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24|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国文化现状沉思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6-19 1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化现状沉思录


  现在多数人都逐渐明白,人之所以是人,原因倒不是因为人是会思维,或者会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动物,而是人是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并且被这种文化文化了的动物。

  这就是说,文化是人类最本质的特征。不同的地域内生活的人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而这种民族文化,正是其民族生存并繁荣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沃土。在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沃土”培养出的这一民族不被其他民族同化而消亡,原因就是这一民族扎根于这一“沃土”。从它上面培植出的民族就体现着这一“沃土”的基本内涵,而有着本民族所扎根的“沃土”内涵的民族,才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民族。因为民族文化是使其保持自身特征最稳固、最丰富、最永恒的因素。它是本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民族的灵魂。

  一个国家,不一定有国家文化,但一个民族,必得有民族文化。西方的宗教文化,其实质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可构成其国家文化,没有国家文化的国家,可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培植起自己的国家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古国,他的国家文化的核心便应是有着悠久传统历史的民族文化,这应是中国挺起于世界的脊梁,也应是让其他民族认可乃至羡慕的基石,抛弃这一坚实基石而努力向西方文化学习,企图借西方文化来支撑自己的精神,这无异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别人的学不来,自己的又丢失殆尽,弄不好只能爬着走了。

  中国文化的现状确令人担忧。一提起学习,都是谈英语学得怎样,好像学好英语是其赶上时代的标志。现今是中华文化正在大量缺失。这一严重的民族文化事故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余光中等一批学者通过讲座,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问题,我也急切地希望他们的呼吁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挽救正在流失的民族文化制定出有力措施,乃至做出相关举动,留住我们的“根”,这样,百年之后,我们才对得住先人,也对得住后人。

  亨• 廷顿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世界几大文明的历史与现状,他通过画图来标志。其它几大文明下面,他都标明其现代形态和性质;如西方文明,印度文明,日本文明等,唯独没有标志中国文明的形态和性质,而是画了个“?”。我们也不必大发雷霆,我们该反思自问:“中国文化到底怎么了?”

  看看我们周围,作为文化的体现者——国人,我们身上又体现者多少中华文化?我们好像都患上了“文化缺乏症”。生于文化大国而不知去学习自己的文化,一味追求西方的时髦新颖的潮流,别人怎样,我便怎样,可那里知道,追了好一阵,老跑在别人屁股后面,永远在落后,这时,若能像鲁迅先生说的,清醒过来,一个转身,树起自信,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倘不失为一种新途,但可悲的是,好多人并不去做这样的思考,只是眼瞅着别人,追!追!追!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让人深思的报道。一个大学生,每当学会一个英语单词时,便在其旁画一个“¥”,当记者问及此事时,他说:“我这样做,是因为学好英语能挣来钱,以这样的符号来刺激鼓励自己。”

  我想,在当今追求实惠的潮流下,他这一学习方法也一定有效,定能因钱的诱惑而记下大量单词,为跻身这种社会潮流练下本领。但这一事例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价值观的转变,中国文化的缺失。提起唐宋八大家,许多大学生不清楚,更不要说诸子了。他们对其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应考的文学常识水准上。说起比尔 •盖茨、科技获利头头是道,问起杜甫爱国忧民茫然无知。现在的国人很少去注重内心的省察修炼,只是热火朝天的追求成功,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利用娱乐性的科技产品,用感官的刺激去弥补内心的空虚,精神的缺乏。而一旦不顺心时,那种没有文化熏陶的缺乏韧性的脆弱的心便一下子受伤了,要么心灰意懒,要么暴躁焦虑,很难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人生。因此,有颓废消沉、放弃人生者;有玩世不恭、挥霍生命者;有唯我独尊、仇视社会者。整个社会正气不足,缺乏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风气。《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就是针对这种文化缺失而出现的道德危机作出的回应。

