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25|回复: 4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厦门没有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6 18: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6-11-16 18:04 编辑

    厦门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行政级别和影响力超过其所在省份的省会的城市,这正是福州尴尬的地方。福州无论从经济发展、受中央政府重视的程度还是对外的知名度都远逊于厦门,当然这是近代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形成的。

    厦门从前是有门的。明洪武年间始建厦门城,就是把它作为泉州的最前沿的,之所以叫“厦门”,是要把它当做国家大厦的东南之门存在的。现在厦门没门了,即使是心中的那扇无形的门也不应该有,因为它只是台湾的后花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必须消除厦门的门。就算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存在,那么厦门的门也应该在金门,那扇门从1949年起就让国民党军队给关上了。不过也好,都是自家兄弟,他们给咱们看门,也可以放心。


    厦门的门,早在光绪年间就被西方列强踹烂扔海里了。没有门的厦门像个大杂院,任由列强出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共租界,最多的时候共有15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这里曾经是洋人的天堂,也是华侨的天堂,财富从这里集散,鸦片也从这里集散。鸦片战争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火枪被洋人撅断了,换成了烟枪。烟枪吸吮着国人的血脂,变成了洋人兜里的黄金。后来,鸦片消失了,洋人和华侨也走了,留下一条中山路和一座建筑上的万国博物馆。中山路两侧林立的骑楼默默诉说着华侨奋斗的历史,充满南洋风情,斑驳的墙体和古旧的门窗映衬着它的辛酸和无奈,清冷的生意与熙熙攘攘穿梭的人群相对比,更让人强烈地感觉到,这条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十大名街”之一的著名街道,也只是徒有其表了,它的辉煌留给人们的不过是记忆的残片和美好的向往,快速忽闪的霓虹灯宣示着虚假的繁荣和它对名副其实的渴求。而那些洋人的领事馆和住所,则散布在鼓浪屿的角角落落,虽然让人产生一丝异样的感觉,却真真实实使人赏心悦目。


    人们心中的那扇门,也在改革开放初期被彻底拆掉了。如果说深圳的开放是为了与香港对接,那么厦门的开放无疑是要迎接来自台湾的海风。中央政府似乎是要补偿厦门作为海防第一线而长期没有发展的亏欠,一次性地给了它太多的优惠政策,而厦门也没有令国人失望,卯足了劲儿迅速膨胀起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但使厦门的经济成几何倍地成长,也打造出一个中国最美的城市。与它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厦门大学,这所1921年由陈嘉庚创办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建立的大学,依偎在湖光山色之中,沐浴着阳光椰风,被腾飞的厦门经济哺育得美轮美奂,是众多学子追逐的目标,也是厦门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当然,这座城市成为全国聚焦的中心,还是要感谢那座“红楼”的,而国人也不得不接受诸如赖昌星之类的改革开放带来的附属品。


    蜂拥而至的游客抬高了厦门的品位。厦门用甜美的空气、清新的海风、清澈的海水、空明的蓝天以及没有污染的海鲜和惬意的感受让全国人民心甘情愿地奉献出辛苦积攒的钞票,似乎这里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的净土。靠着第三产业占据了厦门GDP一半的荣耀,厦门人也过上了滋润而富足的生活,这提示着我们,雾霾不是让人们腰包鼓起来的唯一方式,终将有一天,碧水蓝天会成为稀缺资源,而我们也会为能够呼吸几口原始的空气倾其所有。


    厦门是个岛,走在环岛路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一路上有多情的白鹭用温柔的翅膀和清丽的叫声陪伴着你,有热情似火如丹霞般壮丽的凤凰木簇拥着你,有姹紫嫣红绚丽开放的三角梅迎接着你,海浪激荡,沙滩静谧,亚热带风光旖旎娇媚,宛若人间仙境。站在离金门岛最近的沙滩处,倾听海浪欢快的歌声,谁能想象这里曾经有过长达三十年的隔海对开炮火的游戏呢?从1979年至今,时光又飞速划过三十多年,我们已经闻不到一丝硝烟弥漫的味道,阳光下的金门岛清晰可辨,但几海里的海水却像载着无尽的恩怨,任千言万语也填不出一条连接两扇门的心路,厦门和金门,就只能花上十块钱通过望远镜对视了。这边是一块巨大而醒目的牌子: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那边毫不示弱: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看着让人心酸。那边高举的是信仰的旗帜,这边只是在宣示统一的方法,略显幼稚。还好,环岛路也是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赛道,我们好像能感受到成千上万的各色人种的运动健儿迈着坚定的步伐从我们身边掠过,奔向和平。享受这份美好,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何况是两个一奶同胞的兄弟呢?


