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印制药业的比较与中国制药业的未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5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同属于人口大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印度,有着很多的相似性。因此在经济发展上也难免被人比较。虽然在整体的经济而言,中国起跑快于印度,但是具体到各个行业上,印度也有着许多优于中国的地方,比如软件业,再比如今天要讲的医药行业。


中国与印度制药业的相似性

  无论是规模、数量还是性质,中国医药产业和企业都与印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是医药企业中小规模的所占比例相当大。印度制药行业分布着2万多家注册企业,90%以上是作坊式小企业;我国目前拥有6000多家医药企业,医药中小企业所占比例为86.8%,水平基本相当。而生产成本低、行业集中度低等,也都是两国医药行业的相似之处。由于研发水平有限,两国医药企业都以生产仿制药品为主,自主创新研发药品所占的比例相当小。


中国与印度制药业的现状

  除了零碎的小规模医药企业,印度通过10多年的努力,如今已经有了类似于南新、瑞迪(Dr.Reddy’s)、西普拉(Cipla)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这些企业已不局限于简单的仿制,也已经开始有了创新药物。而这些制药企业,正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医药企业的非专利业务、建造海外工厂的形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而相比之下,中国医药企业却几乎找不出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更缺少向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发起并购的勇气和资质。

  中国和印度生产的药品都可以销售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出口额也基本相近。但是,印度药物制剂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5%以上;而中国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料药出口,西药制剂出口一直徘徊在1亿美元左右,不到总额的4%。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6月,印度制药市场的销售额比上一月增长12.9%,其中南新和西普拉的增长率分别为13.7%和16.6%。而南新以5.13%的份额成为当月市场霸主。然而在我国医药市场中,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大多是跨国医药企业。


造成差距的原因——创新重于仿制

  一条几乎相同的道路,却走出了两个不一样的结果。原因并不完全是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不够,事实上,部分中国药企的仿制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印度制药企业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其比中国企业更早地意识到,简单的仿制是完全不够的,仿制的同时必须有进一步的创新。这一点不同的思考方式带动了印度制药企业的飞速发展。

  我国制药企业的通病就是低水平重复仿制。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药品专利过期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对其进行简单的、完全相同的仿制。如“安乃近”这样低价格药品,生产厂家已经超过了100家,而为了赢得销路,各企业之间只能纷纷压价竞标,最终的价格低到企业自己无法承受。而对于那些技术含量高的药品,却很少有企业敢于去尝试仿制。

  而印度制药企业走的却是另外一条道路:仿中有创,而且如果同样时间开拓生产仿制药,印度往往比中国早1~2年上市。

  通常情况下,印度制药企业更愿意采用专利挑战策略,也就是通过研究跨国企业的药品专利,找出漏洞诉其专利无效或者通过避开专利保护范围合成药物的方式。南新挑战辉瑞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而事实上,此前南新已经通过成功诉讼葛兰素史克的“头孢呋辛酯”,在不需要付出任何赔偿的前提下,对该药品进行低价仿制。

  同样,印度大型制药企业更愿意在仿制药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创新,从而创立自己的品牌药品。目前,印度的制药企业已经从最开始的原料药生产,逐步过渡到对创新药物的开发,且这一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

  按照国际惯例,一个研发型制药企业,每年将销售额的15%左右投入研发,而印度企业是研发支出占到其销售收入的2%左右,大型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已达到10%左右。但我国制药企业的平均投入只有不到1%,而像华北制药、山东新华等老牌医药企业,也很少有研发的项目。很多制药企业根本拿不出这笔研发经费,甚至没有设立研发部门。
   

中国制药业的未来
  
  早在2002年年底,世界非处方药工业协会主席戴维•韦伯博士对中国新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和药企进行调研后发现,从23个影响新药研发的因素,尤其是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医药产业和人才资源这5个决定性因素来分析,中国是最适合参与全球创新药品研发的发展中国家。而实际上,中国人也曾经在生物技术及化学合成领域创造过辉煌业绩:1965年和1981年,相继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核糖核酸;2001年,率先完成了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等。单单从客观条件来讲,中国完全有能力研制自己的新药。

  可是,新药的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费时长的系统工程,从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生产工艺优化到市场开发,在国外一般需耗资8亿至10亿美元,耗时10年左右;在我国也需要2亿元人民币。因此从中国目前制药业的现状来看,不仅以简单仿制为主赚取微小利润的中小企业无法承受这样的研发风险,就算是我国大型药企,其资本市值也不抵诺华、辉瑞等跨国药企的一个零头,同样无法负担这样的研发费用。要发展中国的制药业就要找准路子,印度的发展之路也许就是很好的一个借鉴。

  首先就是中国的制药企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研发经费的投入。也许2%、5%甚至10%的经费投入会影响到企业当年的报表数字,但也许这小小的数字的投入也许就能带来的很多倍的回报。其实新药研发是一环扣一环的整个链条,如果没有能力从最开始的化合物筛选切入,那么从其中某一个环节切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例如研发改进新剂型等,也就是说和印度一样在仿制的基础上进行研发,这样的成本将会低廉很多。另外还有一条捷径就是加强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来料加工,而是跨国企业雄厚资本和国内资源、人才的合作。这样既解决国内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能为中国制药企业能在将来的国际药品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打下基础。当然,除了制药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国家适当的政策支持也是相当必要的,国家在价格、报销目录、新药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方面对于原研制药品的保护和鼓励,也是促使中国制药企业参与国际新药研发的重要条件。


  中国的制药业和中国其他大多数行业一样,因为都是以原材料或者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为主,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要改变现状必须在增加原创性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与印度制药业的比较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但同时也看到了一条不错的发展路子,可以适当的借鉴。
2#
发表于 2006-8-26 14:11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制药业和中国其他大多数行业一样,因为都是以原材料或者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为主,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缺少竞争力。要改变现状必须在增加原创性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分析的很好,怎么没有声明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7:01 , Processed in 0.0556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