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0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最后一袭龙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7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憨憨 于 2016-4-17 22:37 编辑

最后一袭龙袍
      

皇帝这个东东,有人讨厌有人爱,辛亥革命费了很大力气,把人们头上的皇帝搬走了,但是,有皇帝瘾的人还是大有人在。民国五年,袁世凯称帝,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在举国声讨声中一命呜呼。第二年,十四岁的溥仪又被人扶植复辟,激起了全国公愤,南苑航空学校一架小飞机飞到京城上空,从飞机窗口伸出一只手来,向皇宫扔了三颗手榴弹,这是我国第一次“空袭”。小皇帝溥仪,吓得钻到了床底下,这次皇帝登台时间最短,十天挂零,匆匆上台,又匆匆宣布下台。扶植他上台的幕后人物,一时鸟兽散。


    复辟闹剧的总导演是留着猪尾巴辫子的张勋大帅。复辟失败,他遭通缉,情急之下,狠下决心,剪掉后脑勺上的辫子,钻进了外国使馆,躲避风头。但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民国政府对他紧追不舍。怎么办?剪了辩子的辩帅灵机一动,通电全国,宣称,现任总统段大帅跟他一样,也参与了溥仪的复辟密谋。这一招也真灵!段总统投鼠忌器,马上取消对他的通缉,允许他回天津租界的张家花园当“寓公”。

    大难化解,张大帅长长地嘘了口气,他躲在张家花园,不问国事,整天和梨园名伶击节弹唱。三日一堂会,四日一选秀,张公馆成了戏剧中心,偶尔,有几个大清国的遗老遗少,到这里来跟他把酒论英雄。。

    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张大帅六十大寿。京、津、沪三地京昆名角云集张家花园。有前辈名家,八十多岁的孙菊仙,还有众多当红生旦。大家拿出看家本领,争奇斗妍,要在张公馆出人头地。

孙菊仙资格最老,要先上台露一手。张大帅说:“慢着,你是有名的‘孙一捋儿’,到台上,只要感觉不好,就吊儿郎当光‘泡汤’。现在大家爱听刘鸿昇、余叔岩的,你那玩意儿过时了。”孙菊仙陪着笑脸说:“大帅,就让我唱头一出吧,我毕竟在老佛爷那儿唱响过。看我老孙的功夫。行,你叫一声好,不行,那就拉倒。”张大帅扭头不理,一挥手,叫朱桂芳唱头场。


朱桂芳识趣,唱了个《蟠桃会》,蟠桃祝寿,赢得头彩。孟小茹演《打棒出箱》,程继光唱《连升殿》,钱金福演昆曲《出山》,台下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听得如醉如痴,喝彩叫好声,此起彼落。


这时,张大帅特别追捧的旦角王惠芳上场,一曲《穆柯寨》,清歌绕梁,声如裂帛,听得观众痴呆呆地鸦雀无声,突然,一声喝彩声,如暴风骤雨一般。张大帅也“噌”的一下,从椅子上跳上台,差点跌倒台上,幸亏被人扶住。他对王惠芳赞美有加,亲手给了她双份的“戏份”。大帅这才跳下台来,坐到第一排正中间的座位上。


接下来是刘鸿昇的《斩黄袍》和《探阴山》。刘鸿昇是票友出身,台步身段差强人意,他一只脚有点跛,舞姿做功不是他所长。但是,他有一个好嗓子,清脆激越,甜润透亮:高亢处,如华山五峰,峰峰都有风景;委婉处,如黄河九折,折折尽寓情趣。他的戏,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派风格,“一响遮百丑”,他的唱腔,被人誉为“鹤唳九霄”。今天,这位大师级的人物登台,演了两出戏,在《斩黄袍》中唱老生,在《探阴山》里唱花脸。一人两角,真是“凤凰一鸣,百鸟噤声”,刘大师的精彩表演在张家花园里刮起了一阵旋风,也将堂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张大帅满心欢喜,赏了刘鸿昇的老生戏三百大洋,而花脸戏赏了四百大洋。梨园百戏,老生从来比花脸高出一头,自从张大帅这次奖赏之后,花脸扬眉吐气,而敢于叫板老生了。


