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铁凝当上了作协主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6 2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大陆四十九岁美女作家铁凝近日当选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但有媒体披露,铁凝在全国委员与全委会票选得票数全都倒数第一。
台湾中国时报消息,据亚洲周刊报道,铁凝是党中央钦点主席人选,但绝非作协会员的首选,为让当选票数能好看些,各省市领导还曾对作家代表们耳提面命进行“思想动员”,指示要开“和谐大会”。开票结果,九百五十三名正式代表投票选出一百九十九名全国委员会成员,铁凝得票数倒数第一、仅七百九十多票,而新的全委会成员除铁凝外,每人得票数都超过八百票。

在主席、副主席选举部分,副主席当选人得票数至少一七○票,但主席一职是同额竞选,在无竞争对手下铁凝获得一百六十几票,结果演变成另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当选规则:由“倒数第一名”当主席,名次倒过来算,当场让中共组织部门十分难堪。

报道说,中国作协在改选前也风波频传,平日以敢言著称的北京作家、作协副主席王蒙,遭保守派作家贺敬之等人投书状告党中央,反对王蒙出任主席,结果王蒙、贺敬之等七十岁以上老作家全列名誉副主席。

中国作协前二任主席分别是茅盾与巴金,铁凝有何能耐担此重任备受质疑。曾以《芙蓉镇》一书荣获中国茅盾文学奖的知名作家古华直言说,当选是意料中之事,因为铁凝是中国作家群体中,“唯一一位具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身分的作家”。
铁凝以四十九岁之姿当选中国作协主席,创下作协最年轻与首位女性主席纪录,依铁凝的中央候补委员身分,明年中共“十七大”极可能升为中央委员,在党内地位将高于前二任。

据悉,铁凝平日精于打扮、待人亲和,再加上未婚身分,在大陆文坛素有“美女作家”称号。

铁凝祖籍河北赵县,一九五七年九月出生于北京,是家中的长女。她的父亲是油画与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家,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可谓艺文家庭。

一九七五年铁凝从保定高中毕业后,自愿下乡,并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描写生活中的人事物,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反映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挣扎,用词清新柔婉颇富诗意,但长篇小说《玫瑰门》后,文风转为现实残酷,以几代女人的生存竞争,彻底揭开生活中的丑陋面。

铁凝于八二年加入作协,属于热中会务的积极分子,九六年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并于○一年再度连任。她的台湾版小说集于八八年在台出版,曾于九五年应邀到台湾访问。

中国大陆文坛称铁凝的出线代表作协权威时代、男性时代、传统时代与老人时代的“四结束”,但外界认为,铁凝符合中共起用年轻一辈的期待,而她具备候补中共中央委员身分,在“政治上是可以放心的”。

五个“不敢忘记”

人民网报道,谈到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的感受,铁凝说,“这一届之前的主席是文学的丰碑,我这样一个写作者和文学的丰碑没有可比性。所以,有五个不敢忘记立刻涌到脑海里。”

第一不敢忘记这个位置这份荣誉,决不是非我莫属。因为中国新时期以来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今天中国文坛的辉煌是老中青几代作家共同创造的,许多文学大家都能担当此任。“不敢忘记这点会让我时刻知道我是谁。”

第二不敢忘记前辈作家用灵魂和智慧积累的文学财富,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深厚的艺术修养,对青年作家的培养扶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的文学实践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我们的路是前辈作家们填平许多坑洼之后,今天才走得顺畅的。“我的文学梦是读了他们的很多作品被唤起的。这些总是能引起我的敬重之情。”

第三不敢忘记学习。向优秀的同行学习,学习他们不同的优秀;向生活学习,学习技艺,营养心灵,提高境界,这是一生的功课。

第四不敢忘记责任。在捍卫人类的精神健康和心灵的高贵,在精神和道德追求面前,作家应为民族情感的凈化,为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为建设和谐文化,从我做起,尽自己的责任。

第五不敢忘本,这个“本”就是写作。“我的职业是作家,我热爱写作,作家还是要以‘作’为本。”

“中国作协主席不应该是一个虚职,应该由年富力强、活力充沛的作家担任。”作家海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同辈人当选作协主席,有些人可能感觉不如茅盾、巴金这样的文学巨匠。其实,巨匠是历史造就的。”
新时期女性作家的一面旗帜

人民网报道称,从对现代文明充满憧憬的少女香雪,到具有象征意味的红衬衫;从撕开了生活丑陋和血污的玫瑰门,到尹小跳饱受尝艰辛的情感历程;从被汪曾祺称赞“俊得少有”的“孕妇和牛”,到浓缩了旧中国五十年历史的冀中平原小村庄……铁凝的每一次亮相,都带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次惊喜。这一次的惊喜伴随着震动。与新中国前两任中国作协主席----53岁走马上任的茅盾,80高龄力挽狂澜的巴金----相比,新一任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将这个年龄降至49岁。

