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9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乐的送葬者[原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 2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蓝天。
    红日。
    碧水。
    绿野。
    一九六九年四月底的一天,濉河南岸的柳庄,涌出一队欢乐的送葬者,共二百余人,分四层依次排列:管弦队、歌唱队、舞蹈队,最后是一头黄牛拉着柁(木制,形似东北的雪橇,农民下地放犁耙之用),柁上放一具男尸,被锅底灰染做黑色,胸前有块黑牌,上写八个大字:“死有余辜,遗臭万年”。
     尽管送葬者的服装、性别、年龄各自不同,可是有两点是毫无差异的:一,前胸、后背都印着血红的桃型“忠”字;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除了管弦队和老黄牛外,送葬者一边起舞一边欢唱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
     谁要是反对她,
     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歌声一落,全体送葬者左脚猛踩,朝左后急转身,左手对着柁上尸体猛一指,大有雷霆万钧压倒一切牛鬼蛇神之势。
     队伍在挺进,歌声在旷野回荡,笑纹挂满送葬者的眉宇、嘴角。
     老黄牛拉着柁慢慢行走,不时偷啃路边青嫩的麦苗。
     当人们来到濉河堤下,像是一霎那间寡妇找到丈夫,乞丐讨到肥肉,又像是吃足笑药,笑仙附体——笑容急剧膨胀,送葬者们开心地笑,尽情地笑,拼命地笑,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眯了眼,有的笑弯了腰。
     “嘻嘻……”“哈哈……”笑声飞上蓝天,响遏行云。
     只见河堤上挺立一个笑容检验者,他,姓龙名须,大队革委会主任,柳庄的上帝。三十多岁,体格雄壮魁伟,身穿军便服,左手拿着语录本,右手包着鲜红的绸布,高高举起,像一面红旗。留就朝后梳的分头,目光像地堡喷出的火网,过滤着送葬者的笑容。
    翩翩起舞的送葬者一个接着一个,欢笑着过去了,过去了。被检验过的,长舒了一口气,可笑声和笑容并没有丝毫减弱,仍是常备不懈。
     堤上柳树欢快地轻摇绿枝,枝上鸟儿欢快地鸣唱,清亮的河水欢快地奔流。送葬者的行列欢快地行进。好一幅举世难寻尽善尽美的“欢乐图”。
    龙须开始检验舞蹈队了。
    第一名是老贫农李全忠,白发,黑脸,驼背。
    他有个该死的毛病——笑像哭。
    昨晚,他老人家吞了三碗“忆苦饭”。扳着指头算了三回解放后的幸福,培养好感情后,就对着二闺女的破镜片开始练笑,以求笑得自然,能表现幸福、满足的心情。二闺女也加以指导,教他运动笑的功能,松弛脸部肌肉,闺女还要他回忆一生最愉快的事情和最好的笑话,并要他利用跳舞摆动手臂的良机,和别人互相挠胳肢窝……
     可敬的老人直练到天明“早请示”,事与愿违,越笑越像哭!
     看,他来了,尽力装成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给人的却是哭天喊地的印象!
