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61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当年杜甫在秦州之十五:中宵驱车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4-15 1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甫在他的《发秦州》一诗,详细记叙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既有对自己半世飘零的感慨,更有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诗如下:
    我衷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幽。
    栗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畴。充肠多薯蓣,崖密亦易求。
    密竹复冬笋,清池可方舟。虽伤旅寓远,庶遂半生游。
    此邦俯要冲,实恐人事稠。应接非本性,登临未销忧。
    溪谷无异石,塞田始微收。岂复慰老夫,惘然难久留。
    日色隐孤戍,乌啼满城头。中宵驱车去,饮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苍茫云雾浮。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题下原注:“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纪行。”
  在这个题注里,不知为什么,杜甫没有写下他离开秦州的日期。所以,我们只能说,杜甫是在一个冬天清冷的后半夜离开秦州的。当时天色蒙蒙,只有些轻微的亮光,冷月高悬,月光如霜,霜似月光,鸡声幽远,小城一片宁静。
  不可能没有人送他。
  为杜甫打制药锄的铁匠和他的徒弟,给杜甫看过病的秦州大夫,杜甫寓所的房东,杜甫常去喝酒的酒店老板,一班秦州秀才,一帮街坊邻居,大家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知道杜甫一家要连夜出走,这会都来默默送行。也许,佳人和她的使女也会赶来。当然,少不了还有阮[日+方]。
  阮[日+方]看了看天色,说:“我看这天色不太好,今天就不要走了吧?”
  杜甫说:“没什么,一定得走,都收拾好了。”
  马车徐徐起动,众人簇拥着杜甫的马和他们的车子缓缓向城外走去。
  在城门外,杜甫向众人揖别:“各位请留步,不要再送啦!来日方长,我们后会有期。”他跨上他的老马,勒回马头向众人又一次揖别:“各位请回吧,我杜甫这就去了也!”说完他勒转马首,毅然挥鞭……
  阮[日+方]劝回众人:“你们都回吧,让我再送杜先生一程。”
  他们两人并辔又走了半天。天落起了微雪,赤谷(今暖和湾)一带的红崖乱石之中,山风呼啸,雪粒扑面,人与马皆需低头掩面方能成行。
  阮[日+方]说:“这一路下去,铁堂峡,壁色如铁,路险径绝;盐关,则是一个较大的镇子;寒峡,上为峭壁,下为激流;青阳峡,天低路窄,巨石悬空,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先生赶路之心不可太急,每天要早些歇脚休息。到了泥功山,就快到同谷了。”
  过了赤谷,雪更大了,杜甫力劝阮[日+方]回去。阮[日+方]不忍,又知道拗不过杜甫,只好洒泪而别。他站在雪地里,直到杜甫一行被远处的雪雾吞没。他望着望着实在是望不到了,这才一个人万分空落地怅怅而归。
  这是一个没有日出所以也就没有阳光的日子。大雪里的秦州上空一片空茫。如果借用《水浒》里的一句话,那就是:那雪正下得紧!
  杜甫对秦州的感情,即使在离开秦州之后,也是依依不舍的,《赤谷》中就有“岂但岁月暮,重来未有期。晨发赤谷亭,险艰方自兹”的句子,它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他对秦州的留恋。二、如果我们不排除杜甫后来对秦州诸诗的修改而后的确定,则我们可以认定“险艰方自兹”五字,应该从侧面肯定了秦州生活的还不算太“险艰”。
  杜甫一直没有把他要走的事告诉赞公。临走时,才让杜佐带去了一封信。就在杜甫离开的前后几天里,赞公不明不白地心神不宁。他睡觉也不能安稳,常常突然醒了过来发愣。他掌灯读经,想向无所不知的佛询问心头迷乱的原委,想克制住自己古怪的心跳。他一招一式负重抱铁般地打拳。远处,艰难升起的太阳在沉沉的彤云里挣扎着转动着。突然他停了下来,自语:“莫不是少陵有什么事?”
  就在他刚要起身往秦州城里去时,杜佐送来了杜甫的信。信是一首诗——《别赞上人》。
  赞公读信毕,只说得一句“阿弥佗佛”,然后就是长久的默立无语。末了,他对杜佐说:“杜佐啊,你伯父来秦州这一百来天,可说是历尽了人世的悲酸。他在秦州,其悲约略有八:
    进既莫容,退又无归,一可悲也;
    干戈未息,骨肉远离,二可悲也;
    君国多难,忠孝莫解,三可悲也;
    边塞凄凉,鼓角惊心,四可悲也;
    风雨凄其,秋阳短少,五可悲也;
    老骥伏枥,壮志难忘,六可悲也;
    羁栖异地,送老何时,七可悲也;
    回忆鸳行,塞云愁对,八可悲也。
  ——阿弥佗佛!
  
  杜甫已随白水去,此地空余秦州诗。
  杜甫一家到达同谷后,似乎并没有得到同谷县令实质性的帮助。事与愿违的是,他们却在同谷遭遇到了更为巨大的寒冷与饥饿。甚至有记载说杜甫一家中就有数人在这儿被饿死。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到冬天的雪山里去挖黄独,跟随着一个养猴子的老人去采橡实。杜甫一家在同谷勉强生活了一个月,不得不再一次举家望四川而去了。杜甫在他的《发同谷县》一诗之自注中特意地写下的那个日子——“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应该说它是同谷人耻辱的铁证:在最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杜甫却不得不离开同谷而远奔四川。他们显然不是去旅游而是去寻找一条生存之路的。
  在杜甫离开秦州后的第四年,即公元763年,秦州为吐蕃攻陷,阮[日+方]很可能像秦州的另一个隐士杨轲一样不幸遭遇兵害,惨死在吐蕃骑兵的蹄下。佳人与赞公均下落不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4-15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1 编辑

苦难是最好的素材与大学,只是代价太高了!

3#
发表于 2006-4-15 2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2 编辑

这大概是秦州系列的最后一篇了吧,
杜翁之所以离开秦州,
也许主要是因为同谷有朋友力约吧,
但可惜的是他到那儿后还不如在秦州,
雪老师的这个系列写得十分精彩,
精华。

4#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7: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龙女的关注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2 编辑
最初由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
苦难是最好的素材与大学,只是代价太高了!

同意你的看法,这代价高得有时候让人望而生畏。

5#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7:50 | 只看该作者

问好凌版主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2 编辑
最初由 凌云昕 发表
这大概是秦州系列的最后一篇了吧,
杜翁之所以离开秦州,
也许主要是因为同谷有朋友力约吧,
但可惜的是他到那儿后还不如在秦州,
雪老师的这个系列写得十分精彩,
精华。

是的,这个系列终于贴完了。谢谢你一直的关注与鼓励。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个杜甫系列能够早日面世。

6#
发表于 2006-4-19 05: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2 编辑

作者对老杜了解的很深。

7#
 楼主| 发表于 2006-4-21 07:2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2 编辑
最初由 楚牧歌 发表
作者对老杜了解的很深。

谢谢楚先生对杜甫的关注

8#
发表于 2006-4-21 21: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42 编辑

老师对一代诗圣真是情有独钟!
【日+方】切音为“让”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14:44 , Processed in 0.0453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