    厦门的精华是厦门岛,而厦门岛的精华则是鼓浪屿。鼓浪屿是厦门岛的岛中岛,如果说厦门岛是一个贝蚌,那么鼓浪屿就是贝壳包裹的一颗绚丽夺目的珍珠。早在1984年,当那首饱含深情的浑厚的女中音《鼓浪屿之波》歌曲响彻中华大地的时候,“鼓浪屿”三个字也随着那曼妙而富有韵味的歌声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激起无数人的思念与向往之情——与其说是对台湾岛,不如说是对鼓浪屿。“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那时的人们,谁又见过基隆港呢?倒不如把它改成“鼓浪屿”来得实在。很多人因为这首歌而把鼓浪屿当做当做一个夙愿,那一份希冀埋在心里许多年,有些人甚至至今仍然发酵着这份希冀。游客对于景的感受是:看不如听。然而对于鼓浪屿,当你切实投入它的怀抱中时,没有谁能够固执己见。即使那首歌感染你一万次,即使你听着它而发挥你的想象与遐思,即使你走在环岛路上看着全长247米的世界最长的五线谱巨型雕塑“鼓浪屿之波”并为之深深震撼的时候,也不如亲临鼓浪屿窥之一斑。这首歌时时萦绕在鼓浪屿的上空,聆听着纯美透明的旋律,漫步在日光岩、 菽庄花园、鼓浪石、皓月园、毓园当中,享受鸟语花香、体味静谧安详,那种感觉,飘忽于人神之间,无法解脱,而那首歌的歌词早已不是人们关注的对象,你能彻悟到抛开政治因素以外的音乐对自然的倾诉。兴趣浓者,大可脱掉一身累赘,只披一片泳衣,舒展地躺在椰影婆娑的柔软的沙滩上,什么也不干,只是闭上眼睛,静听海鸥欢唱,任沁人心脾的空气流遍全身,吐故纳新,顿时就会觉得身心清爽,亦梦亦幻,醉生梦死一般。那一刻,你就是世界。


    鼓浪屿是厦门的精华,还体现在鼓浪屿精微的身躯里集中了厦门的品质。这座面积仅1.9平方公里的小岛,把厦门的优雅、大气、包容、高贵、浪漫、多情和娇柔诠释得淋漓尽致。鼓浪屿是音乐的圣地,掠过钢琴博物馆,如同踏着音乐之河,任二百年的钢琴发展史缓缓流过,接受肖邦、李斯特、贝多芬对你身心的洗礼,那是一次圣洁和优雅的熏陶。世界最大的风琴博物馆也会让人眼前漂浮出明媚的夏日里置身田园载歌载舞的俄罗斯多情的姑娘的身影。在鼓浪屿,无论大人孩子都对音乐情有独钟,尤其是孩子,如果不会弹钢琴,是羞于见人的。而从鼓浪屿走出的音乐家更是数不胜数;林林总总的各式建筑集中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非但不显拥挤,反而有一种和谐的包容气度。曾经的各国领事馆和居室,坐落于闽南风格的建筑群里,被古朴幽静、纵横交错的巷道分割开来,情致非凡,湿润的石墙布满了苔藓和青藤,泛出丝丝凉意,典雅而精致,犹如人与自然共融的天造之物,风格迥异的中西合璧的公共建筑和私家宅院,红白相间,与蓝天碧海相互辉映,浓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唯叹服而已,可谓五步跨一国,十步游世界,高贵、大气与包容尽显其中;鼓浪屿的高贵也与南京军区鼓浪屿疗养院有很大关系,因为你一不小心就会入住在某个伟人曾经下榻的房间。当我得知自己所住的房间是朱德曾经住过的房间时,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不仅因为体验了伟人的气息,更因为领略了那一代人的俭朴和随意。高贵与外在的装饰没有一点关系,那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厦门的包容不仅表现在思想上,还表现在它的容量上。按照鼓浪屿的面积,它的最佳容量是八千人,但它实际的常住人口却超过两万。这不是结果,事实上,每天五分钟里程的轮渡源源不断地向岛上输送着游客,喧闹的白天十万人是常事,高峰期二十万也不止。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鼓浪屿的真实感觉,但绝没影响鼓浪屿的接待热情。所以如果想感受真正的鼓浪屿,非在岛上住几天不可。早晨九点以前和晚上七点以后的鼓浪屿才是真正的鼓浪屿。早晨的鼓浪屿安静而娇媚,海浪轻轻地拍击着金色的沙滩,就像母亲拍打着还在熟睡的婴儿。你安静地躺在沙滩上,每一次海水的抚摸都是对你心灵的洗涤。空旷是一种信仰,在鼓浪屿的早晨,你会实现一次心灵的清零,那种身心愉悦轻装简行的感觉妙不可言。夜晚的鼓浪屿又有一种迷人的情致,那是喧嚣之后的浪漫,就算是全世界最木讷的人也会被感染而有了情调。夜幕降临,整个小岛沉浸在湿润的空气中,四周的海浪声把海岛衬托得更加静谧,而龙头路则是另一番景象。华灯初上,密密麻麻的门店的霓虹灯争奇斗艳,像柔媚而多情的女郎摆出暧昧的姿态吸引着游兴未足的游客。各种闽台风味的小吃和工艺品散发出诱人的色香,最大程度地调动了人们的视觉和味觉神经,令人垂涎欲滴,单看那些店名,就充满浪漫的色彩:赵小姐的店、花与爱丽诗、虾米堂、诺拉和皮埃诺、漂流慢递、潘小莲酸奶、闺蜜、懒人与海、三老肉铺……馅饼、奶茶、咖啡、明信片,构成了龙头路特有的符号。人们在这里,吃的不是食品,而是闽南的文化,领略的不是特色,而是诗意的情怀。我们徜徉其中,自觉自愿地浪费时间,“消磨时光”成为最赏心悦目的词语。