“中国(文坛)的巨人时代结束了,平民时代到来了。”儿童文学作家孙云晓在博客中写道。“人情重,是非少”----则是接触过铁凝的身边朋友们的一致评价。

清爽而机敏,明朗而干练,熨贴而泼辣,沉着而睿智……与茅盾、巴金两位中国文学泰斗不同,至今单身的铁凝明显来自一个新时代。“我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作家。”铁凝自豪地说。

作为新时期女性作家的一面旗帜,铁凝的作品风格多变,不断拓展,不断探寻。她的早期作品如《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哦,香雪》,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干凈,柔美,清新。

1986年是文学界公认的铁凝创作转变的分界线。1986年、1989年、1995年,铁凝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中篇小说《麦秸垛》、《棉花垛》、《青草垛》。“三垛系列”使她的风格从纯凈走向凝重,铁凝的创作从此走向成熟。此后《玫瑰门》、《大浴女》等长篇小说则进一步承续着她对生命本质和苦难的思考。今年年初出版的长篇小说《笨花》则被认为是她30年创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

“我的创作更多来自于我对生活、对文学的积极的态度。”铁凝说。八九岁时,由于身为知识份子的父母去了五七干校,铁凝寄居在亲戚家,学会独立,学会面对。铁凝从小立志当作家,当听说作家要体验生活时,1975年高中毕业后,她主动去了农村。“冬天砸开冰窖取水,耳朵、手、脚到处都是冻疮,夏天则要忍受蚊叮虫咬”的场景宛如昨日,“创作来自艰苦生活的历练”,那些冻疮和艰苦的乡村劳动,以及和乡村女孩子们的亲近相处,成就了她看生活的眼光,也助她有了相对结实的生活积累和文学储备。

铁凝欣赏巴金先生的一句话,“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说到未来的创作与工作,她说她将这句话记在心底,三十余年前凿开冰层的喜悦至今留在她的心底,“文学也应该有这样的能力温暖这个世界”。
人物简介

铁凝,女,出生年月:1957年9月 籍贯:河北赵县。

1975-1979年,河北省博野县张岳大队插队。1979-1980年,河北省保定地区文化局创作组创作人员。1980-1983年,河北省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编辑。1983-1986年,河北省文联创作室专业作家。1986-1992年,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1992- 1996年,河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省作协主席、党组副书记。1996-2001年,中国作协第五届副主席,河北省作协主席、党组副书记,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中国作协第六届副主席。在2006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主席。

代表作:《大浴女》《麦秸垛》《铁凝日记》《笨花》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3:23 | 只看该作者
王蒙请中国作家协会挂靠全国妇联

         这句话是吴祚来今年初在博客说的。源于《新京报》年初对王蒙的专访,标题为“作家应是世界的情人”。王蒙说:“作家不是世界的审判官,应该是世界的情人,应该对世界充满兴趣,充满爱。也有作家是世界的诅咒者,我尽量远离这类人,他们影响我的食欲和健康”。吴祚来评论道,作家是什么?过去有许多定义:作家是战士,是灵魂工程师。现在好了,终于出现3.0版了,情人,而且是世界的情人。情人俗称二奶,二奶归妇联管。按此推理,王蒙的意思,当然是请中国作家协会挂靠全国妇联了!


       王蒙先生何出此言?这位常常因“坦诚遭遇阴暗”的老作家,怎么突然向“世界”抛出了媚眼?原来去年底巴金先生去世了,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位置空出来了。王蒙的媚眼,是抛给中国作协主席的决定者的。本来按王蒙多年第一副主席的位置、早年遭遇、他如日中天的威望,此态一表,主席位置非他莫属。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在今年5月推出《王蒙自传》,为他当主席营造点群众基础。


       然而,王蒙高兴早了!这一造势却给给王蒙带来巨大阴影。《自传》上市不久,网上爆出“王蒙父亲是汉奸”的言论,引出轩然大波。这一说法很快顺利登陆各地纸质媒体。其后,王蒙广州避见记者,使声誉再次受损。网上立即有人撰文责难王蒙,要他向全国读者交代天价稿费的来龙去脉,澄清是否缴税。熟悉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汉奸风波”不是一般网民恶搞,与上世纪末《中流》杂志(左派喉舌)诋毁王蒙勾结海外敌对分子的做法如出一辙。这种掘墓式的上查三代,手法老道,利用公众的民族情绪,令公众改变对王蒙的印象。


       这么一闹,以“思想解放”闻名的王蒙,做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似乎无望了。这正合了一群太监文人的心愿。一位部队老作家站出来公开说:汉奸崽子做中央委员、文化部长本身就是丑闻,我们不搞株连也就罢了,把他作为人选考虑,我们这个民族是什么形象?我们怎么给青年人解释这个事?


