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72|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享受时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7 23: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山流水》位列中国十大古曲之首。乐曲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
高山流水最早流行于浙江南部一带,后来成了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优秀筝曲。
此曲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手法:如前半部分运用了有两个高音的相隔两个八度大撮,表现出高山雄浑、深沉、肃穆、高洁的神韵。而后半部分运用一连串带有八度跳进的十六分音符和带按滑不同力度的历音括奏,形象地表现了潺潺流水和巍巍高山相映成趣的意境。
几个清澈透明的泛音,令人想起了山泉丁冬水花轻溅的景象。
全曲气势宏大,意境深邃,却又表现出秀丽、柔美的江南情调。


2#
发表于 2016-11-8 00:00 | 只看该作者
嗯,经典古曲了,一直喜欢,听了让人心静、心净!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0:0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何宝平老师发的音乐的三种声音帖,聆听了音乐大师精彩演说,并找来他演讲原稿,一并发来,以飨读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0:03 | 只看该作者
音乐的三种声音
好听的声音
有趣的声音
有意味的声音

以下是江柏生老师的演讲:

一席的听众们大家好, 我是江柏安,我的理想是成为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我在武汉大学所从事的也就是这么一份职业。教了很多年,30年。


一席对我的邀请让我对这30年的音乐教学工作有了一次反省的机会,我突然意识到,我这30年对普通专业的大学生的音乐教学,实际上贯穿着一种思想,就是,怎样欣赏音乐。


谈到音乐欣赏,我们最容易碰见的话题就是,我们听歌曲算不算?,刚才我听视频里面播放的那些歌曲。我就在想,这就是我们大家的音乐生活了吗?可是我觉得,刚才那段音乐当中对我来说,只有那个“啦啦啦”,没有歌词的时候,我觉得,那才是音乐最美好的时候,可是,在座的各位可能都会想,我以往的音乐生活几乎就是唱歌。那么除了唱歌以外还有什么东西是属于音乐的东西呢?


对,没有歌词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器乐曲。


你们都不做声了。你们最近半个月当中有没有听过纯粹的器乐歌曲,没有歌词的?(观众:有)哎哟,你们真不错。广播操不算哦,眼保健操也不算。如果说仅仅这就是你们的音乐生活,那是不够的,如果说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听歌曲以外,还有大量时间去听纯粹的器乐曲,你们就应该被称为“爱乐者”。


很多爱乐者在音乐欣赏的初步阶段,他们有一个困惑,就是听不懂音乐,他们最常发出的疑问就是,老师,跟我讲讲,这个作品说的是什么?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曾经发生在贝多芬身上,当然,这也可能是一个传说。贝多芬有一次演奏完钢琴以后,有个贵妇人去问他,你这个曲子说的是什么?你们知道贝多芬怎样作答?他打开钢琴盖子把这个作品再弹一遍。那这个贵妇人就说,贝多芬先生,这作品我听了一遍啦,我知道,我想问你这个作品说的是什么?贝多芬只好再弹一遍,贵妇人着急了,贝多芬他也急了,他说,就是这个,除了这个就没有了。这个贵妇人充满了疑惑,整个音乐世界对她就是看不到见底的一个黑洞。


你们现在是不是在看一个看不到见底的黑洞?


“音乐听不听得懂”,这个话题是不成立的,因为音乐没有办法听懂。如果音乐能够听懂,就不神秘了,就没有意思了。在我们湖北汉阳,有一个很神奇的故事,最早是见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短文、它讲述的故事,大概是一个官人伯牙,善弹琴。古人弹琴的时候,有一个跟我们今人不同的审美习惯,他多半是弹给自己听的。他在江边弹琴,一个砍柴的人从他身后经过,这个人叫子期,钟子期,他偷听一耳也就罢了,可他在听的时候发表了言论,大概就是伯牙弹的《意在高山》的那个曲子,他就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一回头,见到这么一个人在评价他的音乐,而且评价是对的,他很得意,再弹一曲,弹了个《流水》,然后子期又发表言论:洋洋兮若江河。


这个故事编纂出来,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音乐是可以听懂的,音乐是有内容的,音乐是有故事的。如果你听不懂,那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面的人,你会显得很蠢。这是一个对我们后人构成强大压力的事情,于是我们听音乐就养成一种习惯:音乐里说的是什么?


