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1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怎样理解老子的“報怨以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9 1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怎样理解老子的“报怨以德”
                   袁育才
  很多學者,把“報怨以德”釋之為“以恩德來對待怨恨與冤仇。”我認為老子不是這個意思。
  先来看看“将相和”的故事:
  战国时,赵国名将领廉颇战功显赫,被赵惠文封为上卿。而蔺相如则是太监头头缪贤的门客。
  当时,秦王诈称要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稀世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奉赵王之命,带璧出使秦国,挫败秦王之阴谋,完璧归赵,赵王遂封之上大夫。接着他又在秦、 赵的渑池之会上,力挫秦王的气焰,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右班,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很不服气,发誓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就处处躲避廉颇,避免与廉颇相争。一次蔺相如外出恰巧碰到廉颇车队正在远处,立即吩咐车夫拐弯躲避、
蔺相如的门客很生气,他们对蔺相如说:“我们之所以投靠您,是仰慕你的人品。您和廉将军都是上卿,而他到处说您的坏话,而您却害怕他,处处躲避,这行为连普通人也感到羞耻,我们不想再做您的门客了,让我们走吧!”
  蔺相如竭力劝阻,说:“你们认为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
  门客们回答:“那当然是秦王厉害。”
  蔺相如笑了笑说:“秦王这样厉害的人,我都敢与他对干,羞辱他的臣子,还不惜以血溅来威胁,逼他为赵王击缶。现在我之所以处处躲避廉将军,不是我害怕他。我想: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赵国,是因为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在辅佐赵王。如果我和廉将军争地位,二人不争个你死我活也会相伤。若真的发生这种局面,受害是是赵国。所以,一定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头,只有放弃我个人的面子。”
  蔺相如的话,很快传到廉颇耳中。廉颇非常羞愧,感到自己的境界确实不高,便上门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两人终于和好。
  面对秦王与廉颇,蔺相如碰到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怨”恨,遂用完全相反的两种态度来对待,这就是蔺相如的“报怨以德”。
有人会问:蔺相如这两种决然不同的行为,是爱憎分明的原则,把老子之后蔺相如的的事迹与老子“报怨以德”挂钩,不是过分牵强了吗?
  答: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德”字的理解。《老子》之中,不同场合中之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恩德,与善良之义相近,这是儒家常用的概念;另一种指的是得道的品德。由于历史的原因是,儒家思想对社会所有的人都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很多人不自觉地按儒家思想来解读老子的“報怨以德”。
  故三十八章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一、三个德字是得道之义,第二个德字是恩德之义,此处泛指个人恩怨。故,此八字应释之为“上乘得道之人,不计个人恩怨,因此是按道做事之人”
  什么叫得道呢?说来话长,现仅限于列举与本问题有关的部分,只有两条:其一是“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四十九章);其二是“无私”(七章)。
  根据以上分析,“報怨以德”应解释为“对于怨恨与冤仇,应以百姓利益为重,辩证处理。”
  相比之下,孔夫子的“以直報怨”(《论语?宪问》)逊色得多,因为对于直(解释为正直),不同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得出不同的解释。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7-6-19 17: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1 编辑

  请首行空两格,段与段之间隔一行。重新编辑就行了。在输入法里点成全角,就能达到上述要求,请一试。

3#
发表于 2007-6-25 2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2 编辑

  故三十八章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第一、三个德字是得道之义,第二个德字是恩德之义,此处泛指个人恩怨。故,此八字应释之为“上乘得道之人,不计个人恩怨,因此是按道做事之人”
  此说差矣。第一、三两个“德”就是道德,即道德品质好的人或才能加道德品质好的人,第二个“德”是名词转动词用法,即炫耀、展现之意。因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不用拿出来炫耀或展示,这才是真正有道德品质的人,这才是一个真正道德修养比较高的人。”这句话是老子对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人提出了批评。
  当然了,先生这个解释单独看起来也说得通。但从三十八章全章来看,这样的注解是弄偏了的。先生以为呢?

4#
发表于 2007-6-25 2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2 编辑

  这篇文章例子举得好,推理也比较完整,遗憾的是,对“报怨以德”的德字没有解释到位。我认为,报怨以德的德字,应当注解为“忍让,不计较”才比较准确。因此,“报怨以德”就是“对别人的埋怨或怨恨采取一个忍让、迁就、不计较的高姿态才是正确的”,这句话是老子在给我们谈面对别人的埋怨、抱怨、怨恨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态度问题,是不能以牙还牙的,是不能以怨对怨的。这与我们人类主张的“冤家宜解不宜结”思想是一致的。当然了,对待敌人,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应该采用这种办法了,这是要另当别论的。
  《老子》这本书是本哲学书,哲学就是方法论,哲学就是给我们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因此,注解《老子》始终要围绕着这一主线来注解。
  欢迎袁先生多赐稿,辛苦了,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2 编辑

  我认为版主的解释是传统的解释,吾正因为觉得传统解释有很多弊病,才决计摆脱传统的羁绊,另辟解老的途径。摸索很长时间,才认为《以老解老》能纠正以往解老的欠缺。
  在这过程中,发现过去有不少人也在《以老解老》,但结果并不理想,研究其原因,觉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
  又经过多年的研究,觉得正确的方法就是既要掌握解老的金钥匙————“言有宗,事有君”;又要掌握解老的密码————“正言若反”。
  所谓“言有宗”,指的是老子的每句话,都有其逻辑根据。
  鉴此,对于“报怨以德”应这样理解:德者,道的体现者也,而老子之道,处处讲求辩证之多也,故,德也者,必须体现辩证规律之应用也。
  我不能同意把“报怨以德”解释为“对别人的埋怨或怨恨采取一个忍让、迁就、不计较的高姿态”,而“对待敌人,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应该采用这种办法了,这是要另当别论的”。因为这种解释把老子的道和德的辩证内容抹煞了,失去了老子之道的强大生命力。
  对于朋友之间,能始终按“对别人的埋怨或怨恨采取一个忍让、迁就、不计较的高姿态”处理吗?不能,对朋友,由恶习、不健康思想产生的怨恨,若用“忍让、迁就、不计较的高姿态处理”,就会促使恶习和不健康的思想自由泛滥,结果,这和事佬之所为,轻则“和大怨,必有余怨”,重则既害了朋友,也危害了社会。————朋友之间的怨结的解决,也不能放弃原则处理。
  对敌人,始终不能“忍让、迁就、不计较”码?也不是。例如中国革命,在反围剿时期,双方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即使如此,当敌强我弱之时,也必须忍让、退却,不计较得失。故我党制定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的策略。才取得1-4次反围剿的胜利。
  总之,老子的“报怨以德”,应解释为“对于怨恨与冤仇,应以百姓利益为重,辩证处理。”才符合老子“言有宗”的原则。
  

6#
 楼主| 发表于 2007-7-15 19: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2 编辑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请首行空两格,段与段之间隔一行。重新编辑就行了。在输入法里点成全角,就能达到上述要求,请一试。

        我照版主的要求操作,每段都空二格,提交后,总是不得成功!不知何故?

7#
发表于 2007-7-16 1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袁育才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2 编辑

  你用的是什么输入法?把它点成“智能ABC”试试,将输入法中的半月状图标点成全黑圆图标,敲一下空格,它就能空出一个汉字的空格了,敲两下,就能做到首行空两格了。
  

8#
发表于 2007-7-16 1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7:22 编辑

  你的注解有点专用于政治、军事了,这样注解也可以。但它的适用范围就要缩小了。我想,《老子》是针对人类社会和整个物质世界的,因此,按你那种注解就不太合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16:06 , Processed in 0.06770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