       很快有媒体透露,经多方考虑,作协主席偏向启用年轻一辈。三名较年轻的副主席张平、陈忠实、铁凝为主要人选。陈忠实写过一本《白鹿原》,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有“民主党派”优势。但无疑,铁凝呼声最高。铁凝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身分,有人说她“政治上是可以放心的”。作为“美女作家”,人缘也好,反对的人最少。连梁晓声也对媒体说,他认识铁凝多年,“铁凝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年富力强是其特色。如果铁凝能出任主席对作协是件很好的事情。” 网上立即出现“河北女作家铁凝接掌中国作家协会”与“热烈庆祝王蒙没资格当选中国作协主席”等言论,似乎在表达民意。铁凝称赞过王蒙为“高龄少男”,相信王蒙也不敢有何意见。

中国作家协会是什么呢?是从苏联学来的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苏联没了,计划经济没了,中国作家协会还在。虽然批评家李敬泽说,中国作家协会已“不受人待见”了,但中国作家协会的生命力,要比苏联和计划经济都要强大得多!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6 23:28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断言“文学死了”

  10月24日,叶匡政博客《文本界》横空出世,随后发表《文学死了!一个互动的文本时代来了!》,称文学是旧时代的恐龙,“它已经死了,它的躯体正在腐烂。”昨晚他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此举目标是“对僵死的文学观与文学秩序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

    这颗被称为2006中国文坛重磅炸弹,由诗人在新浪网上空投,并于10月27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一个合适的地方”宣读《文学死了!》。

    11月1日他再次发文《洪峰在替所有中国作家乞讨》,声称洪峰被生活压得拿不动笔了,站到街头,是在乞讨。几十年来,哪一个中国作家不在乞讨?

    【惊人之语】

    文学已提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文学死了!——没有了文学等级,没有了文学体裁,没有了诗人、作家的身份意识,没有了文学史。

    文学死了!——博客、视频等网络互动技术……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像生活在一个部落一样,在谈论同一个话题。这一革命性的变化,将为我们彻底抹去“文化控制者”这样一小撮精神特权阶层。

    文学死了!——商业出版的发达,使一大批靠文学吃饭的职业作家、文学教授、批评家、文学编辑等等开始一次次推波助澜,文学终于被供在一个高高的殿堂上。

    文学死了!——我们将重新回到一个思想与观念质朴的年代!关于文本,我们的定义是:一种思想诞生时的最初童声……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彻底剔净文本中的一切文学杂碎。

    文学死了!——印刷品时代正在终结,但文学已提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爆料反击】此诗人靠文学书赚钱

    叶匡政的言论引起网友热议。拥趸派认为他说出了博客时代的本质,互动替代独白后,原来意义上的文学正迅速死去;驳斥派认为死去的只是僵死的文学,真正的文学永在人间。也有很多网友讽刺叶匡政是哗众取宠,取一个这么吓人的题目来吸引访问量,搏出位。文学圈内部也质疑叶匡政的举动,熟识他的另一名诗人周瑟瑟爆料说,叶匡政实际上是幕后的出版人,出版过残雪、刘索拉等人的书,“我发现我的‘文学同道’叶匡政先生死了,但文学还活着。”

    【最新进展】北大教授加入论战

    “文学已死”是老掉牙的话题

    网上相互攻击的同时,北大教授陈晓明对此不以为然,“‘文学已死’这个老话题早就该死了。”陈晓明表示,早在3年前和10年前,他就分别写过文章回应这样的问题。而“文学已死”的话题,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被美国文学评论家苏珊·桑塔格等人热谈过,在今天根本不算什么石破天惊的论调。

    作家莫言刚从越南出访回京,他说不了解情况,作家残雪听明来意后则表示不感兴趣!当红诗人赵丽华在博客上回应道:“文学是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在蠕动”。

    【本地声音】不必过分为文学唱挽歌

    记者昨日采访作家熊召政,他说:诗人作愤激之语是可以理解的,文学被边缘化、文学的某些功能丧失,但并不能就此断言“文学死了”。作家方方刚刚出国回来,她以没见过叶匡政文章为由,拒绝发表看法。

    评论家昌切早注意到网上“文学死了”的争议,他认为叶匡政耸人听闻,理据不可靠,不能支持他的论点,“只要人类活着,文学就不会死。”
4#
发表于 2006-12-7 10:0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已阅,谢谢小云。
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8 20:01 | 只看该作者
谢高版,
崇尚高雅,关注世俗,
在新世纪应给文学以新的定位。
6#
发表于 2006-12-11 04:15 | 只看该作者
已经拜读,谢谢小云提供如此详尽的资料!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6 09:43 | 只看该作者
碧天老师客气,呵呵。
8#
发表于 2006-12-16 16: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辛苦了!然美女和婚姻无关?“铁凝平日精于打扮、待人亲和,再加上未婚身分,在大陆文坛素有“美女作家”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6 07:51 , Processed in 0.0506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