可是纯音乐什么也说明不了,因为音乐使用了两个材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声音。时间和声音具有不可琢磨性,它不是概念,它就像一个扣子找不到扣眼一样,你没有办法对号入座,因此我们想从音乐欣赏当中听到具体的概念,听到一个明确的故事,就显得非常的艰难。那么,在我们实际的音乐生活当中,听概念听不到,听故事听不见,那么听音乐是最容易犯的,就是困倦,因为你迷失了方向。


这个时候起,就应该审问自己以往的音乐生活,你过去的音乐生活如果太在意歌词,那么说明你还没有进入到纯粹的音乐欣赏的层面,你在听歌曲的时候对歌词的过度专注,妨碍了你对音乐的欣赏。歌词多容易懂啊,文学。罗大佑的歌词: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穿过你的心情我的眼。我觉得很可爱觉得很诱人,如果你把这当成音乐。那方向是错的。这是文学的东西。


回到我们的话题,如果我们去听纯粹的器乐曲,不听歌词,不听故事,不听任何讲解,那我们听什么呢?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给我的一种体会是:听音乐的三种声音。


其实,就无标题的纯音乐而言,音乐无外乎就是些好听的声音,有趣的声音,有意味的声音。


好听的声音是音乐的一个主要方向,作曲家,用他们的创作完成他们的作品,他们第一个追求的目标好像就是为了好听,他们会调动所有的手段:旋律的,和声的,哪怕是调式的,特别是重要的音色的那种功能来帮助他们的音乐显得好听。


我们听这个作品,犹如天籁(现场音乐)。这是曼托瓦尼轻音乐团演奏的《绿袖子》,这个作品,我们没有什么可以给大家去考证的背景资料,它就是好听,当好听到了不必多说的程度。小提琴,非常温暖的音色,不用多解释,你只需要坐在那里静静地听它,它就显得很柔美,让你那段时光显得十分美好。


我们听下面这个作品,同样也是曼托瓦尼轻音乐团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这是一个在欧洲非常有影响的作品。这是它的引子部分(现场音乐),很单纯的一个引入,然后出现它的那个很好听的主题,弦乐器,用非常密集的和声,非常丰满地拉出这样一个有歌唱性的曲调。你现在应该感到很舒服就对了,说明你在这里,否则你就在外面。


这个曲调它也有歌词,无非是我们把歌词拿掉了,我们把歌词读出来,你们会觉得更美: 我愿意做那娇嫩的苹果花,从树上轻轻落下,落到爱人的怀里,在那里安下家。很美好吧,那是因为你们觉得文学很美好,还是因为音乐很美好,加在一起更美好。好听,几乎是没有什么理由的,这是音乐应该具备的,但是好听不是音乐的全部。


我们再听一个好听的曲子(现场音乐),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这是一个有着浓郁的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曲调。柴可夫斯基到他的姐姐家的做客,听到一个油漆工一边干活一边哼哼唧唧。唱的人无心,可听的人有意。柴可夫斯基把它记了下来,写进了他著名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当我们去唱这个曲调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个曲调很有歌唱性。这个弦乐四重奏演出小组就带着这个作品来到了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宅邸为年事已高的列夫托尔斯泰演奏。演着演着,这四个人就开始感到很奇怪的声音,哭泣的声音,他们互相琢磨对方,再怎么动情演奏也不至于哭出声来吧。当他们确定他们四个人都没有哭出声来的时候,他们就断言,老爷子哭了。


老爷子说,他听到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


我讲这个例子是说,作为一个欣赏者,他听出的内容是音乐里面本身所有的吗?不是,那是他自己的那种理解,我们听不到。就像钟子期,他听到的高山流水,我们没有听到是一样的,这当中所包括的俄罗斯的苦难,我们也听不到,但它不妨碍我们听音乐,我们听这个曲子,觉得单纯的优美就好了。好听的声音,一部分是优美的,一部分是抒情的,当然还有一些情况下它有可能是欢愉的。我们听下面这首主题(现场音乐),这个主题大家应该知道,法国作曲家比才《卡门序曲》,一种快速的类似场面性的描述,它就是一种快乐的情绪,我们听着好听,可以了。那么,这是我们介绍音乐的三种声音当中的第一种——好听。


