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162|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革乡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0 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木祥

    有一段时间,老屋门前挂上了块小黑板。后来才发现,村子里每家大门口都挂上了小黑板。小黑板上用白粉笔写着毛主席语录。

    我家门口的小黑板上写着:“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我家门口要写这条毛主席语录,是很有针对性的,原因是母亲犯错误了。那一年,我要上小学了。上学要交一块五的学杂费和四毛三的书费。母亲却一分钱也没有。有一天,母亲拿了条麻布口袋,悄悄地带我出了老屋。我还小,小跑着,有些不解地跟在母亲后面。

    母亲可能猜出了我的心情,看看旁边没人,神秘地对我说:我们去摘橄榄,卖了为你攒学费。

    我揩了揩鼻子,点头说:嗯。

    母亲说:你不要对任何人说。

    我说:咋个不能说?

    母亲说:让队上知道了要遭批判。

    我心里便有了恐惧感,但还是使劲地点了点头。

    没想到还是被队长陈海清发现了。

    陈海清晚上就要召开社员大会了。生产队开会是在一所矮房子里,陈海清早早地就在矮房子里烧好了火塘。那时候还没有电,社员们都没有棉袄,火塘的作用就是取暖和照明。

    社员们到齐了,陈海清清了清嗓子说:都坐拢点,开会了开会了。

    坐得远的社员也就围到火塘边来了。

    我的印象里,陈海清口才十分好。陈海清说话,总是要用眼睛先扫描一下在场的群众,神情严肃的,眼睛明亮地把整个会场都要望个遍。我看到他严肃地望着社员们说:什么是“三自一包,四大自由”,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尾巴”,我想徐炳珍摘的橄榄就是了。

    这时候,我才知道母亲的学名叫徐炳珍。村子里人,平日里当面叫母亲长娣姐,背地里叫她“跛长娣”。母亲脚有风湿病,走路一拐一拐的。

    说到这里,陈海清停顿了一下,眼睛又在整个会场上扫了一遍,才说道:可见,资本主义的尾巴,一天两天是割不干净的!

    我看了看母亲,母亲在火塘边编默默地编草鞋。她的嘴里还衔着一溜山草,双手“刷刷刷”不停地在搓在编。

    橄榄被没收了,母亲只好打草鞋卖了。不然我的书费就没有了。

    母亲挨批判了,父亲就高兴了。父亲在巷子里见人就笑。就唱水漫金山寺,唱薛仁贵征东。

    父亲又喜欢讲他去修丽中公路(丽江至中甸的公路)的故事了。

    听的人说:修公路的故事不好听。

    父亲又讲薛仁贵。他说:薛仁贵开始只是炊事兵,后来发起来,其实是天意。

    听的人说:吹牛吹牛。

    父亲不屑多辩的样子,继续说:其实,薛仁贵当兵时,真只是个伙夫。

    听的人说:不相信不相信,薛仁贵是伙夫?伙夫还能当官?!

    父亲说:不要吵嘛,听倒!

    村子里人,“听倒”就是听着的意思。听的人就真的不说话了。

    父亲这才慢条斯理地说:一天,薛仁贵送饭到炮兵阵地。士兵就争先恐后地吃饭了。士兵吃饭,薛仁贵也就闲来无事,拿出烟斗抽烟。烟抽了,他随手把那烟斗往身边的大炮上磕烟灰。

    听的人估计薛仁贵要出事,出气都有点小心了。

    父亲看听的人认真就高兴了,故意停顿了一下才说:没想到把大炮磕走火了。

    听的人说:大炮都走火了,薛仁贵肯定着批判了。

    大家都笑了。大家都知道我母亲刚挨批判,说话的人是影射父亲呢。

    父亲依然不动声色,说:这时,敌人正好利用吃饭时偷偷进攻了,薛仁贵这一炮,打在了敌人的阵营里不说,还惊动了兵营!

    听的人还真信了。那个爱说笑话的樊贵荣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啊!

    听的人就哈哈笑了。有的一直为薛仁贵的这一磕“啧啧啧”地咂嘴。

    父亲说:薛仁贵就立功了,升官了。你说,这人的命啊!

