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揭开《面纱》,寻找通往宁静的道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3 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一部搁置了许久的电影——《the painted veil》(面纱)。看这部电影最大的动因,是原著的作者毛姆。喜欢毛姆的小说,细节丰富,有时也非常影像化,《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刀锋》、《彩色的面纱》个人认为都是佳作。电影《面纱》就是改编自小说《彩色的面纱》。在序言中,毛姆称小说最初的灵感得自于但丁《神曲》炼狱篇中的诗句——碧娅(Pia)是锡耶纳的贵妇,她丈夫怀疑她红杏出墙,把她关进马雷马的一处有毒瘴的废宅中,之后又把侥幸没死的她从窗口扔下去。画家罗塞蒂的名作《碧娅》画的就是这段哀艳的故事,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莎翁的名作《奥赛罗》。小说是毛姆1919-1920年期间在中国游历四个月后写成的,是根据旅途中听到的一个故事进而创作的。书名则来自雪莱的十四行诗:“别揭开这幅彩幕,它被活人称为生活/虽然上面所绘的图景显得很不真实/只不过是以随随便便涂刷的彩色/来摹拟我们愿信以为真的一切东西”。也许,和周遭的其他事物一样,爱情、婚姻中也覆盖着不真实的彩色面纱。然则,唯有揭开这层面纱,才能突破表象,达到心灵的契合,找到一条通往宁静生活的路。但是,并不是每对恋人或夫妻都有机会去揭开这层面纱。看到面纱后面的东西,是需要机会、勇气还是智慧?很多时候,我们始终生活在面纱之外。

  电影的节奏细腻流畅,在诗意的镜头语言、朗朗带点爵士味道的钢琴曲中,不动声色地在美的感受中向你讲着故事和道理。开场不久的一个场景。远景是桂林山水,烟雨蒙蒙,近景是男女主角在歇脚。头顶是磅礴大雨,脚下是泥泞的道路,两人的目光绝不相交,潮湿的空气中只有沉默。远近两个空间,一个朦胧,带着诗意,一个却只有现实的沉重与疲倦,都融入一个画面中。正像中国写意的桂林山水,与带些伤感的异国情调的钢琴主旋律,始终和谐地贯穿于整部影片中。
   
  接着,影片与叙述+插叙的方式,交待了缘由,展开了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个背叛、重建和救赎的故事,但其中有许多台词却耐人寻味,想是本子好的缘故。小说已然很好,电影的处理自有诗一般的意境,只是,是首轻缓淡然的诗,随镜头慢慢地前行:
伦敦。一个渴望爱情的美丽女子Kitty,在舞会的优雅乐曲中出现,被男主角Walter爱的视线注视着,却毫无察觉。礼貌地接受邀请共舞了一曲。但显然,她并不爱他。

  Walter,一个细菌学博士,因为马上就要被政府派驻到上海,在第二天就向她求婚。求婚的地点是花店,这个丝毫不浪漫的男人非但不买花取悦Kitty,还非常诚实地表示自己不觉得花有什么美的。也许是现实的年代摆布,也许是家境的变化左右,母亲怂恿背后的势利和无情让Kitty失望地逃避到了婚姻中。夫妻俩立刻就到了上海,搬进一栋漂亮的小洋房里。Kitty发现这个成了自己丈夫的男人仍如婚前一样,彬彬有礼,仿佛不愿冒犯她一般,除非自己主动要求,否则就静静地坐着读细菌学的书或处理文件。而主动要求的结果不过就是陪她打打牌,听她说说话,但是从来很少说出她所期待的话。

  她期待的爱情是什么呢?答案很快就出来了:Walter看出她的无聊带她去参加聚会,看中国戏剧,聚会的男主人Charlie,完全不懂中国戏曲,却用自己的解释轻易地俘获了她的心。两人的关系迅速发展。终于有一个下午,为了早点带回Kitty父亲邮递来的新唱片,Walter发现了偷情的一对男女。他站在门外,握着门把。屋里的两人早已慌神。然而门把转了一下,又轻轻地恢复原位。

  正当Kitty怀疑Walter是否察觉真相的时候,Walter冷静平淡地告诉她,他主动向政府申请去一个叫做梅潭府的地方支援。那里爆发霍乱,当地的修道院和驻守的医生竭尽全力救治,很多修女和医生的一家都感染霍乱死去。Walter不容置疑地要她一起去,声称如果她不同意,就要以通奸为由与她离婚。
  
