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树声 于 2016-2-4 09:12 编辑
小齐老师教初一语文,对古诗词颇有心得。一次讲古诗时,他突发奇想,留作业让学生模仿作古诗,第二天上课自己朗诵,老师点评。 学生甲咏道:“虎头山上白云飘,山上有人在吹箫。吹箫之人在哪里?此人就在半山腰。”小齐老师说:“有山有云,有箫有人,有问有答,挺好。” 学生乙咏道:“上圆下圆一口缸,又装米来又装糠。有朝一日没盖严,缸里爬进大老张(蟑)。”“是你自己作的?”“是我自己作的。” 学生丙咏道:“南边来个野哦夜,我骑着野哦夜,我赶着野哦夜,嘚,架,还是野哦夜。”“什么玩愣?乱七八糟的。”“老师我知道,这是骂人的绕口令,说不好就会说成:‘南边来个我爷爷,我骑着我爷爷,我赶着我爷爷,嘚,架,还是我爷爷。’”说完,学生丁做了一个鬼脸说。“去、去。”小齐老师赶紧制止。 “手拿机密文件,脚踏黄河两岸。前边机枪扫射,后边炮火连天。”小齐老师一时不解,问:这写的啥呀?学生戊说:跑肚拉稀撒尿上厕所蹲坑。学生笑喷。学生戊说:“笑啥呀,这可是我爸爸替我作的。昨天我憋了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憋出来,还是我爸爸厉害,他说他小的时候天天和小伙伴们顺嘴嘚咕这些破玩意儿,有的是。”小齐老师也觉得好笑,但他还是急忙忍住,厉声吆喝到:“笑什么笑?这都不懂,这是雅俗共赏,知道吗?下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