梅兰芳和杨小楼登台唱《龙凤呈祥》的时候,孙菊仙的冷板凳再也坐不住了,上前又去央求大帅,张大帅在兴头上,好说话,就说,好吧,你接着上。


大帅也不看戏了,他叫来王惠芳,两人转过回廊,来到了后书房。


大帅脸色一变,郑重其事地说:“京城的那些头脑们有什么动态,快给我说说。”


王惠芳花容失色,气急败坏地说:“大帅,大事不好。京城里的头头们都跟你过不去。说你是个铁杆保皇党,袁大头登基有你的份,溥仪复辟是你一手操办的。他们说,现在两个皇帝都倒了台,只有你张大帅还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不解决你这个人,国无宁日。”


“入娘贼,是些什么东西!袁大头,溥仪自做他们的皇帝,我不过是个跑腿的,现在戏演砸了,恶水朝我一个人身上泼。难道他们就没有份!”张大帅暴跳如雷,“我是个保皇党,保皇党怎么啦!‘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我是个军人,军人以效忠为天职。没有个皇帝,效忠个屁?有皇帝总比没皇帝强吧!现在,我什么权力也没有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们总不至于来搬一颗两手空空的人的脑袋吧。”


王惠芳还用话激他:“大帅,你也真是!帝王将相,忠孝节义,在戏台上演一下,给遗老遗少看看,过过瘾,也就罢了。怎么就假戏真做,认起真来了!现在是什么时势?老百姓当了公民,谁还愿意去当皇帝老爷子的奴才。你抱出个皇帝来,压在大家头上。谁会来跟你呀!”


张大帅:“他们说不行,那就算了。为什么还要跟我纠缠不清。”


王惠芳说:“大帅的权力是没有了,但是影响还在呀。像大帅这样的人,‘树起招军旗,便有吃粮人’,当局怎么会放心得下?前天,我到黎元洪大帅府去唱堂会。黎大帅说,在你手上,还藏着一件袁世凯的东西。这件东西如果一旦暴露,不用说判你死罪,就是剐了你也不为过。”


“藏个鸟东西?我一向跟袁大头面和心不和,他能给我什么东西!我一个当兵的,家里不过有几条破枪,看家护院的。他们要,尽管拿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惠芳,你在京城,常去他们家唱堂会,有什么风吹草动,要尽快来给我报个信。””


“你也应该小心在意。北洋大臣的倾轧功夫和革命党人的刺杀本领,你不是不知道的。


两个人在内书房缠绵多时,出来时,孙菊仙已经一曲唱罢,台下叫好声不绝。孙菊仙伸手向张大帅讨赏。殊不知,张大帅刚才高高兴兴,现在的脸色已经变黑了,他一挥手说:“去去去!那边账房里领你的‘戏份’去。”打发他走了。


当晚,王惠芳和刘鸿昇乘一辆车,回京城了。风声紧,人不安。张大帅下令,家里的枪支弹药全部归拢,上交政府。家人一律脱下军装,穿上便装,不再是军队编制,是家里的仆从。管家、厨师、勤杂分配有序。


张家花园,是一座占地二十五亩的豪宅,假山池沼,掩映在花木丛中,洋楼岗亭闭锁在高墙之内。张大帅告诫仆从,平时注意周边动静,外松内紧,静观世变。


一天深夜,张大帅梦中惊醒,花园内一片嘈杂。推窗一看,几条黑影在园中打斗。他拉亮灯火,一道光束从窗户射出,照见那几个不速之客:蒙面黑衣,赤手空拳,与家丁在打斗。蒙面人出手敏捷,步履矫健,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的武术行家,五大三粗的家丁很难靠近他们。蒙面人见内屋亮起了灯光,便从腰间掏出软梯,抛向院墙,蠖曲猱行,越墙而去。