有一些音乐作品它好像并不是以好听为目的的,但是这些声音很有趣,有趣也是我们审美的一个内容。


音乐的有趣其实是那种非常深刻的音乐的美的问题,它主要来自音乐的形式美,有趣的声音多半体现在形式的对称,技术技巧的一种巧妙的应用。音乐的技术技巧是真的要在你对纯音乐的认识当中慢慢去累积的知识,最好需要去学习一件乐器。可是在我们如今的生活当中,大家已经不怎么学习乐器了,这是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哪怕是学习吉他、学习口琴,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参与,哪怕去买一只萧来学习,你就开始接触音乐的技术技巧,这个时候音乐的很多趣味就会在你音乐实践当中开始体现出来。


你实在没有时间学习一个乐器,你也应该在你的音乐欣赏当中针对音乐的趣味去花一些功夫。起初,我们当然可以去从一些比较简单的技术技巧层面去理解音乐所谓的趣味。


法国作曲家圣桑写过一部很有名的音乐作品,叫做《动物狂欢节》。圣桑活了很大的年岁,他生前活着的时候这个作品写好了就不予以公开发表,也不用于演出,他上面做了明确的一个注解,不演出的。他死掉了,人们就开始清理他的遗产才发现,咦,老爷子还有一个作品没有演,于是奔走相告,大家很开心很高兴,把谱子拿出来摆上开始排练,可是排着排着,这些艺术家脸上就有点不自然,有点尴尬,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排练的大师作品是跟大师以往的那种非常华丽的风格截然不同的一种音乐表现。


我们听这个(现场音乐),有没有女同学说,诶,我知道,这个,好像是公鸡打鸣、母鸡下蛋对不对?然后你们听到了这个“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好像是这样一个模仿。如果说哪一位女生听到这样的曲子说,好好听的声音哦,那这位女生就比较危险,你就可能会被剩下,因为你的品位比较低。即便成为作品CD播放出来,它也不是一个要命好听的作品,它充其量是有一点趣味。圣桑活着的时候是不愿把这当成自己的作品标榜出来,可是圣桑写了,他写得好玩。


他还写了一个作品。驴不会发声,它的肺当中的气被突然从它的声带中挤出来,发出低沉沉闷的声音,然后它会赶紧吸气,这个赶紧吸气的过程,是气流快速经过它的鼻腔发出一个尖利的叫声,这个是用西洋管器乐团来演奏的一个作品(现场音乐),高音区奏出一个高音的泛音,低音乐器在低音区再拉出一个长音,我们绝对不能用好听去定义这个曲调。圣桑活着的时候就觉得很尴尬,他不能够拿出来发表,那么,这样一种表现充其量我们只能当成是音乐的一种玩笑,实际上要真正体会音乐的有趣,还应该从音乐的技术层面来去展开。


我们下面来谈第三种声音,叫做有意味的声音。


有意味,是音乐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作曲家会注意它,演奏家会强调它,而听者也会有意无意地注意到它。过去这种意味会以标题音乐的这种方式呈现出来,可是你们都知道,标题本身是作曲家出于对欣赏者理解音乐能力不足的一种担忧而设计出来的,它本身与音乐无关,但是作曲家这么做了,它好像又与音乐有关。


音乐中的有意味,会借用各种音乐的表现方式加以呈现。音乐中的这种意味的理解我们充其量也只能当成个人的一种体会,不能当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由。贝多芬曾经写过《第五命运交响曲》,它的主题无非就是三个短音符和一个长音符,在中音区用中等的力度中等的速度演奏出来的“331 2227”。你说这个东西与命运在敲门有什么联系吗?好像是没有,可是我们宁愿把它解释为命运交响曲,我们按照这样一种思路去听的时候好像就能听到某种感觉。


我们听听这个主题(现场音乐)。这是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作品《第七交响乐(列宁格勒交响乐)》当中著名的进犯的主题,它要表现的是法西斯大军对美丽的俄罗斯的进犯。我们听听这个曲调,大量的不协和的声音,小军鼓顽固的敲击,这种不折不扣的行进的步态感,给人的感觉真的不是好听。这当中可能有某种趣味,但它更多的是某种意味,我们很容易归纳出这种意味。


