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彼岸风景——走马观花看台湾(5)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9 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4 编辑 <br /><br />
5

高雄是台湾的第二大城市,位于台湾岛西南部。快到高雄时,导游说,这里有条很有意思的运河叫“爱河”。爱河其实最早不是这个名称,最早称为打狗川。日本占领高雄后,嫌打狗这个名字不雅,便改名为高雄,于是爱河有了第二个名字─高雄川。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车全线通车后,日本政府便将爱河以西的174平方米开发为市区。由此爱河开始美容减肥,缩窄河面,疏浚河床,开发运输功能,并摇身变为高雄运河。“爱河”是高雄人对这条河的爱称。该河穿过市内,宽约五十来米,水很清澈。茶余饭后,高雄人都把这里作为休闲娱乐、谈情说爱的好去处。

在爱河边,有一处不得不去的景致,这便是邓丽君纪念馆。邓丽君纪念馆设在河边一个废旧的汽车修理厂内。当下车看到此景此情时,打死我也不敢相信,一位著名歌唱家的文物纪念馆,竟然是这般境地,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民化,让人感到始料未及。

纪念馆分前后两栋,由邓丽君的家人出资兴建。前栋摆放从法国运回的邓丽君生前代步的奔驰车,另设有一间简报室,专门播放邓丽君出生、成长、歌唱演艺事业发展过程的VCD。后栋展出的是邓丽君家的客厅、餐厅和她的演出服装、表演用饰品和喜爱的收藏。据说这里的摆设全部仿照邓丽君故居的摆设,包括邓丽君旅居香港使用过的公主床等。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念馆就是邓丽君的“家”。走进邓丽君的“家”,耳边不时传来邓丽君甜美的歌声。目光所及之处则是她美丽的照片、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皮包,以及登台表演时戴过的饰品。

邓丽君原籍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万堤区北门口乡(现大街乡)邓台村,她本人1953年1月29日出生在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是外来人口出生在台湾的第二代。邓丽君的父亲邓枢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母亲是山东泰安市东平县人,1949年随国民党残部撤退到台湾。邓丽君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兄长。至于“邓丽君”这个名字的由来,则是由于父亲邓枢采纳军中同事的建议,以“美丽的竹子”之意,取名“邓丽筠”。因大多数人都将“筠”字误念成“君”,后便以“邓丽君”为艺名,她的英文名字是“Teresa Teng(特莉萨?邓)”。

“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邓丽君的歌声并没有因她的离开人世而消失。听着邓丽君的歌声,看着一件件遗物,睹物思人,仿佛她从遥远的地方走到了人们的身旁,走进了大家的心扉。邓丽君是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洛杉矶音乐中心的华人女歌手。1986年获选美国《时代杂志》世界七大女歌星,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之一,是唯一一个同时获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手。所以有人说,邓丽君不仅是属于所有华人的,也是属于整个世界的。2010年8月,美国CNN评选了过去50年里全球最知名的20位音乐家,邓丽君和张国荣作为仅有的两位华人歌手入选。

1995年5月8日,享年42岁的邓丽君因气喘病在泰国清迈逝世。邓丽君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未能回大陆开演唱会,据说当时已经准备去签证了,却因为一点小事情而搁下来了。这是她终身的遗憾,也是大陆所有歌迷的遗憾。假如她还在世的话,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一定会成为大陆每年春晚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正像有数据介绍的那样,邓丽君的声音甜美圆润,温婉动人,这与生俱来的完美音色演绎出无数传唱至今、余韵绕梁的情歌,聆听她天籁般的歌声是种美妙的享受,在她的歌声中思绪也会随之起舞。邓丽君的歌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如涓涓细流般缓缓地涤荡着听众的心扉。邓丽君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温文尔雅、亲切可人的,她的笑容就像她的歌声一样令人回味。她典雅甜美的外形、温柔细腻的内心、她的一颦一笑都融入到每一首歌曲之中。邓丽君是在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力巨大的歌手,赢得了“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的美誉。

走出邓丽君纪念馆,我们来到了打狗领事馆。

打狗领事馆在高雄西子湾的囝山道(登山的曲折道路)。“囝”字是福建方言对儿子或儿女的称呼。沿着“之”字形木板楼梯回廊上走,迎面是道家的十八王公庙。因庙中提供免费的香,很多游客进到庙里烧香敬神。大门口两边的木刻壁画很有特色。每边分上下两部分,左边上部分是武松骑在老虎背上打虎的形象,下半部分是两只狮子玩一只绣球。右边上部分是一个光脚的人手中拿一颗珠子逗一只云雾缭绕的青龙。为保证寺庙的安全,方便信徒们烧纸敬神,这里专门修建了特大号的香炉,高约3米。香炉最上方是一个宝葫芦,上方是四条盘龙向四个方向伸出龙头,再下一层是四只凤凰展翅欲飞,龙和凤之间刻有神话故事的壁画。在凤凰与香炉口间的空壁上,刻着神态各异的八仙图。

与寺庙一墙之隔的旧英国领事馆,门口立有不锈钢标牌,上书“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标牌上详细说明了领事馆的成立、建筑时间等,号称是全台湾第一栋洋楼。据说这里一砖一瓦的建筑材料都是当年从厦门运去的,连样式也和厦门鼓浪屿的英国领事馆官邸一样。公元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开放了台湾包括打狗、安平、淡水、鸡笼(基隆)四个港口,英国在淡水设立领事馆,1864年自淡水迁至这里。

根据门口标牌的介绍,从1895年日本人将领事馆作为海洋气象观测站,到1945年后仍没有改变用途。1977年因台风毁坏,直到1987年后,台湾当局确认它有历史意义才重新修复开放。陈列馆内有人文及地理历史背景、台湾文物史料、古今景观照片、建筑模型和打狗抗日的炮战图。经过这许多的变故,现在的领事馆只是一个概念的建筑,内部没有任何古迹可证明它的历史。

现在的高雄,在百年前是原住民平埔族的居住地,意思为竹林。如果说一定要有痕迹来证明领事馆的历史,估计只有一楼大厅里的蜡像了。蜡像是两个人,一个盛气凌人、穿着西装的英国人,另一人是托着络腮胡、满脸无奈的没戴官帽的清政府官员。两人面对面的坐在圆桌边,桌上放着两个托盘茶杯和两盒茶叶。在英国人的背后是一杆英国国旗,墙上挂着英国女王夫妇和他们四个孩子的家庭油画。看到这组蜡像,可以想象当年清政府的窘境和无奈。

站在领事馆远眺,可见西子湾的全貌。西子湾是一个海滨公园,除打狗英国领事馆外,另有国立中山大学、蒋公纪念馆、海水浴场。


2#
发表于 2015-12-9 17: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0:04 编辑 <br /><br />老师好,非首发的作品,请不要发在这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16:09 , Processed in 0.0474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