     龙须,威严地哼了一声,右手一挥,背后窜过两条大汉,扑向了李全忠。
     送葬者们没有半点混乱,仅是脊梁沟里多了一条欢乐的汗溪,笑容也没有受到影响。
     第三个是一位小姑娘,十五岁,叫徐卫红,初二学生,淡眉细眼,扎着两根“小刷把”,绿格布褂子上的“忠”字,艳似霞,红似血。凭笑,在整个送葬者的行列中她应该是冠军,真诚的笑容达到顶点不说,眼角上还挂着两颗晶莹的喜泪呢。
她是柁上那个死者的亲闺女。
龙须眉毛拧成麻花,右手一挥,大汉们又扑向徐卫红……
夜,星月无光。
    柳庄死一般静。村外柳林里传来“哎哟鸟”的叫声。它是淮北平原一种奇怪的鸟,据说很久以前,它的父母被魔鬼骗去吃掉了,孩子们想念双亲,整日“哎哟、哎哟”地啼叫。其声极其悲惨,易使人回忆自己的不幸,怀念自己的亲人。
    柳庄深处一幢孤单的草房里,雪亮的汽灯下,徐卫红笔直地跪在石膏像下,低着头。她背后挺立两个大汉。
     龙须双眼圆睁,牙齿挫得“咯咯”响,“啪”地一个耳光,带着风声飞向徐卫红。
     徐卫红仰面倒下,马上又爬起跪好。
     又一个耳光打去,姑娘爬起,栽倒……
     殷红的血,从鼻孔、嘴角一滴滴、一滴滴落在她胸前的“忠”字上。
     龙须打疼了手,又“呼呼”挥起皮鞭。
     我们的卫红多么坚强啊,尽管她的腰已无法挺直,双膝还没有离开地面,脸已经青紫,肿得怕人,可笑容并没有减退。两道细眉快乐地跳动着,笑盈盈地说道:
     “哈哈,俺大(父亲),不,反革命分子胆敢反对红太阳毛主席,罪该万死,他受到无产阶级专政的制裁,是……伟大胜利,俺从心眼里高兴啊,龙主任,俺没哭,哈哈,俺的眼泪是笑出来的啊,哈哈……”
     隔壁传来李全忠夹杂着哈哈的惨叫声:“俺没有同情他(徐卫红爹)啊,哈哈,毛主席毛主席啊,旧社会俺打了三十年长工,没有你老人家,哪有俺的今天,哎哟,俺有胶鞋,哎哟,俺有热水瓶、雨伞,笑都来不及,咋会哭?哈哈,俺没同情他啊……”
     屋外,“哎哟鸟”凄惨地叫。屋里,徐卫红还在真诚地笑。
     龙主任打谁谁笑,是他有神奇的法术吗?
     这要追溯到一九六六年。他从天安门广场受检阅回来的当夜,就在柳庄刷出大标语(每个字直径一米五):
    “巍巍泰山能搬走,
     滚滚黄河可断流,
     要问我力量哪里来?
     毛主席握过我的手!”后面是二十四个感叹号。
     整整一个月,远近三十里的革命群众飞奔而来争握龙须的手,分享伟大的幸福,人们常排六七里路的队,从夜晚握到黎明。后来,他当上“卫东彪兵团”司令,就用这双手举旗夺权,任意殴打无辜,把一片清平世界闹得鬼哭神嚎,鸡飞狗跳。这双手打人有功,杀人无罪,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双铁掌下丧命!被打者要笑,否则就是不忠于……他打死人拖尸游街、批斗不说,还要让死者家属、好友甚至全村人载歌载舞地送葬。笑者,赠红宝书一套,哭者,哼哼,同情反革命,不实行铁的手腕还行!龙主任把这一阶级斗争新手段,叫做“忠心检验法”,即将推广全县。
    几年来,这双手一直用红绸包裹,从未敢洗,每当回忆当时的幸福情景,龙须总是命令村民和他一起山呼万岁,涕泪交流。不哭,说明你不激动,又要批斗十二场。此时,他扬起长满黑毛熊掌般的右手,厉声吼叫:“说,你哭,是谁的指使?交出后台,你为什么同期你反革命的父亲?”
    皮鞭在飞,鲜血在流,徐卫红在笑。
    第二天,又一队欢乐的送葬者载歌载舞涌向濉河堤,老黄牛拉着柁,柁上横两具尸体:李全忠饱经苦难的脸上还是那哭一般的笑,初生的太阳笑盈盈地望着徐卫红,鲜血遮住了她脸上的青紫色,红艳艳的,像五月的石榴花。
徐卫红坟的对面,有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包,长眠着一个两岁的小姑娘。
    一九四二年四月,日寇突然包围了柳庄,机枪顶着胸膛,刺刀压着脖子,命令柳庄人微笑——皇军要拍摄一张反映“中日亲善”的照片。
    人们一个个紧握铁拳,怒目而视。
鬼子无奈,便拖出这个两岁的小姑娘,给她饼干,挠她的胳肢窝……镜头对准了,小姑娘小嘴一咧“哇”地哭了起来。
    她被抛上天空,落在刀尖上。柳庄人把她视为自己的骄傲——可敬的孩子,没学会爱就学会了恨!仇恨敌人,是拓荒的野火,新世纪的曙光。暴秦、日寇、蒋匪,一切压迫人民愚弄人民的反动阶级,都是在仇恨之火中被焚死的。恨敌人,是人类的本能,是我们祖先最丰富的宝贵遗产,可是今天,柳庄人含着真诚的笑容,把这一美德埋葬了,埋得那么深!