  “五四运动”只是打碎了旧文化。虽然也提出了新文化的口号,但还是没有建立起新时代中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文化。它不过是引进了西方文化,让当时的国人知道除了之乎者也外,还有ABCD要去学习。于是乎,这种割裂了传统文化根基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了当时从传统文化中转过身来的许多文人学者,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但当他们看到国家危亡的惨状时,也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新文化运动的潮流。“真的,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他们积极传播西方先进科技,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在这一时代变革期,西方文化冲击下的东方文化确有点措手不及,面对这一巨大冲击,无力救国的之乎者也的君子文化,不得不退于一隅,任西方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疯长。

  经历了晚清传统教育的遗老遗少们,他们拿起了钢笔,写下宣传新文化的文字,但他们文字的骨子里,却透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他们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故写出的文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他们也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作家、诗人。在他们的文章里,体现着真正的继承与创新。但后来者呢?后来者因为有前人倡导“批判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故便不去或很少去向传统文化汲取营养,抱着现代的文章,西方的文章啃读,希望能写出像样的东西,但往往“画虎不成”。古人说过:“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先贤们取得是“上”故能得“中”,我们不知取“上”而取“中”,岂能不得“下”也。出现这一结果,恐怕是先贤们始料不及的。我们不知道一些有远见的先贤们是否留下过“不要学我,要学古人”的垂训,现在看来,要承担起中华文化的重责,是必须有这一垂训且努力照此去做的时候了。

  我们老是爱批评古人,批判古文化,但批判者是否都是对古文化真正了解的呢?恐怕大多数呐喊者不过是借势唬人,标其先进罢了。要批判,必得了解,指其不足,扬其精华,剔其糟粕。这才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才是我们后人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方法。我们倒好,一听说古文化受批判,便再也不去学习它,这种影响已造成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华文化传承上的断层,包括我们在内的这三四代人,都是从这一断层的氛围里走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古文化稍有了了解后,才猛地发现,我们对古文化是那么的陌生,而古文化又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这几代缺乏传统文化奶水哺育的人,越来越感到文化母乳对于我们中华儿女精神品德的塑造是如何的重要。令我欣喜的是,这一因传统文化的缺失而造成的民族文化上的匮乏,许多有识之士已看到了,他们大声疾呼,并且尽力做着拯救中华文化的工作。他们开讲座,办学堂,做讲演,目的是要唤醒民众,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全民族才能承载得起中华文化。让全民族都认识中华文化严重缺失这一事实,然后奋然而起,学习传统文化,继承自己的民族文化,找回自己的“根”。这样,本民族才不会迷失,才有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才会让世界上其它民族认识我们:这才是东方文化培养出的中华民族。
既已认识到了文化营养的缺乏及其后果的严重性,我们便应努力去弥补,同时要赶紧去教育下一代,制定一些规定,采取一些措施,千万别让下几代再患上“文化营养不良症”。要知道,悲剧的重演就是我们这代人对下代人的犯罪,就是对先人们犯罪,就是对中华民族犯罪。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严厉地批判前人的失误,那么,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呢?后人就不会批判我们的失误?批判我们没有把传统文化继承下来传给他们,使得他们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一个缺乏民族文化特征的种群?这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

  向传统文化学习,不是说不顾时代特征,在老祖先的柜子里找东西,摆摆嫁妆,而是要顺应时代潮流,用古文化的精华武装我们的灵魂,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即内心有很高的精神境界,且能从事各种实际事业。这样的人,才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真正传承者,他们体现出的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时代不需要腐儒,我们杜绝腐儒出现。腐儒表面上看起来满腹经纶,而实际上不过是食而不化的书虫而已。

  一个民族,在任何时代,都必须具备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振奋,需要本民族的全员参与。在这个民族文化缺乏的时代,我们太渴望大儒的出现了,因为他们可以开出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能够解决中国人精神问题。有了这些先贤们的振臂一呼,才有可能出现后继者的云集响应。真到了那时,我们的民族精神会得到振奋,中华文化会得到有力的传承,中国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2004、6、16——2005、10、23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6-6-19 16:59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作者对中华文化的忧思是值得肯定和尊重的。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振兴首先是文化的振兴。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也是文化的竞争。亨• 廷顿臭名卓著的《文明冲突》就是从文化这个角度为霸权主义寻求理论依据。这本书充满了对其它民族文化的歧视。

