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怡78 于 2016-10-11 15:08 编辑
著名词作家庄奴今日凌晨于重庆去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曾创作三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邓丽君《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等歌词均出自庄奴之手。 庄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就读于育英小学、育英中学,毕业于北平中华新闻学院,青年时代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1943年在重庆铜梁加入了抗日队伍。 1949年,庄奴去到台湾。开始时在一家小报做副刊编辑,并以“庄奴”为笔名写些散文、小说等。1958年,庄奴作词、周蓝萍作曲、凤飞飞演唱的《愿嫁汉家郎》随着影片《水摆夷之恋》放映而一炮走红。从此庄奴正式开始自己歌词创作生涯。当时台湾电影正在崛起,歌曲的需要量很大,有时候庄奴和曲作者躲在饭店里,一天能写上五六首歌。 庄奴一生留下三千多首歌词,他的歌词既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又有现代社会的通俗真诚。他在歌词创作令华语流行歌曲上升到新的高度。他写的情歌也是浪漫动人。邓丽君诸多名曲都由庄奴填词。邓丽君曾说过“没有庄奴就没有邓丽君”,庄奴亦说,“没有邓丽君就没有庄奴,我和她是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关系”。庄奴曾在采访中称,当年作词都是由公司来找他约稿,邓丽君则忙于各地演出,他与邓丽君其实只见过一次面。但邓丽君经常会想着他,从国外回来会给他寄特产,两人还保持通信。在写《甜蜜蜜》时,庄奴看着曲谱,想象着邓丽君甜美的长相与声音,不到5分钟便写出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 晚年庄奴移居重庆,定居于重庆璧山,还被重庆授予“荣誉市民”称号。他曾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写作的动力源于两个方面:爱大自然、爱中华民族。创作的灵感则源于读书,多读书、读古书,尤其是诗词歌赋,对他的思维和语言的提升非常有好处。“我现在,每天睡前,依然要看诗词歌赋类的古典文学,坚持了几十年。” 庄奴与《小城故事》 1978年,导演李行寄信给庄奴,邀请他到台中一家饭店会面。到了庄奴才知道,李行邀请他为即将开拍的电影《小城故事》填写歌词,饭桌上,他还见到了主演林凤娇和钟镇涛。李行要为林凤娇介绍庄奴,林凤娇笑道:“您甭介绍啦,我同庄奴先生认识,比您还早呢!” 此前庄奴为电影创作歌词不下数十部,这次他是首次被邀请去拍摄现场参观。《小城故事》拍摄于台湾嘉义县一个叫三义的小乡村,但是到了忙碌的拍摄现场,庄奴感觉“看不到歌词需要的资料,嗅不到歌词需要的味道”。 返回自己居住的果园后,庄奴回想起自己内心关于小城的记忆:“那些古老的街道,弯弯的小河,静静的山岗,有孤寂的诗趣,也令人感到温馨。”所以,歌词一落笔,就写出了“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用电影片名做歌词的头一句,这对于庄奴来说也是头一回。 庄奴把写好的歌词寄给了李行导演,他原以为按照李行导演的习惯,对电影十分较真,对主题曲更是要反复推敲,少不得得改上几遍。后来他通过一位演员了解到,《小城故事》歌词,在导演手中,左一遍,右一遍,翻来覆去一遍又一遍,不知看了几遍,最后,一字未动,交给了作曲汤尼。 《小城故事》上映后,李行给庄奴打来电话:“庄奴,你看了没有?好轰动!《小城故事》叫座,《小城故事》的歌居功甚伟,谢啦!”《小城故事》自此传遍千万家。 两段姻缘都充满情分 庄奴有过两任妻子,原配陈孟华,嫁给他时,庄奴还很穷,妻子学过美容化妆,在台湾是第一把手,很多歌星到台湾都请她化妆,但劳累过度的妻子得了尿毒症,生病的十年间,庄奴几乎放弃所有的写作,把房子都卖了,给妻子治病。后来,妻子去世后,庄奴又遇到了一位重庆籍的女子,两人相差23岁。 第二段姻缘也是因音乐而结识,中央电视台邀请庄奴去重庆,为一个歌曲担任创作工作,庄奴开始拒绝掉了,说自己有“老寒腿”,过不去,但后来,碍不过电视台极力邀请,庄奴去了,当时一位身在重庆的作曲家给他介绍了第二任妻子,庄奴曾回忆,原配走的时候他七十多了,年龄很大, 本来不可以再结婚了,再加上“两袖清风”,家里实在没什么存款,本来不应该找个老伴再跟他一起受罪。但后来的妻子并不嫌弃他穷和岁数大。 就这样,结婚后,庄奴常来往于重庆与台湾,并创作了70多首与重庆有关的歌曲。后来,庄奴形容第二段婚姻,“我说打着灯笼去找,都找不着她这样的人,因为她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妇女,所以我这十几年跟她在一起非常快乐,非常幸福。” 庄奴还写了一首歌《手杖》给第二任妻子,“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中不好缺少的手杖,这辈子有了你,才懂得竖起来脊梁,挺起胸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