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5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制造神童”是教育万能的谬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3 1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一培训机构号称只要孩子从小接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一个大学生。目前所收学员最小的只有9个月,最大的也不超过10岁。称不需要任何的筛选,只要交钱,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神童”。(《北京娱乐信报》4月13日报道)
恕孤陋寡闻,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神童是可以被如此“制造”出来的。笔者自认是一个相信奇迹的浪漫主义者,但这样的“奇迹”我宁可不信,因为我还没有浪漫到失去理智的程度,浪漫到连最起码的科学常识都置之不理的地步。
笔者也是赞同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这是有科学依据可循的。事实证明,科学而及时的早期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感知、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能力,并且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以后的情感、意志、性格、气质、习惯、自信心和责任心。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早期教育对于给孩子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生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早期教育并不能等同于“制造神童”,这是两码事。早期教育是有科学前提的,制造神童却是无稽之谈。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布鲁姆早就说过,我们也许可以发现神童,但是想制造神童无异于痴心妄想。国内很多的教育专家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中国教育学会理事长赵忠心教授就曾经说过:“神童是一个谜,且神童永远无法复制”。
就是这样一种不是很难分辨是非的,专家反复提醒错误的“制造神童”的童话,为什么还会赢得那么多家长的青睐呢?培训机构的花言巧语、巧舌如簧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笔者认为是在每一个家长的心中都存在着一种“神童情节”——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即便不是最好的,也要把他(她)培养成最好的。
俗语云,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俗话还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些俗语恰恰就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神童情节”的外在表现形式。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有着超常的本领和超常的智慧啊,怎么办?每一位家长的心中都会浮现两个字,教育!
是的,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想通过教育把孩子培养成才,大体也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就此陷入了爱尔维修先生“教育万能论”的泥沼里,那就是过犹不及了。想当年,狄德罗反驳爱尔维修时说,“你不能把一块石头教育成花朵,你也不能把一个恶魔教育成善人,你甚至都不能把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教育的滔滔不绝,你怎么能说教育是万能的呢”?几百年过去了,狄德罗的话对于如今的一些父母仍然有很强的警世意义。
伟大思想家、作家卢梭在他的名作《爱弥尔》中假想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通过这个男孩的成长,卢梭展示了“自然教育”的神奇魔力,孩子在一个宽松和谐、趣味盎然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生得健康可爱,每一个人都喜欢他。我想卢梭说想表达的,也是我想说的: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神童培训机构造”,这种事情荒谬性本不言自明,并且“只要交钱”就能给你“造”出神童来,而且交不同的钱,还能“造”出不同等级的来,更是明摆着的“骗你没商量”!可人家培训机构的生意偏偏就是能红红火火,楞是由不得你不“佩服”!正是因为这一点,笔者以为,此事的确不能一笑了之,值得人们深思。
其一,需要思考的无疑是,培训机构这种近乎荒唐的声称,为什么偏能取信于那么多家长呢?新闻中提到,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一语道破:“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神童”,家长们有一种“神童情结”。正是这种可悲的“神童情结”,致使这家培训机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家长们没人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聪明”,而这种心理无疑最容易被人利用,这家培训机构显然正是摸准了家长们的“脉”,才搞出这种批量生产“神童”的鬼名堂。可是谁能给痴迷于培养神童的家长们一针清醒剂呢?这恐怕是个问题。
其二,说起神童,人们一下子就能想起宋朝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方仲永由天资聪明的神童,最终却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庸碌的普通人,因此王安石“伤仲永”,方仲永的故事也被广泛用作印证后天教育重要性之标准论据。但这个例证其实并不意味着,如果后天教育跟上了,方仲永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这更不能表明,教育是万能的,可以把一个资质本平庸的孩子教育培养成一个“神童”。遗憾的是,这一点却往往被不经意地忽略了。由此培训机构所谓“如果对孩子进行连续培养,到十岁时知识和智力水平将超越大学生”的声称来看,其显然在有意强化“教育是无所不能的”这种概念,而淡化人们对“神童可遇而不可求”的基本认知。这固然可以当成其宣传策略,但谁又能说,我们以往在对待教育、呼吁社会重视教育问题上,不是过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个偏狭的认识误区呢?
其三,岂止是部分被骗的家长有这种“神童情结”而无法清醒理智?我们的社会又何尝不是这样?大凡一个“超常者”经各种添油加醋的渲染,在全社会堂而皇之地出炉,媒体的追踪报道更是连篇累牍,从“哈佛女孩”到最近的“台球天才”,舆论暴炒终致人人皆知。这些人也从此走上“神”坛,披上了若干层神秘的光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客观上使本就望子成龙、望子成“神”的家长们那种心理更趋强烈且日益加深。当社会追捧“深童”俨然已成风气的时候,又岂能只笑那些家长们不智?

其四,这个“神童培训机构造”的现实荒诞故事,带给我们的还有一个思考,也是急需追问的是,这家培训机构的宣称是否涉嫌违反《广告法》?为什么没见有人来管这事?对于明显违背常识的宣传,相关监管部门岂能听之任之!不知道有没有人会为此进行反思?

有鉴于此,笔者以为,“神童培训机构造”,以及最近几年不断有人推出培养神童的所谓“方案”、“工程”等,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决不是偶然的,而其产生的危害也不容低估。说到底,其骗走了家长们的钱还在其次,最关键的还在于这种“伪”科学培养方式,将刺激社会那种人才“速成”或天才“速成”的心态,势必更加不利于科学人才培养观的养成。
2#
发表于 2005-4-13 22:31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新朋友!

请参考中财的排版规则,重新排版,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5:56 , Processed in 0.04705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