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杜陵诗卷是图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次,跟一川商结识于酒场,问起他的家乡,他自豪地背出一首杜甫的《剑门》:“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廓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听他这样一描述,我们顿时感到地图册上那个抽象的地名马上变成得有血有肉,有姿有态。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因为杜甫诗歌的魅力便很快找到了共同话语。
  经常外出旅游的人大概都注意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但凡解说一个名胜的来头,总少不了引述某朝某代某诗人怎么写。哪处胜迹若找不到几句标志性的诗词,即便风景殊美,但总是少了些滋味,多了点苍白。就像说起泰山,我们总会想起杜甫的《望岳》,说到寒山寺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说到黄鹤楼、峨眉山想到李白的《凤凰台》、《峨眉山月歌》等一样,一卷全唐诗,就是一部诗意的中国全图。今天的旅游业正好讲究文化的包装,翻开各地的介绍文字,多少总能找出几句很有特征的古诗阐述。经典的诗歌,已经成了中国每一处风景名胜的文化名片。
  在唐朝诗人中,一程山水一船诗的诗人比比皆是,行踪万里、漂泊流离的杜甫更是行程广阔、诗歌数量居多的诗人之一。他诗风严谨,有“诗史”之称,他的现实主义诗歌更加注重事事有来处,一生所经所历之处无不挥毫纵笔,留下他思想与情感的痕迹。我没有统计过杜甫的诗歌有多少讲到具体的地名,也不知有多少诗正被今天的旅游产业拿作包装,从他现在存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和他漂泊流离的行踪来看,不论是纪行诗、咏怀诗,还是即事诗,咏史诗,诗歌内容几乎都坐实在具体的某个村落、某座山川、某条河流、某处战场……他的许多诗歌题目就锲入地名,如《登兖州城楼》、《望岳》、《登岳阳楼》、《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石壕吏》、《羌村三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草堂》、《曲江》、《清江》等等,从秦州至同谷、成都的纪游诗,干脆只是一个地名,如《五盘》、《石柜阁》、《桔柏渡》、《剑门》、《成都府》……试着把这些地名一一在地图上标识出来,大致可以看出杜甫一生的游踪来:青年时代的杜甫正值盛唐气象,他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是名诗人,父亲杜闲是兖州司马),二十岁时,英气勃发的杜甫远游吴越(今江苏、浙江),而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后到洛阳,长安,与李白、高适相识后,又同游单父(今山东单县)、兖州(今山东兖州)、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在长安科举落第后,开始漂泊流离、居无定所的岁月,先后流落到陕西的凤翔、华州,后到秦州、同谷,最后入成都,定居在西郊浣花溪草堂,后又避难到梓州、阆州、汉州(今四川三台、阆中、广汉),后又到过乐山、宜宾、云阳、奉节、湖北荆州、公安、岳州、潭州、耒阳等地,最后客死在洞庭湖东岸的一只船上。
  今天读按“诗”索景去读杜甫的诗歌,只要诗人写到的地方,那地方似乎就倾注了一份让历史顾盼生辉的美妙。如《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古今写泰山的诗不尽其数,而让中外游客能记住的也许只有杜甫这诗中的一个名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司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从诗行间,仿佛能望见一千多年前诸葛祠松柏环绕、芳草萋萋的景象,诗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又如“隔叶好音”,让后人吟哦不息。还如《登岳阳楼》、《丽人行》、《登楼》、《咏怀古迹》等,每至对应的名胜古迹处,总见有其中名联镌刻显眼处,招徕诸多游客目光,沉淀为一种代代相承的文化因子。
  杜诗中的地名也是他生命与精神的寄托,但凡写到的地方,哪怕只是路过即兴而作,都包含了诗人的鲜活思想和真实情感。如:《九日蓝田会饮》:“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这是杜甫寓居陕西蓝田时,重阳节与友相聚,兴致勃发多喝了几杯,忽然感伤秋景,悲从中来,却看蓝水玉山,秋景堪观,又转悲为欢,且趁生命尚存,将美景仔细赏玩。在杜甫诗中,许多地名直接入诗,仿佛是他生活与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只是随口吟出自己的生命体验。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时隔一千三百多年,我们今天读起这些诗歌,却没有一点“隔”的感觉,反而因为这些情感或审美趣味坐落到实处倍感亲切。从杜诗可以感知到的地名中,我们能真真切切想像一个诗人鲜活具体的生命踪迹和思想情感,能体验到杜夫子紧贴中华大地撰写的每一行沉郁顿挫的字迹。那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因了诗人的点化,马上鲜活生动,亲切可感,看上去格外有了些耐人寻味的内蕴。宋人林亦之曾评杜诗说:“杜陵诗卷是图经。”此话诚信。
  在唐诗里浸润久了,每至杜甫到过的地方,我都感到有一种印证什么、相认什么的感觉。实事上,杜甫、李白等古代圣贤们,已经以他们卓越的才华赋予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种诗性,只要那地方有人类延续,这文化的血脉必然会源远流长。
                              2008/ 2/29写就  3/1夜改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8-3-1 0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34 编辑

唐诗中时常出现地名和节令是一个非常鲜明的特色,这里以杜诗为例做个分析,以期与朋友们交流。

3#
发表于 2008-3-4 2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34 编辑

写这文章,是该担任版主呵。这个版面还没版主呢。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6 1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34 编辑

谢谢如来赏读!这个版块有点冷清,请多支持!

5#
发表于 2008-4-5 2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1:34 编辑

在唐诗里浸润久了,每至杜甫到过的地方,我都感到有一种印证什么、相认什么的感觉。实事上,杜甫、李白等古代圣贤们,已经以他们卓越的才华赋予了许许多多的地方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种诗性,只要那地方有人类延续,这文化的血脉必然会源远流长。
写这些的确是你的长项!我也跟着受益不少。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7:01 , Processed in 0.04555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