  仿佛,也确实是第一次面对异常冷静清醒的丈夫,Kitty言不由衷地道歉,却认定情人爱着自己,也认定丈夫没有能力让自己爱上,是丈夫的责任。Walter还是冷静平和,建议妻子去了解一下情人的爱到底有多少,如果情人愿意离婚,并娶Kitty的话,他愿意给她自由。否则,Kitty就要陪他去梅潭府。

  结果很容易猜,两人于是出发,坐火车,在炎日和大雨中等待轿子,又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地坐着轿子来到新的住处。原本居住的医生一家的遗物还没有清理完毕,到处肮脏破败。当地有一位留驻的英国官员Wilmington,算是他们最好的邻居。从他口中Kitty得知,他们本可以轻松地坐船来此,也本该注射霍乱的疫苗,虽说医生一家接种的疫苗也没有保住他们的命。Walter用这样的方式惩罚她,也惩罚者自己。两人心思各异,却一同吃危险的生蔬菜,都不注射疫苗。

  第二天Walter就去修道院救治病人。作为细菌学家的Walter却是头一回见到临床的霍乱病菌。触目惊心片刻,Walter立刻开始紧张的救治工作。同行的中国医生和驻军长官开始认同这个英国人,虽然民众正因为上海的租界警察枪击罢工工人的事普遍地仇视洋人。独自待着的Kitty寂寞难耐。写信给Charlie,却在去Wilmington那儿委托寄信时,得知Wilmington认识Charlie,并因为Wilmington对Charlie的描述尴尬不已。绝望之中,Kitty跑到修道院找到院长,提出要帮忙。院长看起来是个虔诚得过了头的老妇人,令不怎么信教的她相当尴尬。幸好院长还是同意她来帮忙照顾修道院里的孤儿。

  夫妻一同在家的时候,Walter尽量避开Kitty的询问、申辩甚至眼神接触。Kitty还是追问:你恨我吗?Walter回答,我只是恨我自己,恨我曾经那么爱你。两人都在修道院工作,终于不期而遇。活泼的Kitty带着孩子们又唱又跳,路过的Walter躲在门边看着,被院长发现了。面对忐忑的Kitty,院长要求她好好为大家弹奏一首安静点的曲子,还要Walter留下来听。

  于是,在那架破烂的走音风琴闷闷的音色中,两人听到了初见时的舞会,听到了最初的邂逅,听到了美丽女子高贵的不屑和男人无声但深情的注视。两人开始在夜晚坐在一起。两个人在家中的距离,从一张桌子的两头变成了两张紧靠的沙发。Kitty动情地讲述修道院如何照顾无家可归的孩子。Walter却说修女们其实也另有目的,因为修女们正致力于把没有选择权的孩子们变成教徒。Kitty忍不住说,她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并非也从未把自己装扮成他想象的完美女子。人都会有错,总会有一些不能逆料的事情发生。为什么不能原谅,为什么就要看到坏的一面?!Walter被触动,也开始了反思。

  两人在Wilmington家做客,发现这里有一个叫Vinci的女子。Wilmington曾救了Vinci一家,Vinci就一直跟着他,追随着他任职几处,直到来到这个危险的疫区。Kitty问Vinci为何爱,Vinci回答说,因为Wilmington是个好人。Kitty笑了,说女人不会因为男人的好品德就爱。但毕竟,Kitty发现,原来自己从来不了解,也不愿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丈夫。这个坚毅的男人,她甚至没有了解,也不愿了解他爱她的方式。而Walter也开始改变自己的一板一眼,在这个特殊的地方,初次向妻子敞开心扉,谈论两个人一直没有交流过的,却是婚姻基石的——生活方式和追求。爱在这个疫区浪漫地成长起来。两个人谈话的内容从无端的争吵到对彼此的欣赏。一点一点温暖,慢慢地渗入了彼此心房,并在Walton奋不顾身去保护妻子的那一刻达到高潮。在生与死的考验中,他们最终双双摘去了脸上冷酷的面纱,再一次走到了一起。   

  在破屋、污物、死尸、蒙昧陌生的人群之间,爱情发现了这个疫区还有青葱的树木,清冽的泉水和古朴的水车。在湖水泛着的粼粼波光中,Walter和Kitty泛舟回家,看尽所有美景。

