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1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浅谈《老子》中的养生之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 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为“万经之王”的《老子》一书,不仅蕴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含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奥义,在古代,已有河上公、吕洞宾、葛洪等人从养生方面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和注释。笔者在读《老子》时,特别留意了一下谈养生的章节,概括而言,我觉得有三点养生之道值得研究者重视。
  首先,什么是养生修炼之道?老子以及后来道家的代表人物都讲到,体道之士要通过一定的修炼过程达到“真人”或“圣人”,但怎样的修炼之道才是合理的呢?《老子》第三十三章用六句话简明扼要地点明养生修炼的“六步功法”: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知人德才、察物体性的人只能算有智慧,只有了解自己德才过失的人,才算明白。君子之德,不可只显露外在的机智上,而应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邪思妄念,这才能自明。
  2、“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能胜过别人的人,不过是强壮有力,只有能主宰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自我控制是体道之士降念定心、凝神入静的主要功法,一念不纯,心地松动,多年苦修便会付于一旦,“自胜”才能意志坚定,将修炼进行到底。
  3、“知足者富。”只有知足知止,才能常感康富满足。修炼者必须看淡世情,视功名货利为身外之物,寡欲自守,澹泊自安,才能返朴归真,内心充实。
  4、“强行者有志。”在正确的道路上,能坚持不懈,始终如一,逢磨难而不改初衷,遇艰险而自强不息,这样才算有志。
  5、“不失其所者久。”天上地下唯道独尊,大环宇内唯德可贵,唯有修道建德,复己天真本性才是应止之所、长居之地。“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世俗的向往是靠不住的。
  6、“死而不亡者寿。”形体虽死,功绩不灭,真正修成正果,便与天地为一,与造化同寿,与道合真。
  修道者只有坚持这六步功法,才可达到天真纯素、体性圆明、心若明月的真人境界。老子也清楚这样的“真人”实在太少,把修道者分成三等人,上等之士天性纯全,闻道“勤而行之”。天性半备的中等之士,虽能略知奥妙,但半信半疑,若行若止,“若存若亡”。天性全被七情六欲蒙敝的下等之士,只想贪享世味,追逐名利地位、金钱美女,其心其行,背道而驰,他们闻知恬淡无为的大道,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其次,修道者怎么看待生死?“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生生之厚。”意思是说,人出生入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顺自然而生息,无病无灾,享尽天年而亡的十分中有三;因先天不足,体质较差或生病伤残而未尽天年的十分中有三;因恣性纵欲,贪色好酒,追名逐利,生活奢侈,享受过甚而亡的亦十分之三。而精于养生之道的人,十分中只有一分。这些人“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老子所讲的善摄生者,恬淡无为,少私寡欲,体性圆明,物我一体,无所不容,大慈大悲,德行极高,善良的精神感应天外,勤因修炼达到上乘功夫,具有某种特异功能控制身外生命的意念及行为,所以他们能陆行不与兕虎遭遇,入军不被甲兵所伤。老子对修道者寄予的美好愿望,成为了后世道家超凡脱俗的有力证据。
  再次,得道真人是怎样的状态?第五十五章中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终日号而不嗄,和而不至。”意思是说,得道真人,气足神往,身体健康,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自我控制,邪魔不入,百病不生,体格柔和,动静自如,无思无虑,如初生婴儿。毒虫见了不刺,猛兽见了不扑,恶鸟见了不抓。虽然骨嫩筋柔,握持却很牢固。虽不知男女交合之事,而阳物却常常勃起。这是因为他的元精、元气、元神析为充沛。他终日号哭而声不哑,这是因为他先天元气淳和之故。另一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逍遥游》里对得道真人有着更生动传神的描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庇疠而年谷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熟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从这描述中,可以感受到姑射山的真人们的确是超凡脱俗,长寿不老啊。
  历代关于《老子》中养生之道的论述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这里,我仅仅记下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以期与朋友交流。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1-22 1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与众雷同,没有读懂《老子》多少。完全是按自己的需要来解读《老子》。说老子是道家的鼻祖,那是后世封的,老子本人根本不知道。道教抬老子出来完全是利用。而老子根本不主张唯心和神化的东西,把《老子》的“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神化了,这可是欺骗哟。谁见过这样的人?根本不能这样解“修炼达到上乘功夫,具有某种特异功能控制身外生命的意念及行为,所以他们能陆行不与兕虎遭遇,入军不被甲兵所伤”。
  道教之所以不能兴旺发达,原因就在于神化(神化等于欺骗)和不切实际(不诚信不诚实)。任何欺骗只能骗一时不能骗一世,任何不诚实最终都要暴露。老子对此持严厉批评态度。
  不管怎样解读,始终要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否则就是错误。老子是一个最实事求是的人。遗憾的是人云亦云、主观臆断,而不用事实验证。所以,有很多人研读《老子》几十年,门都没有入到,一知半解者太多。

