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3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慷慨激昂说《无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8-16 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何足道哉 于 2016-8-16 14:20 编辑

  慷慨激昂说《无衣》
  
  读《诗经》,我们往往总是把目光关注在那些讽刺诗,爱情诗上面。特别是那些描写两小无猜、两情相悦,苦苦追求、苦苦等待的诗句,自然、清新,委婉而凄美,让人过目难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读这样的诗句,总是会被吸引,被打动。不得不去感叹,不得不去沉醉。古人文笔之委婉,心思之细腻,情感之丰富,似乎更胜于今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青青子衿,悠悠我思。”悠悠的情思,在一部《诗经》里,在几千年的灿烂文化里,至今还袅袅有韵。
  
  青春年少时,读《诗经》,总会沉醉在那些唯美的诗句里,穿越千年,去寻找那《诗经》的窈窕淑女,去体味那种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美。
  
  如今,坎坷半生,风霜尽尝而两鬓苍苍矣。再去读《诗经》,就自然而然地发现了另一种美,一种蕴含在战争诗里的苍凉沉郁之美。那些描写战争的诗篇,在《诗经》里尽管数量不是很多,篇幅也不长,却依然具有一种委婉之美,同时兼具苍凉沉郁。其韵味,其情致,其美感,当不在爱情诗之下。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爱国主义诗篇,讲述的是秦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兄弟之情。这首诗是军中的歌谣,是战斗的号角。铿锵复铿锵,激昂更激昂,反映了秦国兵士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战斗精神。
  
  读这首诗,我们首先会被诗中那洋溢着的爱国情怀所感染,也会被诗中那些经典的诗句所吸引。“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因为经典,所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两句中的“袍”“泽”已渐渐成为军旅兄弟情义的代名词。这首描写战争题材的诗篇,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战争诗的影响,可见一斑。“与子同仇”,不就是“同仇敌忾”的母板吗?
  
  这首诗格调高昂激烈,诵读此诗,不禁为诗中火一般燃烧的激情所感染,那种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令人心驰神往。朱熹在《诗集传》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性厚重质直。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这首诗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确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可以想像,在秦王誓师的时候,此诗犹如一首誓词;对士兵们来说,则又似一首动员令。我们似乎看见一队队士兵列队前进,踏歌而行,意志坚定,气势如虹,不可阻挡。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说起战争诗,人们很自然会想到唐代的“边塞诗”,宋代岳飞、辛弃疾等人的诗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些诗词,铿锵有力,气冲斗牛。读之,每每让人慷慨生哀,有泪如倾。然而,吴闿生在《诗义会通》里却说《诗经》里的《无衣》“英壮迈往,非唐人出塞诸诗所及”。今读《无衣》,品味再三,始信吴氏所言非虚焉。
  
  描写战争,总是充满了爱国情怀,总是充盈着昂扬向上的精神,让人壮怀激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杀敌报国,马革裹尸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文学创作中,也应该是一条主线。像爱与恨,情与仇一样。战争,总是与发展和毁灭相伴相生,总是与爱和恨,交织在一起。战争的诗篇,总是那么慷慨淋漓,那么悠悠不绝。
  
  与其他文学题材一样,战争诗也是有其源流可追溯的。自《诗经》的《无衣》始,历朝历代,反映战争题材的诗词,就未曾沉寂过。在漫长的文学创作中,涌现出不少杰出的边塞诗人和佳作,如《楚辞》中的《国殇》,汉代李陵的《别歌》,汉乐府《战城南》,王粲的《从军行》,南朝的鲍照,以及之后大家非常熟悉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到了南宋,关于战争,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几乎达到了一个高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个文弱女子,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吼声,不由得让人对那些充满了忧国忧民情怀的爱国诗篇,另眼相看,不由不去关注,那些战争诗篇的背景。
  
  生逢乱世,国破家亡,生灵涂炭,壮士当慷慨赴死,战场杀敌;文人理应用笔做戈,在字里行间发出激情的呐喊。因此,我们才会有那么多关于战争,关于爱国的诗篇可读。这一切,似乎都源自于《诗经》,源自于那首不朽的《无衣》。
  