这个作品(现场音乐),大家一听就很熟悉。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场景音乐。一开始的竖琴,我们说,哦,这大概是模仿流水的声音,这是某种意味。全体的弦乐器,强力度开始转成弱力度演奏的那种颤音,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心情舒缓,而是一种紧张度的增强。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正在听的这个双簧管,吹出了具有哀怨的情调的,非常温柔的主题。我们可能会根据天鹅湖的故事想象到,哦,这大概就是被山魔控制的那些美丽的少女,她们的那样一种感受。而且这个音乐越来越往高音区走,在这之前,它已经多次在往高音区进行,但是后面,听到的是铜管乐器,用强有力的方式演奏出来的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基本已经改变了。


我们还可以听见隆隆的鼓声在敲击,这种隆隆鼓声的敲击也是对音乐作品中某种意味的一种强调,让我们联想到这一部舞剧基本的故事梗概。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听《天鹅湖》场景音乐的时候,避开纯粹的优美这样一种理解,而从更为广泛的概念当中去聆听这个作品。


下面这个作品(现场音乐),是前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一个富一个穷。我们看看这个标题,我们感到很恐怖。第一,这当中有噱头,犹太人。这个当中有人数,有两个,还有阶级地位,一个富,一个穷,这些概念用音乐去表达是很不容易,可是穆索尔斯基他就有这个想法,他就是愿意用音乐来表达。


这是我们听到的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过来的管弦乐。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个主题,疙疙瘩瘩的,粗壮的,齐奏的,这大概是那画当中富犹太人的形象。


现在我们听到的小号加上弱音器演奏的这样一个瑟瑟缩缩,收拢的,让人觉得不太敢放露出来的一种感觉,我们就猜想,这大概是作曲家要表达的他的作品当中那个所谓的穷犹太人的形象。


我们的听觉对这两种感受是可以得到适应的身体反应的。我们刚才听了一个主题,现在又听这个主题,这个主题经过下面一小段发展之后,它会发展到下一步,下一步是将这个主题和前面我们听到主题合起来。我们现在就到了这个地方,你们的听力可以帮助你们听到这是两个旋律,两个主题一起在在演奏,这种技术我们认为它也有趣,这是作曲技法当中的复调的手法,这两个主题合在一起演奏形成一种新的状态,好像画中确有这两个人,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构成了某种趣味,当然也实现了某种意味。


音乐中的三种声音,好听的声音,有趣的声音,有意味的声音,是我们在面对未来音乐生活时,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再惧怕的一个法宝,这是我们时下生活的一种情调,一种精致,一种美好的来源,也是我们提升我们的音乐欣赏水平,让我们真正成为音乐爱好者的一个有效途径。


谢谢各位。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0:04 | 只看该作者
笨马 发表于 2016-11-8 00:00
嗯,经典古曲了,一直喜欢,听了让人心静、心净!

笨马兄弟好!
6#
发表于 2016-11-8 00:10 | 只看该作者
朋友对此曲的理解熟练、深刻、透彻,有音乐家的素质。赞!
7#
发表于 2016-11-8 06:58 | 只看该作者
兰玲 发表于 2016-11-8 00:01
看了何宝平老师发的音乐的三种声音帖,聆听了音乐大师精彩演说,并找来他演讲原稿,一并发来,以飨读者。
...

谢谢你的喜欢
8#
发表于 2016-11-8 06:59 | 只看该作者
好啊,谢谢老师分享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8:30 | 只看该作者
何宝平 发表于 2016-11-8 06:59
好啊,谢谢老师分享

早起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8:30 | 只看该作者
何宝平 发表于 2016-11-8 06:59
好啊,谢谢老师分享

不客气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8:33 | 只看该作者
何宝平 发表于 2016-11-8 06:59
好啊,谢谢老师分享

还得感谢宝平老师,才让我有这样的灵感。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08:34 | 只看该作者
那永恒 发表于 2016-11-8 00:10
朋友对此曲的理解熟练、深刻、透彻,有音乐家的素质。赞!

谢谢永恒老师分享,早起问安
13#
发表于 2016-11-8 14:4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就是经典啊,听起来病都要好了一大半,哈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00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16-11-8 14:49
经典就是经典啊,听起来病都要好了一大半,哈哈

问好玉凤姐,祝福早日康复!
15#
发表于 2016-11-8 19: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01:04 , Processed in 0.0550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