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0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心灵与文字的默契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2 16: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冷峻表述下,是焦虑的别样呈现,是真实的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灵历程和运动状态在文字里得到形象的呈现。这种呈现意味着,个体心灵与文字建立了一种默契,是相互间的利用,是不言而喻的心知肚明。在释放的同时找到文字前行的路径;在文字前行的同时尽情释放。但是这种尽情仅仅止于一种理性的尽情,是完全让我们陌生的一种表述。各种场景,以及居室布置,还有种种人物活动,都直接指向心理层面,尽管扑朔迷离,但是精准,不可怀疑。

  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嫉妒》,是实验性很强的一个文本。在面对这样一个文本的同时,你必须自觉拥有一种与常规阅读意义上截然相反的心理准备。你一应熟悉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等小说元素,在这里你都找不到。完全是在陌生的情境之下进入的,也就是说,你是异常突兀地闯入了这个领地。进来之后,颇有些茫然无措的意思。

  对,角度。叙述角度的新颖别致,构成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色。高明之处正在于此。无处不在的摄像机一样的注视与观察,给你以极其强有力的压迫感。某些影视中我们常见的表现方法,在这里得到了不错的运用。那些别具意味的镜头感十足的场景,会唤起你由衷的感知。机位是相对固定的,窗外,门首,百叶窗边,哪个不被人所注意的角落……随便什么地方,都可能安装了这样的一部摄像机。当然,摄像机只是想象,真实存在的,是这个家伙的眼睛,还有他高度运转状态的大脑。他的眼睛跟大脑,形成了一架独一无二的摄像机。随着他机位的变化,他的紧张,焦虑,嫉妒,都在这部摄像机的作用下,充分彰显,让人看到了某种心理的新颖展示,并且在看到的同时,反观自身。

  那些字句,给人的疏离感十分明显。理性意味十足。好像某科学家做出的技术报告一样,数据准确,记录翔实,中规中矩,不掺杂任何情感情绪,让人忍不住要怀疑,这还是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吗?

  叙事时间错乱。那些内容前后重叠,彼此交织,相互渗透,给文本笼罩上了一层独有的氛围。你是阅读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你仿佛置身其中。事实上,喘不过气来的是那个暗中注视着一切的家伙,但你也随之喘不上气来了。憋得慌。这样的感觉一次次袭击你。事实上这个家伙并不存在,起码在字面上不存在。他只是被人感觉存在。他的“不在场”与“必在场”形成一个饶有趣味的现象。这样的感知完全是由作者的叙述风格提供的。他那样叙述,你就会觉得,暗中是有个人存在着的。这个人几乎无处不在,他干的是偷窥这样一桩事体,一点不光明磊落,他的嫉妒心理也是在这样的叙述当中流露出来的,作者自己并没提及一个关于嫉妒的字眼,然而你确定无疑地感觉到,这个人在嫉妒。

  看去机械的描述,枯燥乏味的那些字句,却犹如被燃着的导火索一样,你始终被这种逼人的氛围所控制,所导引。可以说叙述相对而言比较混乱。混乱的景象让人担心自己跟不上文本的节奏,或者干脆就堕入云里雾里。根本上说,就像是把你丢入太空不管那样,任你随心随意活动,要么自己关上房门啥也不想,要么主动开启思考的机器,和主人公一起进行那令人焦虑的心灵历程。这个阅读的效果是我未曾想到的。一切的物象都真实呈现,真实到近似机械的地步,让人读之愕然,读之惊讶,然后便是舒畅,全身心的舒畅。一种久违的新鲜的阅读感受,充盈了你的心胸。

  有很多事情在不动声色中发生,在等待中降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谁也无法断定。究竟他的妻子阿X与邻居弗兰克发生了什么?文本并没有直截了当的交代,只是靠这个家伙一己的猜想让人心生疑惑。卧室墙上的蜈蚣在他一次次的假想中,最终居然能跑到厨房,床单变成了台布。一切只能是他自己的狐疑不定,他自己的心存疑虑。真相永远遥不可及,未知永远存在,等待成为常态。在等待中冷却焦虑之火,安顿心灵,成为他最迫切的事情,但是谈何容易。

  个体内在的焦虑,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东西。往往不为外人所觉察,但是它既然已经在心灵深处安营扎寨,那么,它就不肯轻易离去。它会无时不刻搅扰你,左右你,影响你,这是令人感同身受的,是能引发深度共鸣的。关注个体心理,或许是我们人世间不可或缺的一项要务?与年代无关,与国界无关。而格里耶的出色就在于,在这样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层面上,他通过别具风格的叙述手段,让个体心灵运动与文字达成了某种不可言说却相当默契的协力齐心,给我们铺展了一幅耐人寻味的心灵景观,足够让我们徜徉流连,得到启迪。

  2014-8-22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14-8-22 21:38 | 只看该作者
冷峻表述下,是焦虑的别样呈现,是真实的心理状态。个体的心灵历程和运动状态在文字里得到形象的呈现。这种呈现意味着,个体心灵与文字建立了一种默契,是相互间的利用,是不言而喻的心知肚明。
3#
发表于 2014-8-22 21:39 | 只看该作者
叙述角度的新颖别致,构成了这部小说最鲜明的特色。高明之处正在于此。无处不在的摄像机一样的注视与观察,给你以极其强有力的压迫感。某些影视中我们常见的表现方法,在这里得到了不错的运用。那些别具意味的镜头感十足的场景,会唤起你由衷的感知。
4#
发表于 2014-8-22 21:44 | 只看该作者
文字描写,总是为塑造人物性格服务的;塑造出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和灵魂,是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
5#
发表于 2014-8-23 12:12 | 只看该作者
意識流。散文體。讀書筆記。一種自由舒暢的表述,但緊抓了自己對作品特徵的重點感受。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2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高迎春
谢谢高老师。辛苦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3 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梁星钧
兄长点评精到。问安。
8#
发表于 2014-8-24 08:44 | 只看该作者
论说条理分明,读来能找到感觉。
9#
发表于 2014-8-25 17:39 | 只看该作者
有理有据,入情入理。欣赏。
10#
发表于 2014-8-26 10:59 | 只看该作者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读过一些,作为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人物,他的文本深受大家关注和喜欢。我对他编剧的《去年在马里安巴》电影更为喜欢,这也是一个影响巨大的经典电影。
夏冰朋友对他小说的解读可谓入情入境,一个恰好的视角和认识来自非常用心的体察。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文佳
谢谢文佳老师。问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刘彦林

谢谢彦林兄弟的关注支持,问候安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26 2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房子

嗯,他编剧的《去年在马里安巴》电影一直没看到,很期待。
问候房子老师。
14#
发表于 2014-8-27 1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房子

嗯,他编剧的《去年在马里安巴》电影一直没看到,很期待。
问候房子老师。
夏冰 发表于 2014-8-26 21:22


这样的解读确实很见功力,对于文学的认识也确实有启示意义。
在欣赏,问好。
15#
发表于 2014-8-28 11:4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8:06 , Processed in 0.0504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