3#
发表于 2008-1-22 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与众雷同,没有读懂《老子》多少。完全是按自己的需要来解读《老子》。说老子是道家的鼻祖,那是后世封的,老子本人根本不知道。道教抬老子出来完全是利用。而老子根本不主张唯心和神化的东西,把《老子》的“陆...

  养生可以,但不能神化。道教就把老子吹起活了160多岁。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 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回照版:读《老子》怎么读?我也读了多年,一直认为只是读出了点皮毛。但读的目的是什么?死读书?吊书袋?如果只是注解《老子》,你大可忠实于每个字有出处,但历代多少注家都有不同的解说,你能说你的就是正确,别人的就是缪误?
如果一个人只是死读书,读到最后最多也只是一个学究气十足的书呆子。我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只是自己的认识而已。我也不强不知以为知,引用老子的话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5#
发表于 2008-1-23 12: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把《老子》本意搞清楚了,才能发扬光大。否则,难免不误入歧途。
  我的注解是不是正确,由众人评说。望你继续,但愿有所突破!不好意思,打击了你的积极性,权当我胡说八道,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祝取得成功!

6#
发表于 2008-1-23 16: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版主说话也太武断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16: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最初由 照直说 发表
  把《老子》本意搞清楚了,才能发扬光大。否则,难免不误入歧途。
  我的注解是不是正确,由众人评说。望你继续,但愿有所突破!不好意思,打击了你的积极性,权当我胡说八道,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祝取得成...

如果弄不清文意,我怎么敢在这里说话啊?
说实话,我从1993年看到《老子注解》就一直对这本书感兴趣,间断性地读过多遍,也参阅了不少注家的解说,现在计划写十篇文字,总题是《我看<老子>》,基本已写完。发在这里,是想听听大家的建设性意见,如果仅仅文字上来较真,我也来给你在这里作注如何?

8#
发表于 2008-1-23 2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柯英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我的回复就是我的意见。
  不知你读了那些注解版本感觉如何,对他们的注解有何评价?
  至于我的注解,你完全可以大胆的指出我的错误。我与你一样,到这里来也是看反响的,证实自己的是对还是错。不好意思,我的话很直没有留余地,请你大量或不理我。

9#
发表于 2008-1-23 2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龙女刚对老子感兴趣,还处在体会原文,注释的阶段。两位都是我的老师,读了你们的文章,让我加深了对老子的理解。
对于圣贤之论的理解,自古以来争论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疑,包容,交流愉快,是读老子的收获,也是我们的本意。

10#
发表于 2008-2-24 14:0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6:56 编辑

本身对这种经典的解读就是见仁见智的.
有一点好象有点争议:中国的万经之王应该是<易经>?但我没有深入研究过.

11#
发表于 2008-5-21 13: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2#
发表于 2008-5-21 13:25 | 只看该作者

快乐阳光来了

修道者只有坚持这六步功法,才可达到天真纯素、体性圆明、心若明月的真人境界。

作到很难的
13#
发表于 2008-5-26 14:39 | 只看该作者
有争议的文章,好。如果评者一边倒,那才有些不正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3 05:51 , Processed in 0.04801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