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无风雨也无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3 1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经磨难而笑对人生。真正的洒脱、旷达,坦荡,忘乎荣辱,坚毅,乐观和处事不惊,还要数北宋的文学大家苏轼。
  苏轼一生坎坷,二十岁中进士,四年后通过直言极谏科的制策殿试后,开始踏入他荣辱不定、政治风波叠起的坎坷仕途。时值王安石主持新政之际,间乎于新旧两党的权力相争中,他一直都保持心直口快、为人刚正,敢于坦诚相言的正直秉性,又因自己才华横溢、树大招风,受尽了同朝的排挤、压制,官职一贬再贬,甚至还因小人陷害而坐过四个月的监狱。晚年被朝庭重新起用后,也还因同样的原因,被流放到瘅疠之乡岭南,至六十岁时还被贬至荒僻异常的儋州(今海南儋县)。三年后宋徽宗即位而大赦天下,他才得以内迁,但北归仅只一年就病逝了。
  面对人生各种各样的磨难,他并不是用消沉、泄气、低调的生活方式去对待,这位仕途坎坷、中年丧偶、一生漂忽不定的文人,却用他的坚毅和非凡的文学修为,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四千余篇各体散文、二千七百多首诗歌和三百余首古词。数量之巨让人咋舌,质量之精让人钦叹。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情无所不畅;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同时,在书法上的造诣还让他名列“宋四家”之首;也就是他海南归来之后,当地才出现了第一个状元。
  什么精神让他在那样坎坷、悲苦、漂泊的人生际遇中,还能如此不懈地热衷于创作,给我们后人留下如此之多的精神财富呢?我想苏轼真正伟大的原因是他已经做到了忘乎荣辱、旷达坚定和乐观洒脱。在他的一首《定风波》古词中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他先在序中写道:“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随晴,故作此词。”也就是说,比之旁人,苏轼更多的是有洒脱开阔的胸怀。前不挨村后不近寨,在没有雨具的情况下,他在风雨中的坦然和“不觉”,与旁人风雨中的惊慌和“狼狈”,就足可视他的超脱乐观。经风历雨,人生坎坷,早已历练出了他处事不惊的旷达、坦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思想意境,我想并非只是在一场风雨中的气概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29 16:51 , Processed in 0.05021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