张大帅看得真切,询问护园人。护园的说,刚才听得房内有响动声,赶来看,几个人正在翻箱倒柜,搜寻什么东西。他们眼见形迹暴露,也不恋战,翻越院墙逃了。


张大帅四处查看,房内器具杂物被翻得一塌糊涂,就像被官府查抄了一般。一股酸楚悲从中来,想自己从一员兵丁熬到今日大帅的地位,还没有遭到这样的凌辱。小小蝥贼,胆敢如此不法,真是墙倒众人推啊!想当年,镇南关抵御法军一役,我虽然是个副将,但一举重创法军,足于名垂青史;辛丑之乱,护卫太后避祸西安,被升任为九门提督,风光八面;协助袁世凯小站练兵,便成了北洋军元老。屈指算来,当今像他这样的老资格人物,能有几个?想不到,为了“复辟”一事,葬送一世英名,真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家丁报告:家中的细软贵重之物,被翻得凌乱不堪,但是一件也没缺少,看来,盗贼并不为劫财而来。


不为财,为什么?张大帅猛然想起王惠芳说的话,“你家里藏有一件袁世凯的遗物,这件东西一旦暴露,不用说掉脑袋,就是剐了也不为过。”显然,这几个“盗贼”是受人指使,为这件东西而来。这说明,有人要借题发挥,找到实物证据,问罪于他。这是件什么东西呢?捕风捉影!袁大头会留给我什么东西?事关重大,张大帅告诫家人,今夜遭“盗贼”光顾的事,向外保密,不能透露半点风声。免得搅得满城风雨,使本帅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二天的《天津晨报》,在显著版面报道了张家花园“遭窃”的事。报道还煞有介事地说:“传说,袁世凯死的时候,有一件有关皇帝禅让的宝物传到了张大帅的手里,这些‘窃贼’是不是为这件‘宝物’而来呢?我报将对此事跟踪报道。”这句话极有煽动性。第二天,张家花园门外,各报记者,闲人看客,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都想看个究竟。但是,张家花园大门紧闭,看不见一个人进出。


    这时的张大帅,闭门在家,背手踱步,心慌意乱,像只热锅上的蚂蚁。他叫来一名家丁,出花园后门,骑快马进京,找王惠芳,叫她务必前来张家花园。

    王惠芳第二天凌晨,急急赶到张家花园。大帅说:“我的姑奶奶,我叮嘱你在京打听消息,随时给我报个信。你看,这么几天,我遇上大麻烦了,你却风筝断了线,不见个踪影。快说说,那边有什么消息。”

    王惠芳说:“那边的形势也很吃紧,段大帅这个反皇党,他的总统位子也坐不稳了。看来,你这个保皇党更没有戏了。现在革命党深得人心,孙中山又去了岭南。”

    大帅说“‘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孙中山不到京城来争权力,去边远的岭南干什么?”

    “我说大帅呀,你的脑袋瓜子,要发霉了,怎么这样不领市面!眼下西风东渐,‘岭南开风气之先’。你看,林则徐、洪杨乱党,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哪一个不是从岭南走出来的?你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

    “孙中山在岭南有什么动作?”

    “什么动作?他要办军校,组建军队,誓师北伐,扫平北洋军。前几天,他在广西演讲。演讲完毕,走在桂林街上。有一个老婆婆端了一碗茶水给孙中山喝,突然,她跪了下去,口里高呼‘孙大总统万岁’。你猜,孙中山说了什么?”

    张大帅说:“他当然高兴啦。”

    “你又错了!孙中山说,‘老婆婆,你是在骂我呀。我是专门打倒‘万岁’爷的。现在你称呼我‘万岁’,我不也成了打倒对象?你不是在赞扬,是在骂我呀’你看,孙中山这一番话,是说给你听的。”

    张大帅恼怒地说:“我叫你探听消息,就探听这个?”