我以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对中华文化的振兴抱更大的信心。自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性质就发生了重大改变,转向了向西方的学习。但在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中国整体上又进入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时期。直到1840年,将近200年之后,中国被西方用枪炮敲开了大门。从那个时候开始,西方文化强势涌入,中华文化整体性臣服于西方文化之下。中华民族一边为存亡而斗争,一边也认真学习西方文化。又经过100多年的浴火洗礼,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华民族已基本跟上了西方文化的步调,基本掌握了西方文化的内核。从那个时候开始,有一股潮流开始涌动,那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回归。这股回归潮到上世纪90年代达到了一个顶峰,我那个时期很喜欢到书店,去的目的除了买自己喜欢的书,另一个就是看又出了哪些中国古代典籍。正是这种回归预示着中国正在延接传统的血脉。于是,中华新文化的两个构成要素基本具备:一是传统的文化,二是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这也预示着,中华文化将迎来崭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提出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敏锐地抓住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形势,希望能主导中华文化的重塑,借以凝聚人心,塑造形象,促进中华民族振兴大业。

自然,这一进程是艰辛的,不是一帆风顺的。自然,我们文化的现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我们应该看主流,看大势。只有把握住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这个大势,我们才能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目前还存在的那些问题。
3#
发表于 2006-6-19 17:12 | 只看该作者
我曾专门撰文评论《文明的冲突》,随缘先生如有兴趣,可参阅。网址如下:

http://arti.online.sh.cn/showart ... &articleid=3021
4#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17: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镇铎 老师的关注,我一定要读先生的大作。
5#
发表于 2006-6-19 17: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关于民族文化的缺失问题,诸多有识之士在一直为之忧患和呐喊,柏杨先生曾做过痛彻的批判。但目前社会上“英语至上”的风气尘嚣纷涌,一时片刻估计是不会自动势微的。我想,在功利的现实中,让众多的人自觉地放弃那无疑是自断生路,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强大扭转功利的选择。其实,如果现在世界第一超级大国如果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恐怕现在各国一窝蜂地学习的是汉语而不是英语了。当然,我们自“五四”以来,打破了文化的旧世界,却没有很好地建设起一个文化的新世界,十年动乱更是造成了严重的文化断层,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维利是从,这都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客观原因。但对此,我和镇铎一样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因为自知,因为看到了问题的所在,问题也就终将不再是问题。只要我们在不懈地努力着。
6#
发表于 2006-6-20 08:52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作者并不是从学术角度谈中国文化的。但在目前这个层面上,谈得也算不错了。
其实,现在的“新儒家”已成显学。徐复观从儒家著作中,找到了许多与西方文化相通的东西。这一是可以增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二是可以借鉴西方文化,催生出新的文化。
http://cache.baidu.com/c?word=%D ... a=19&user=baidu
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看。
直接去中国儒学网也可以。
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09: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武版主的指导。
8#
发表于 2006-6-20 23:1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

纵横开合,厚重之作
学习了
9#
发表于 2006-6-21 09:23 | 只看该作者
待我慢慢读来。
问候。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6-22 09: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二位李老师的指正与关注。
11#
发表于 2006-6-24 19:15 | 只看该作者
来学习了,
问好堂主!
12#
发表于 2006-6-26 10:51 | 只看该作者
读了一些我是镇铎的文章,这是位值得尊重的作者!
13#
发表于 2006-6-26 16:5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冯顺志 发表
读了一些我是镇铎的文章,这是位值得尊重的作者!

高见,实在是高!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6-29 18:01 | 只看该作者
不可让我骄傲要啊
15#
发表于 2006-6-29 18:2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看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 06:41 , Processed in 0.0492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