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75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浩然之气说孟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25 1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4-26 09:35 编辑

                                                浩然之气说孟子

  喜欢散文,就去读诸子。而诸子百家中,尤其喜欢孟子的文字。孟子的字里行间,有铮铮铁骨,有浩然之气。

  何谓“浩然之气”呢?《孟子》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就是一种正气。“配义与道。”有了道义,不就是一种凛然正气了吗?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需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

  心有如此浩然之气,笔下的文字,焉能不锐气逼人,酣畅雄肆,喷薄有力呢?

  孟子被史学家,文学家誉为继孔子之后,儒家又一位代表性人物。后人常常以“孔孟”称之。可是,在我的眼里,孔孟的思想,特别是他们的文学作品,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孔子著书立派,穿梭于诸侯国之间,宣扬他的“仁爱”学说,兜售他的“中庸之道”。文字间,多了几分委婉,几分阴柔;少了些许犀利,些许力道。而孟子的文字却是慷慨而淋漓,激烈而昂扬,字里行间充沛着浩然之气。读之,每每让人顿生慷慨之气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样的慷慨激昂,怎能不让人为之动容?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讲究“文人气节”或所谓“士大夫精神”。那就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精神境界吧。或者,我们可不可以看成是“浩然之气”呢?在孟子身上,那种“文人气节”,应该就是“浩然之气”。自屈原始,一直到近代,这种“浩然之气”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当中,流淌在历代文人的血脉里。所以,才有了文天祥的“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所以孙中山才撰联云:“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之说,刚直不阿之人,其文字,一定会浩气长存的。屈原是如此,孟子,也一定如此。文人多有傲骨,有傲骨之人又多为清高,而清高者往往孤独。孤独者只好去“养浩然之气”。唐代陈子昂有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猜想,陈子昂是孤独的,所以才登高台“独怆然而涕下”;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是孤独的,所以,屈原最终投身汨罗江;孔子是孤独的,所以才会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孟子自然也是孤独的,孤独的时候,孟子就去“养浩然之气”。孟子无疑又是睿智的。

  孟子也曾想入仕为官,一展经国济世的宏图伟略。可是,为官不是写文章。官场容不得有傲骨之人,更容不下清高之人。既想为官,又想保持独立人格,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官,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孟子只好去著书、去授徒,把孔子的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只是,他骨子里缺少了儒家那种“中庸”的精神。于是,他与权贵们渐行渐远。用一支犀利的笔,发出了更加不合时宜的声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观点,那些权贵们如何能喜欢,能采纳呢?他逐渐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抛弃了。只是,我却发现了“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民为本”等思想的源头。

  从儒家的核心学说来看,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有悖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纲常,有悖于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又一个集大成者,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了。可是,这就是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一个怀有赤子之心的孟子。

  孟子的骨头是硬的。天地浩然之气,沛然乎心底,时时流淌在他的笔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真理,可以舍生取义。这就是孟子,善养浩然正气的孟子。

  身有傲骨,心怀浩然之气,不肯低下那颗高贵的头颅,却肯俯下身去,面对苍生。这是中国士大夫一以贯之的精神境界。面对权贵,可以大声以告:“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或许,我们可以看成是孟子为官不成的解嘲之言,更多的,我们却从中看出了孟子的磊落与洒脱。而“绰绰然有余裕”的孟子,却无时不对国与民的前途心有戚戚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面对诸侯争霸,弱肉强食的战国时期,每一个人,都会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前途,关注自身的生计与荣辱。虽然“无官守”,“无言责”,但他还是大声疾呼。那种浩然之气,他无法丢掉,整个中华民族都不能丢掉。以至于几千年之后,我们仍然会听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铮铮之言。

  处江湖之远却仍能心系国家,心系天下苍生,这不就是天地之正气吗?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这就是“浩然正气”。“义”就是正气,是真理,是孟子可以为之舍身的东西;“道”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义”与“道”是孟子所谓“浩然之气”的精髓之所在,是漫长历史渐变过程的一种人文精神,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是我们民族的魂。这样一种贯穿于整个历史进程的民族精神,已经成为了那些士大夫,那些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的精神符号。每当民族危亡之际,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徘徊的关口,总会有这样的人,挺身而出,让国人振奋,让民族复兴。屈原、孟子、范仲淹、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鲁迅……

  浩然之气,铭刻在孟子的骨头上,充盈在孟子的肺腑里,也贯注在孟子的字里行间。浩然之气,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气场,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魂魄。

  苏辙曾在《上枢密韩太尉书》里说:“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苏轼之言,我亦深以为然。

  

2#
发表于 2016-4-26 09:36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研讨诸子的确让人感动。嘿……先谢支持。
3#
发表于 2016-4-26 09:43 | 只看该作者
文如汤汤江水,思如碧水泉涌,气如天地浩然,绵密的文字之中发散出君子之气,气量之间更是博大隽永。思孟子,想古人,气节与气度是今人不能逾越的高峰。从文中深思,印证的也更是当世的苍白。老师借古喻今,让人感怀。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26 13:22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4-26 09:43
文如汤汤江水,思如碧水泉涌,气如天地浩然,绵密的文字之中发散出君子之气,气量之间更是博大隽永。思孟子 ...

谢谢木门版精彩点评,辛苦。
5#
发表于 2016-6-15 08:50 | 只看该作者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
6#
发表于 2016-9-20 09:49 | 只看该作者
浩然之气,铭刻在孟子的骨头上,充盈在孟子的肺腑里,也贯注在孟子的字里行间。浩然之气,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气场,更是一种民族的精神、魂魄。
天下文人,傲骨高标也
7#
发表于 2016-11-27 16: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先生的学识令人翘首。
8#
发表于 2017-9-12 14:20 | 只看该作者
深刻!
9#
发表于 2019-10-19 10:47 | 只看该作者
浩然之气透射铿锵铁骨间
天地正气民为贵,苍生有幸
天下为公,大道之行
坦坦荡荡千年唯孟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03:16 , Processed in 0.05916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