  Kitty发现自己怀孕了,可是很可能是从前的情人的孩子。她哭泣着告诉Walter。Walter只是愣了一下,就安慰道:现在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院长不让怀孕的Kitty再到修道院帮忙。院长告诉她,自己17岁就热烈地爱上了他——上帝。如今,爱已淡去,就像老夫老妻一样,总是彼此沉默着共坐在沙发上。更多的,是义务让她守在这个修道院继续传播福音。院长说,when love andduty are one, then grace will be within you. Kitty,是真正爱着Walter了。

  然而,开始得已晚,结束得更是突然。Walter感染了霍乱,36小时内就会脱水死亡。病榻前丈夫请妻子原谅自己带她到这个地方来。妻子同样也请求丈夫的原谅。可是,此时此刻,孰是孰非都没有意义了。

  六年后的伦敦街头,带着儿子逛花店的Kitty,学着Walter的口吻说花没有什么用,很快就会死去。小Walter则稚气地说,我觉得她很美啊。出门两人街头偶遇旧日情人。面对Charlie, Kitty的眼中不再有闪躲、犹豫抑或不安,而是宁静、坚毅和镇定。冷漠的客套之后,Kitty拉着孩子坚定地走开,留他不甘地站在原地。当孩子问道,“那个人是谁”,kitty的回答是,“not important”。此时,朗朗的钢琴声缓缓响起。优雅与忧伤之间,我们回味的,是一个男人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爱与放逐,一个女子在一个男子的爱中成长的历程,一对男女慢慢揭开他们之间的彩色面纱走向幸福的旅程。

  毛姆的小说,最大的感受是温暖、细腻、平实,不炫技、不玩高深玄虚,始终隐藏在故事深处当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却总能在不露痕迹间触及你淡淡伤感的一声叹息。电影秉承了原著的这一风格,衬在一派灵秀静谧的中国式山水田园风光图景之上,简单唯一的故事线索,始终是平平淡淡不温不火地向前延伸。如同完美自然风光的罅隙里却填满了因霍乱成批惨死的尸骨,两人关系也清淡成在和美面纱下包容掩盖下的一切剧烈的情感起伏。既没有两情相悦的开端,也没有山盟海誓的结局,从头到尾我们都全然无法从故事中得到一个确证什么的承诺。他死得突然却又似乎极顺当自然,她悲伤过后依然离开得毫无犹疑,仿佛彼此即将被安排成为过客而已。但是,他最后的一句遗言“forgive me…”,以及多年后她手牵着用他名字命名的小男孩、面容语气里的淡定坚强,方才让我们心有戚戚的恍然:她与他之间,不知何时早已达成无需多言的死生契阔了。静水深流的内化力量,无法弥补之缺憾的悲情美感,让生命和情感的历程有了重量。

  也许看完影片以后,我们也该彻悟:以爱为信仰,有爱为支撑的心灵,方能宁静。正如Kitty,真爱可以支撑着她,宁静地生活下去,直到在天堂与Walter的重逢。



-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6-3 11:17 | 只看该作者
《面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一如文学大师毛姆的文字,隽永而值得反复回味。楼主的文字堪称上乘,对于电影的解读也十分深入而富有个性思想,欣赏并且问好~~~:)

  “也许看完影片以后,我们也该彻悟:以爱为信仰,有爱为支撑的心灵,方能宁静。正如Kitty,真爱可以支撑着她,宁静地生活下去,直到在天堂与Walter的重逢。”
3#
发表于 2008-6-3 13:2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4#
发表于 2008-6-3 15:31 | 只看该作者
毛姆的小说,最大的感受是温暖、细腻、平实,不炫技、不玩高深玄虚,始终隐藏在故事深处当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却总能在不露痕迹间触及你淡淡伤感的一声叹息。我自己是十分喜欢毛姆的作品,本文对电影的解读,质感、细腻、个性、妥帖,有感有悟的文笔,把文章的意境不动声色地托举出来,清晰明朗,颇耐咀嚼。比较专业的解读与论述文章,当以精华支持!欢迎常来天籁之声版发文交流。
5#
发表于 2008-6-4 08:17 | 只看该作者
也许看完影片以后,我们也该彻悟:以爱为信仰,有爱为支撑的心灵,方能宁静。正如Kitty,真爱可以支撑着她,宁静地生活下去,直到在天堂与Walter的重逢。

不错的文笔,欣赏,支持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7 01:49 , Processed in 0.1054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