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72|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含笑录》:找一个喜欢的理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9-30 0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6-10-2 10:16 编辑

  《就是那一只蟋蟀》,梦呓似的吱了一声,就没影了。现在旧事重提,还得感谢骆塞夫。是他文中“偶有闲情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夹鼻子眼镜山羊胡,永别了,契科夫”的两句引诗。让我对这个老头儿——流沙河,抱有无比的好感。

  从此,凡买书﹑找书,就多了一个心眼,看有没有流沙河的。

  去年在图书馆,找到流沙河著的一本《含笑录》。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感觉。像首次登台讲课:欢喜。激动。心呀,蹦那个蹦,跳得极不正常。

  喜新厌旧。新不如旧。于人于书,在我这儿,都是存在。所以初相见,都极好。故而唰刷几笔,就得了个精,很是得意。过后,就束之高阁,不再理会。

  新的翻来看去,不久就厌。无聊之际,盘旋在心的,还是那几个人,那几本书,流沙河就是其中一位。他们就像老相识,老相好。随时可以拉出来谈天论地,好!

  患重感冒。“啊嚏啊嚏的”闹个不停。想谁了?《含笑录》。翻出来,被他幽默风趣的一侃,头也不痛了,脑也不昏了。勾勾圈圈,信笔批注,弄得面目全非,全然忘了,这是借的!

  归期已到,只好再杂糅原文几处文字。以供念想。

  一是关于乞巧。

  “农历七月初七天黑以后,庭院焚香,拜织女星,祈求赐给巧艺。大人不来参与,都是小儿女凑热闹。烛光下,拈瓜须入水碗,看碗底的投影,以判巧拙。影若像针像线像剪刀,像笔像墨像眼镜,都预示巧艺。否则便属笨人,招来哄笑。”

  七夕节的文字,有很多。很少见到本地民间乞巧的场景和内容。心里的小欢喜呵,就像黑夜穿街过巷,前面的那束灯火,一闪一闪,亮晃晃的。所以抄存。

  二是关于雄起。

  抱鸡母,在《淮南子》中,称为伏鸡。

  伏鸡又叫伏雌。《百里妻琴歌》为证:“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炊扊扅(yǎn yí)。今日富贵忘我为?”

  说伏雌,是为“雄起”作铺垫。《后汉书》赵温说:“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伏雌雄飞结局相反。从音韵对仗看,刚好。

  而四川球迷的一个口号“雄起”,打通古今,盘活俗雅。可谓传承佳例。

  由是,再听人呼“雄起”一词,也不觉得刺耳难堪,还会煞有介事向人显摆一下。从此,书架上又多了一位新客《淮南子》。所以抄之示谢。

  三是关于取名:

  有文说,关羽本姓冯,单名贤。杀人行逃,路遇关卡士兵喝问。情急之中,就以“关”为姓,刚巧,天有飞鸟而过,羽毛散落身上,于是关羽诞生。武圣之名,流传至今。

  一个人名的来历无关紧要,只是徒增笑耳而已。但一个地名没有历史,就像没有了娘家,没有老家,没有了归宿一般惨淡。

  放眼周边,一些英译外国名字,到处都是。可是一想到上海之名,就为那些取个卖相靓丽地名的人感到害臊。

  上海原是渔村之名。在南宋之前叫上海镇,曾有三个村:上海村,中海村,下海村。九百年后,演变成国际大都会。距海远了,老名不改。其魅力反而日新月异。为啥?“ 好在反映历史”。

  大上海离我八竿子远,打不着。就说成都吧。

  成都很好听。沙老说其名来历,大致有三:一是蜀地古语地名,音译而为。一是远古羌部落名成,沿岷江南下,移居在此,故名成都。三是“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说。比较五代十国后蜀孟昶时取的蓉城名(城墙外遍种芙蓉树,花开时节,满城芙蓉花环绕。俯瞰,如同一座芙蓉城。),更有历史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之慨!

  山野水沼之人,知晓故都血脉,而又不费吹灰之力。所以喜欢,特婆婆妈妈一番。

  四是关于庄子。

  无缘无故爱上《庄子》。更喜高人指点迷津。沙老说,庄子的深奥,不在语言,而在思维的跳跃,从而留下的行文空白,带给思想飞翔的快感。

  庄子思想,追求身心自由,而无为的本性,符合万物天性,是我最爱,看他对其艺术评价,不谋而合,更是欣欣然。

  儒生加庄生加五四血脉铸成的一个现代书生。曾伯炎的书评 ,没有欺我。

  欣欣然读,欣欣然思,欣欣然得,欣欣然抄。

  若非骆塞夫作文之故,我差点也与大师失之交臂。幸好,相见不恨晚!

  至此,又一体会:益人传世之作,均能使人顺蔓摸瓜,又如风雨骤过,几点余霞遥横天际!
(字数1504)2015.10.22
2#
 楼主| 发表于 2016-9-30 08:1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放在这儿妥不妥当?
3#
发表于 2016-9-30 14:32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6-9-30 08:17
不知放在这儿妥不妥当?

欢迎夜莺发文。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 19:15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多多指点。邀祝国庆快乐!
5#
发表于 2016-10-1 21:41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原是渔村之名。在南宋之前叫上海镇,今有三个村:上海村,中海村,下海村。九百年后,演变成国际大都会。


我都不知道呢,原来上海以前就叫上海镇啊,读了姐姐的文章,这下知道了,谢谢姐姐!祝姐姐节日快乐哈!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8 10:26 | 只看该作者
蝶小妖 发表于 2016-10-1 21:41
上海原是渔村之名。在南宋之前叫上海镇,今有三个村:上海村,中海村,下海村。九百年后,演变成国际大都会 ...

假日快乐!
7#
发表于 2016-10-10 23:35 | 只看该作者
这应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既有抒情又有历史的描述,作者知识面很广,问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6:49 | 只看该作者
红山 发表于 2016-10-10 23:35
这应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既有抒情又有历史的描述,作者知识面很广,问好。

谢红山老师鼓励,问好!
9#
发表于 2016-10-12 08:14 | 只看该作者
若非骆塞夫作文之故,我差点也与大师失之交臂。幸好,相见不恨晚!

文字与文字的相逢,文学里人与人的相逢,真好,学习,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8:14 , Processed in 0.0716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