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3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张生说蟑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7-2-12 21:5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张生说蟑

      张生说蟑

  我姓张,有时候朋友见面,总免不了要开句玩笑:“这不是老张吗?”有的甚至干脆就说:“这不是‘锅台后老张’吗?”东北人都知道,“老张”和“老王”“老赵”等称呼的含义多少有些不同,因为它绝不是仅仅是代表一个姓氏,而且更是“锅台后老张”的简称。而“锅台后老张(蟑)”则是指一种常见的小动物,俗称“老蟑”,也就是蟑螂,学名则叫蜚蠊。

  过去,蟑螂对于庄稼院里的农民们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可以说,蟑螂已融入他们的生活之中。即使在三九寒冬,别的昆虫都已绝迹,它们也照样会活跃在人家的炕席底下和锅台缝里。“锅台后老蟑”一词即由此而来。

  蟑螂成虫可达二至三厘米,全身土黄色或金黄色,食性广泛,尤其喜食油腻、甜食,适应性和繁殖能力极强。过去,农村住的都是土房,土墙、土炕、土灶台,干燥之后容易裂缝,蟑螂们就在这些裂缝里安家落户。白天常常会有一两只偷偷活动,到了夜晚,就会成群结队出来觅食。曾经做过饭、熬过菜的锅台一带自然就是它们活动的最佳场所。了不起的是,在人们的肚子还不能完全添饱的年代,它们却很轻松地解决了“饱”的问题。至于“温”字更不在话下,因为灶台与火炕只有一墙之隔,通过墙的裂缝,它们很容易就能钻到炕席底下,这里就成了它们最理想的过冬场所。
  
  鲁迅曾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蟑螂们轻松地解决了生存及温饱问题,于是乎,它们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起来了。正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真不知道它们的数量究竟有多少。只要清晨起来到厨房一看,就会看到锅台后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大大小小的蟑螂;而在晚上,若是掀开炕席,更能轻易找到数百只它们的同类。有时候,你会在菜锅里发现它们的身影;有时候,又会在睡梦中与它们“亲密接触”。人们想方设法,无论是挥戈上阵,还是设药投毒,都无法限制它们的发展。它们的数量之大,竟和我们“张”姓的人口有些相似(中国人口最多的五大姓氏,有俗语称“张王李赵遍地刘”,而以张姓为首。),难怪人家都要管我们叫“锅台后老张”了。

  当然,还有一个和“张”同音的姓氏:章。为了把二者区分开,习惯上人们总会说成“弓长张”或“立早章”。不过东北的老百姓偏不这么叫,他们还有更巧妙的称呼。因“章”字末笔是一长竖,所以就把姓章的称为“大尾(读作“以”)巴老章”。说到底,这个称呼也与蟑螂有关。

  因为蟑螂繁殖能力极强,雌蟑螂受孕后,常常会把一个绿豆粒大小的卵鞘拖在腹部后面,好像一根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所谓的“大尾巴老章”了。一般情况下,大人们看见了总会马上打死它,这可以说是斩草除根的做法,虽然未免残忍些,但毕竟一举两得,除了这一个,就等于除去了一个家族。(因为一个卵鞘中,少则可以孵出10只、多则可以孵出50多只小蟑螂。)不过孩子们却不会这么做,他们要像猫捉老鼠一样,玩个痛快才行。大概蟑螂也和人一样吧?对孕妇十分关爱。所以,“大尾巴老蟑”并不常会抛头露面。正因为少见,所以弥足珍贵,在玩具奇缺的年代,它们就成了孩子们特有的玩物;好客的孩子甚至还会邀来同伴一起玩耍。

  时下一首流行歌曲,几个小女孩儿用嗲声嗲气地声音唱着“见到蟑螂我不怕不怕啦——”听过之后,不由得哑然失笑:这就是现代的、都市里的所谓“胆子比较大”的女孩儿了吗?在她们的头脑中,是绝对想不到把蟑螂当成玩物是怎样的概念。

