | 只看该作者
旧物的忆念,心情的描述,语言的营造有些味道。小文书写的过于单薄了,再充实下会更好。问好碧野朋友。


谢版主阅帖!所言甚是,写后就觉得太单薄,虽感觉到了,但没去充实!再次感谢!
8#
发表于 2014-6-13 14:53 | 只看该作者
透过旧物,感受时光中生活的变迁,和一种追忆的感怀。
9#
发表于 2014-6-13 15:14 | 只看该作者
睹物思旧,未免产生一些惆怅的情绪。然而也不乏温暖的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1 19:28 , Processed in 0.07136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