    所以,母亲挨批判,父亲说是命。况且,父亲始终不管家,都挨母亲骂。天掉下来,也惊动不了父亲……

    母亲挨批判后,生产队便要开会评工分了。

    队长陈海清叫会计徐元科按花名册一个一个念社员的名字,念到谁由大家来评出一二三级。社员们评谁的工分,谁要背一条毛主席语录。
母亲不识字。

    陈海清说:我念一句你念一句。

    母亲就从火塘边站起来了。

    陈海清拿出“红宝书”,对着火光,歪着身子,眯着眼睛读道: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母亲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闲时吃稀,忙时吃干……

    陈海清又说:平时半干半稀。

    母亲说:平时半干半稀。

    毛主席语录背完了,母亲就坐下了,继续编草鞋。

    陈海清说:今后啊,我们都要厉行节约,该吃稀时吃稀,该吃干时吃干。

    说完就让社员为母亲评级。

    社员们都不敢说话了。母亲平时为人老实,做活也实在,一般都该评一级。但是,母亲刚挨批判过,都不知怎么说话了。会场就冷场了。可以听得到柴火“噼噼啪啪”的燃烧声了。

    最后还是陈海清发话了。他说:徐炳珍虽然犯了错误,但态度诚恳,虚心接受教育——二级吧。

    轮到父亲了。也要先背毛主席语录。父亲胡子花白了,站在火塘边身体有些颤抖。父亲平时爱吹牛,到了正式场合,却怯场了。一个火星跳起来,跳到了父亲的脸上。他赶紧用手把火星抚摸开了。然后就背诵了这一条毛主席语录。

    父亲说: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毛主席教导我们,“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我听得出来,父亲背诵的,就是我家大门口小黑板上的那一条毛主席语录。父亲一字不挪地背出来了。可见,父亲赶着牲口经过大门的时候,对这条语录相当留心。那几年,父亲赶着生产队的三匹毛驴砍柴,柴砍得少,评得的工分也少。唯独是背诵毛主席语录这一次,父亲的工分被评成了一级。

    父亲又老爱吹牛了:都是命啊,你看那薛仁贵,都是命啊!



2#
发表于 2016-3-20 14:14 | 只看该作者
跟着木老师的文字,那一幕场景活灵活现于眼前。好笔力!欣赏,学习!

3#
发表于 2016-3-20 15:58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的文字把发生在那个年月的往事娓娓道来,读来很是有味。问好木祥老师!

4#
发表于 2016-3-20 22:14 | 只看该作者
       生动的语言还原了一段历史,这一切当时都看在眼里,现在通过文字对话传递出来,你一言我一语,衔接上行云流水。这样的手法让秋叶信服,学习中。。。

5#
发表于 2016-3-21 10:04 | 只看该作者
文笔灵性,思绪活络,行文干练,根据语言记忆的线索勾勒出一段历史的境况,其中不乏酸楚与反思的意味,也不乏比对和讥讽的元素。正视历史,就是不断批判、揭示和叩问的过程。欣赏并问好。

6#
发表于 2016-3-21 10:2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老师佳作!

7#
发表于 2016-3-21 10:30 | 只看该作者
特殊时代的印记,总是打在人心最深处。读来有小说般的跳脱生动。

8#
发表于 2016-3-21 14:40 | 只看该作者
文革时期,这些日常性的带有政治色彩的生活的描述,在轻松诙谐的笔触下,呈现得真实而生动,有着原生态的美感。在事件人物真实的表象下,也令人警觉那个时代的荒诞性。

9#
发表于 2016-3-21 15:0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悲凉 质朴温暖的文字读之让人心悸 那个时代不堪回首!我也写了文革,请君去读一读!

10#
发表于 2016-3-21 16:10 | 只看该作者
画面感极强,文字引人入胜,驾轻就熟,篇章结构炉火纯青。读完,不由得对那个时代沉重的一声叹息。
敬礼!遥问老师好!

11#
发表于 2016-3-22 10:44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难忘的历史。感人而难以释怀的往事。

12#
发表于 2016-3-22 20:55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还原了那个时代,由此产生了对那个时代的认知。简单的表达里包含着不简单的情愫,令人沉思。问好木老师。
13#
发表于 2016-3-23 11:04 | 只看该作者
真生动,如临现场。
14#
发表于 2016-3-23 15:05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多老朋友都还在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4 11:55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00:31 , Processed in 0.1181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