    王惠芳说:“我为你探听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消息,人们怀疑你藏了件东西。”

    “什么晦气的东西,弄得我鸡犬不宁!”

“袁世凯登基穿的龙袍!”


    龙袍!张大帅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原来,当初袁世凯要做皇帝,想仿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由北洋军将领准备一件龙袍披在袁世凯身上,胁迫他做皇帝。为此,张大帅化了五千大洋,在上海定制了一件龙袍。龙袍做好,袁世凯临时变卦,他要名正言顺地做皇帝,成立帝制筹备委员会,花了五万大洋,在海外又定制了一件龙袍。袁世凯穿着五万大洋的龙袍登了基。张大帅家的龙袍就闲放在那里,日子长了,也就忘了。袁世凯死后,那件五万元的龙袍,给袁世凯殉葬。现在剩下的最后一件真正的龙袍,就在张大帅家里。因为这龙袍袁世凯没有直接经手,张大帅做梦也想不到,也算是袁世凯的东西。


    “这事好办,明天把龙袍交上去,不就结了。”

    王惠芳说:“事情不那么简单。私藏龙袍,在皇帝时代,是砍头的罪;现在民国了,人们也要问你居心何在,你能担当得起?现在,你把龙袍交上去,只证明你没有那个贼胆,但是,证明不了你没有那个贼心呀。”

    “那怎么办?”

    王惠芳附耳低语,如此如此,可保万无一失。

    不久,张家花园的戏曲堂会又密锣紧鼓开场了。各路戏剧名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唱腔激越,响遏行云,舞姿婀娜,赏心悦目。当京剧大师刘鸿昇再次上台唱《斩黄袍》的时候,张大帅一挥手说:“慢着,我今天叫你们看一下真家伙,”说罢,他叫手下拿出那件真龙袍来,说“这是当年袁大帅登基备用的龙袍,今天刘鸿昇的戏唱得好,这件龙袍送给他了。以后,他就穿着这件龙袍唱戏。”

    最后一件龙袍,就这样成了刘鸿昇的戏装。有人说,这是刘鸿昇暗中勾结王惠芳,演出的一出双簧,为的是谋取这件龙袍。内中原由,谁知道呢?

    不管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刘鸿昇的戏演得更加红火了。人们要听他的“鹤鸣九霄”的唱腔,更要见识这么一件真正的龙袍。可惜,事隔不到一年,张大帅去世,刘鸿昇也撒手西归。有人说,龙袍,怎么能随便染指呢?谁碰上谁倒霉。张大帅身体硬朗,硬是被龙袍生生折腾死的。刘鸿昇正值盛年,刚接触到这东西,就死了。此后,再没人理会龙袍,只有刘鸿昇唱戏时,舞台两旁的对联,人们还记得:“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2#
发表于 2016-4-17 23:34 | 只看该作者
许久没有看过这类故事了,谢谢老师
3#
发表于 2016-4-18 05:59 | 只看该作者
早晨就拜读学习了楼主的故事,长知识增见识,是历史的再现情节跌宕起伏,又像婉转的述说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好文!
早安!
4#
发表于 2016-4-18 06:35 | 只看该作者
孙老师的历史小说,独具一格,一袭龙袍竟演绎出这么曲折的故事来,欣赏学习。
5#
发表于 2016-4-19 15:21 | 只看该作者
一件龙袍,演绎出社会历史巨变的投影和折射!
6#
发表于 2016-4-19 16:05 | 只看该作者
有着别具特色的历史厚重感,对历史有着自己的基础,运用了自己的理解、转变,信息含量大,趣味性强,虽说是小说,但更像一个味道十足的故事。问候先生!
与大家多多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8:26 , Processed in 0.19688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