    那圆圆的笑窝,便是奴隶真正的墓坑。
欢笑原本只属于胜利者,如今被抢空所有财富的失败者,竟然也有了经久不息的笑,实在是一种伟大的胜利,新兴的文明!
    徐卫红死了,没有陪葬的衣物,甚至一把木梳、半面小镜,只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在庆祝“九大”闭幕的村民大会上,龙须再三强调:“只有年年月月天天时时刻刻大搞、特搞阶级斗争,抓到阶级敌人,才算忠于毛主席和他老人家的接班人林副统帅,否则就是不忠,我们要和不忠的人做拼死的斗争!"
        散会的当夜,徐卫红和几个同学在每一户社员的窗户外潜听,要抓攻击红太阳的坏蛋。天亮时,她们在大队的“请示台”前突然发现了一条最为恶毒的反动标语(恕不照录)。同时,徐卫红发现不远处有个人影。小卫红奋勇当先,一把抓住那个人,竟是自己早起拾粪的父亲!
    徐卫红三岁死了娘,是父亲尿一把屎一把,好不容易把她拉扯大,但是,为了表示忠于毛主席,她勇敢地告发了父亲……
    其实,她死后也不知道,这条攻击红太阳的标语,竟是龙须主任自己写下的。
不久,龙须就因为抓的阶级敌人多而当上县革委会副主任,后来又当上“党的十大代表”。
    那一天,柳庄人载歌载舞涕泪交流欢送他去北京开会。徐卫红、李全忠坟前的柳树,也欢快地摇着绿枝。只有那该杀的“哎哟鸟”,还在“哎哟哎哟”地惨叫。


                    一九七九年春写于安徽宿县,夏修改于芜湖



   (二十八年前,我写下两篇小说——《欢乐的送葬者》及《幸福的家庭》,寄给安徽一家杂志,编辑直言:“在中国除了台湾,没有那一个杂志会发表你这稿子”,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情,寄给《安徽文学》杂志主编江流先生,江先生回信大加肯定,但由于当时的形势使然,《安徽文学》也不能发表,后来,《安徽文学》以内部文学资料的形势印刷了若干万份,得以在社会上流传。这本《资料》,共收入三篇小说,一篇是江英的《夜话》,另外两篇《欢乐的送葬者》、《幸福的家庭》都是我的。一九七九年暑假,江流先生在合肥对我说:“我们印刷你的小说,是想给历史留下一面镜子。”我顿时激动、汗颜。
   从此,我由写诗歌改为写小说。确实是由于江公鼓励使然。
   不久前,在网上突然看见江流先生的日记,有“(1979年)7月18日,星期三,下午上班,曾晤徐善新”等语,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现在,有着云一样洁白头发的江公已经作古,他当年扶持的青年——我,也已经快要老了,却没有写出好的作品,今天,特将旧稿以《安徽文学》当年印行的内部《资料》原文,不加修饰,发在这里,以纪念江公!)


   作者简介:徐善新,男,安徽灵璧人,1953年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已出版一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现在海南出事专业文学创作。
2#
发表于 2008-1-22 19:35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善新先生!请先将版面整理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22:57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善新先生!请先将版面整理好。


__________________
田瞳
————————————————————————————------
不好意思,我怎么也整理不好版面。整理好了,一发出去,就又不行了。
4#
发表于 2008-1-23 15:18 | 只看该作者
显示器左下角有个半圆形“月亮”标记,在那儿点一下,即变成圆形“太阳”。而后排版,即可成功。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22:3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不行啊,我排得好好的,一发上去就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6 00:07 , Processed in 0.16694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