  毫无疑问,《诗经》为边塞诗开辟了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学传统,后世诗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并加以发扬光大,写出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只是,遍读唐诗宋词以及之后的元曲,总觉得那些关于战争,关于爱国的诗词,慷慨有余而蕴藉稍显不足。与《诗经》上那些无名的诗人比起来,高适、王昌龄也好,岳飞、辛弃疾也好,他们的战争诗,多少有些锋芒毕露,悲情外泄了。多了豪放少了委婉;多了悲愤少了温情;多了呐喊少了凄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小雅•采薇》里一个著名的句子。知道这句诗的人当不在少数,可知道这两句是描写战争的诗句,恐怕不多。是啊,这样的诗句,怎么会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呢?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或者,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或者,我们还可以想象,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一首关于战争的诗篇,会引发这么多的联想,这岂不就是《诗经》的魅力之所在,岂不是《诗经》里面战争诗的那委婉悱恻的美吗?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后来的战争诗句,无出其左右者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那样深情而无畏;“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又是那样无怨无悔,同气相求。在一首战争诗里,款款深情与慷慨赴死如此完美表达,岂不令人荡气回肠?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最美的战争诗。
  
  

2#
发表于 2016-8-17 23:48 | 只看该作者
   不同年龄段欣赏的东西必然不同,感触更不一样。全文围绕《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论述,表达了这首战争诗无与论比的美__它的深情而无畏,它的无怨与无悔,同气相求。简直把那种生死与共,慷慨赴死的战斗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

    深有同感,特别是看《我的团长我的团》那位团长一边在境外原始森林中与日军快速周旋,一边高声吟诵这 首诗经时,简直热泪盈眶。
3#
 楼主| 发表于 2016-8-18 06:43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6-8-17 23:48
不同年龄段欣赏的东西必然不同,感触更不一样。全文围绕《诗经》中的《秦风•无衣》多角度多层面地 ...

谢谢梦儿来读,问好。
4#
发表于 2016-8-19 17:13 | 只看该作者
古今结合,纵横驰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我需要再三品味《秦风•无衣》
了.......
5#
发表于 2016-8-20 12:27 | 只看该作者
读诗经多半关注那些爱情,楼主关注的生僻,但确实是被人们忽略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13:46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6-8-19 17:13
古今结合,纵横驰骋,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我需要再三品味《秦风•无衣》
了.......

谢谢幽兰来读,谢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20 13:47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8-20 12:27
读诗经多半关注那些爱情,楼主关注的生僻,但确实是被人们忽略的

谢谢来读。
8#
发表于 2016-8-20 16:15 | 只看该作者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何版慷慨激昂说《无衣》,针对目前国际形势的紧张,对激发国民爱国主义热情很有教育意义,读之不禁受到强烈的感染。
9#
发表于 2016-8-21 08:50 | 只看该作者
待慢慢品读……
10#
发表于 2016-8-23 1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23 10:16 编辑

战争于《诗经》似乎更多,就连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意也是出自战事呢。《天衣》之作更显悲壮,战我战,兴与兴,同仇敌忾之感。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3:43 | 只看该作者
江岸晴天 发表于 2016-8-20 16:15
这首诗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何版慷慨激昂说《无衣》,针对目前国际形势的紧张,对激发国民爱国 ...

谢谢朋友来读,谢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3 13:44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8-23 10:14
战争于《诗经》似乎更多,就连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意也是出自战事呢。《天衣》之作更显悲壮,战我战 ...

问好木门,谢谢点评。
13#
发表于 2016-8-28 01:1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版版佳作,深夜问好!
14#
发表于 2016-9-1 08:27 | 只看该作者
写情爱易被大众接受,因为跟每个人都有关系,但不容易写出高度和深度。写家国天下的,这好象与大众平凡人远了一点,少有关注,不过我喜欢,好文章,学习,问好,握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6:35 , Processed in 0.05717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