  在曾经的年代里,蚂蚁、瓢虫等也是孩子们的玩物,但它们的速度都较慢,可以耐着性子去看、去逗、去弄。不过对于蟑螂就不行了。这东西太快、太精、太灵,一不注意,就会逃得无影无踪。“大尾巴老蟑”拖着一条沉重的“尾巴”,速度慢了许多,所以玩起来才有趣味。如果换成其它“利手利脚”的蟑螂(在东北农村,有了孩子称为“有拖累”,没有孩子或孩子长大了就叫“利手利脚”。),要想不叫它们逃跑,最好的办法就是扯下它们的脑袋。据说,蟑螂是生命力最强的动物,没有头都可以存活七天。我们没有实验过,但至少在玩腻了之前它们是不会死去的。在那个寂寞的年代里,小小的蟑螂也曾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欢乐!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原来的土房大多变成了砖房,原来的土炕变成了砖炕,原来的土灶台也变成了水泥灶台,有的人家甚至还学城里镶上了瓷砖。没有了缝隙,“锅台后老蟑”再没有了生存空间,终于在大部分农家的“锅台后”绝迹了。蟑螂曾与人们甘苦与共,使人恼,使人忧,也带给人们快乐,如今却只能留在和我们张姓(或章姓)人家所开的玩笑之中了。前两天看《动物世界》,竟有一期专说蟑螂的节目。里面提到欧洲的一个花园小区,人们常为清除宠物的粪便而苦恼,后来引进了蟑螂,却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原来,蟑螂不仅因其顽强的生命力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还在人们(当然不是普通的“人们”了)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这样的实际用途。以前倒真是小看它了。

  后来,也是在电视里,这回却是在一档都市新闻栏目中,又看到了蟑螂的身影。原来,在省城,竟有几个小区的居民饱受蟑螂之苦,于是政府出资,开展大规模“灭蟑”行动。据说,“战绩”颇为显赫,许多地方再也找不到蟑螂的影子了。这也是市政府所做的“利民工程”之一了。

  我又一次哑然失笑:难道蟑螂一旦身价上涨,也要进城去“求发展”了不成?在农村,人们和蟑螂斗争了不知有几千年,也没能彻底征服它们。最后还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它们自己才逐渐消失。希望这次“灭蟑行动”真能“人定胜天”,让市民们早点儿摆脱蟑螂之患,过上安心的日子。也希望不久的将来,再没有人会懂得“锅台后老张”和“大尾巴老章”的含义,让它们成为科研的尖兵和除秽的英雄,让那不光彩的过去永远成为历史好了。(水如空)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2-13 08:11 | 只看该作者
这篇写得从容,知识利用得恰到好处。
3#
发表于 2007-2-13 08:11 | 只看该作者
饶有趣味的民俗细节,关于生命和生存问题的细微洞察。杂文,不惜拓展思路,先换形式,走出单一的时评政论和反腐檄文倾向。问候老水,老会员了,继续奉献大作!!
4#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5:36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这篇写得从容,知识利用得恰到好处。


谢武版!
祝新年快乐!
5#
 楼主| 发表于 2007-2-13 15: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黑雪 发表
饶有趣味的民俗细节,关于生命和生存问题的细微洞察。杂文,不惜拓展思路,先换形式,走出单一的时评政论和反腐檄文倾向。问候老水,老会员了,继续奉献大作!!


谢黑兄!
祝新年快乐!
6#
发表于 2007-2-13 16:37 | 只看该作者
可说是信手拈来的好文章,很有意思。
7#
发表于 2007-2-13 23:19 | 只看该作者
一篇很好的昆虫记,新颖,学习了。
8#
发表于 2007-2-14 08:59 | 只看该作者
又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令人耳目一新。
9#
发表于 2007-2-14 22:53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也有哲理,学习了,祝新年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2-15 16:28 | 只看该作者
谢诸位关注!
祝新年快乐!
11#
发表于 2007-2-16 02:30 | 只看该作者
嘿!锅台后老张,翻出点新意来了。

学习你的坚持!
12#
发表于 2007-2-16 10:38 | 只看该作者
有趣又有哲思,好文!拜读了!祝新年快乐!
13#
发表于 2007-2-16 20:51 | 只看该作者
  有趣的感悟和写法。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1 13:48 | 只看该作者
祝各位新年快乐!有好帖早日帖上来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5 10:28 , Processed in 0.0951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