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那些山,是村庄的屏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6 0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      村庄三面靠山,一条大沙沟从东南方向蜿蜒而来,到了沟口,戛然而止,人们便依山而居在沟口两边。因为有了三面的大山做依靠,小小的村庄便有了安稳踏实的感觉,像是被稳稳当当地安放在一个摇篮中。再加上一出沟口,就是一马平川的田野,土地平整,润如膏酥,物产丰饶。田野周围小河淙淙,绿树成荫。山川交界处的村子,幸福地躺在摇篮中,做着朴实自然的梦,在鸡鸣犬吠、朝阳晚霞、阴晴雨雪、炊烟缭绕中,演绎着平凡朴实却又精彩无限的生活。
       你看,东边靠着的叫中台,高高矗立,它脚下聚集了十多户人家,半山腰荆棘丛生,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些荆棘丛中,就会开出淡黄的或是粉红色的小花朵,这些小花朵可是小孩子的最爱,摘下来,装满衣服口袋,捏一小撮,塞进嘴里,甜丝丝,香喷喷。要是到了秋天,上面结出的红红的豌豆大小的果实,可是酸甜酸甜的,直到你吃得牙齿酸倒。这些漫山遍野的荆棘,就像是给村子扎了一道道牢不可破的篱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村子的人可不会去砍伐它们的,那可是大家心中的风景和保护神。每天的太阳可是冲破远处的群山阻拦,最早爬上中台的山顶的,只要半边鲜红的太阳刚从山尖尖露出笑脸,人们心里就觉得亮堂堂暖烘烘的,朝气蓬勃地投入一天的劳作和生活。也有早起的人,背着手,慢悠悠沿着小路,上到中台的山尖尖,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看那个红红的火球,从更远处向自己和自己脚下的小村滚来。
      
       之所以把东边的山叫做“中台”,是因为到了半山腰,上了一个坎,地势变得平缓,这样山尖尖就躲得远远的,留下了大块大块的梯田,虽说是旱地,但土质肥沃,只要雨水充沛,庄稼就会卯足了劲疯长,让秋收时候的村庄整天沉浸在欢声笑语中,让村庄的日子变得饱满丰富。也许是大山故意后仰一番,给小村腾出这样一座粮仓,给大山脚下的子民储备更多的养料吧。
      大屲岭和中台分列村子的东西两侧,既是村子的两翼,为村子的百姓插上一双翅膀,也是两道天然屏障,牢牢守护着村子。大屲岭与中台联袂同处却也各有风格。如果说中台的特点是厚实的话,大屲岭就是坦荡的。大屲岭没有中台的婉转,直上直下,高高耸立,没有可供开辟良田的多余土地,不过,它浑身上下,青草茂密,是天然的牧场,村子的牛羊呀,可全靠大屲岭来养活。中台养活村民,大屲岭养活村民的牛羊,不与中台挣功,相对而立,相辅相成。
       大屲岭因为站得直,站得高,可以登上它一览小村全貌。牛羊爬上大屲岭,揭开了小村一天的序幕。牛羊从大屲岭下来,就会让小村在咩咩声中,慢慢入睡。羊倌爬到半山腰,朝着村子躺着,就能看见星罗棋布的院落中,谁在喂猪,谁在喂鸡。散心的人,躺在大屲岭山顶,俯瞰小村,小村的风风雨雨,自然就在心头演绎着。平日里熟视无睹的村子,从山顶俯瞰的时候,就平添了一种烟火味和亲切感。阔别小村的人回乡,最先转悠的地方大多也是大屲岭,用不着串门,只要坐在山顶,那些熟悉的身影就会在眼中进进出出。大屲岭还是村子的“晴雨表”,夏天只要看看大屲岭上面的天空,就会知道有无雷雨。要是风从大屲岭吹来,接踵而至的肯定是雨点儿。
       中台和大屲岭同时向着南边延伸,一直要绵延十多里,中间夹着沙沟,沙沟无水,只有发洪水的时候,才会有两边的雨水汇聚而来,越聚越多,穿过村子,被截流到村子外的各处水地里。中台和大屲岭就像是龙头,身后每段的山脉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它们总是血脉相连,手足相牵,齐心协力奉献着良田和草场,用贫瘠的血肉,为村庄最大幅度地提供养料。当然,这道道屏障,上面不止是麦子、豌豆、青草的点缀,山雀鸣叫,斑鸠窜动,野兔奔跑,狐狸飘忽,野花芬芳,倒也给道道屏障增添了无限生机与风光。
       这些屏障,靠着一条条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和小村血脉相连,不仅守护着村庄子民的生,也守护着村庄子民的死。它们养育着每一个人,让每个人踏实、安然地生活着。它们也敞开胸怀,接纳了每一个走着走着,就真正走进大山怀抱的人。它们以悲悯的情怀,用一堆黄土,让那些走进大山的人,安息在与村庄依旧相连的地方,让那些还活着的人,有一个寄托哀思的地方。这样,村子里人们的生生死死,都被大山守护和接纳着。山外是家,山内依然有家。山脉相连,人脉也是相连,两翼大山的连绵不绝,穿越时空,贯通了村子生生不息的繁衍。村里的人,沿着沙沟,不仅在大山里耕作、放牧,让生活有依靠,也可以溯源,祭奠自己的亲人,追寻祖先的足迹,让灵魂有安放。
       那些山,是村庄的天然屏障。它们默然无语,为村子阻挡了风沙的侵袭,寒流的侵扰,聚拢了阳光的温暖,雨雪的滋润,呵护了婴儿的啼哭,老人的孤寂,守望了炊烟的袅袅,山路的弯弯,早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2#
发表于 2016-1-26 1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屲 wā (1) ㄨㄚˉ (2) 山坡;斜坡:山~。
学了一个字。

3#
发表于 2016-1-26 14: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以村庄的地理地貌,书写村庄的人文生态,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透彻理解和认知。

4#
发表于 2016-1-26 14: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这应该是写的家乡吧,很有特色。
问候老师

5#
发表于 2016-1-26 1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山岭和山村在笔下如一幅画铺展现,并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情感,让人感到朴实平和。

6#
发表于 2016-1-26 2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乡村味道浓厚,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屲 wā (1) ㄨㄚˉ (2) 山坡;斜坡:山~。
学了一个字。[/quote]
呵呵,谢谢老师来访!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以村庄的地理地貌,书写村庄的人文生态,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透彻理解和认知。[/quote]
感谢版主点评!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这应该是写的家乡吧,很有特色。
问候老师[/quote]
自己家乡的山。感谢老师来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山岭和山村在笔下如一幅画铺展现,并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情感,让人感到朴实平和。[/quote]
感谢老师点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7 12: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24 编辑 <br /><br />乡村味道浓厚,学习。[/quote]
谢谢老师点评。

12#
发表于 2016-1-27 15:39 | 只看该作者
细节的描写非常好,段落之间的承接也是天衣无缝,对山的展示凸现出对村庄的热爱。问好老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8:5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1-27 15:39
细节的描写非常好,段落之间的承接也是天衣无缝,对山的展示凸现出对村庄的热爱。问好老师。

谢谢版主来访和点评!过奖了!
14#
发表于 2016-1-28 11:39 | 只看该作者
静静的描述中,那些山,那些村庄的情形,以及,那份浓浓的乡情无不尽显。学习并问好您!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16: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来访和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5:25 , Processed in 0.0499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