    鼓浪屿是厦门的精华,更体现在从鼓浪屿走出许多著名的厦门人,而这些人集中反映了厦门人的生活态度。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著名音乐家胡友义……,那是鼓浪屿甚至厦门人追求健康、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精神幻化出来的典型。在这种环境里浸泡成长的人,又怎能不儒雅、博爱和平和呢?


    站在鼓浪屿回望厦门岛,我们更加确信鼓浪屿是厦门的灵魂。厦门正是汲取着鼓浪屿二百年来凝聚成的人文精神而不断发展、壮大,傲立于中国的东南,现代化气息没有淹没这种精神,而是使这种精神更加清晰可辨,没人怀疑厦门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现代化儒雅而高尚的道路。厦门以惊人的速度与国际接轨了,但传统的“中秋博饼节”仍然兴致勃勃地席卷厦门的角角落落,就像春节依然是现代化的中国唯一万众一心的节日一样。鼓浪屿像一个慈祥幸福的老人,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安静地注视着他的功成名就而孝顺的孩子——厦门。


    厦门没有门。强大的厦门已经不需要靠着一扇门来为自己壮胆了。何况,在鼓浪屿覆鼎岩上矗立的巨型郑成功雕像,正威严地扫视整个东南海域,要门干什么?偶尔的台风,也只是提醒厦门,不能高枕无忧而已。


    走出厦门,人们不但纯洁了身心,而且也会坚定生活的方向,那是对厦门虔诚的信赖。从厦门成长起来的诗人舒婷在她的《礁石与路标》中这样写道:


站在我的肩上,亲爱的——
你要快乐些。
海鸥还会归来,
太阳已穿过西半球的经纬。
明天,澄静的早潮
将在我们身边开满白蔷薇。
你是不是感到孤单?
也许你已经很累,很累?
但是听我说,亲爱的,
当发光的信念以你确定的方位时,
你要快乐些!     





2#
发表于 2016-11-16 18:43 | 只看该作者
好美的厦门,好美的文章,阅读有益。问好!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21:38 | 只看该作者
文字闪耀生活 发表于 2016-11-16 18:43
好美的厦门,好美的文章,阅读有益。问好!

谢谢文字老师首读!
4#
发表于 2016-11-16 22:02 | 只看该作者
本人打工第一站,即是厦门
5#
发表于 2016-11-16 22:08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定是厦门人,否则不会烂熟于胸。解读一个城,看社会人文的变迁。一篇好文章,读了受益匪浅。
6#
发表于 2016-11-16 22:11 | 只看该作者
题目好,正文好,学习!
7#
发表于 2016-11-16 23:33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厦门,为中国铺垫了很多,然后就是厦门颂了,充满了自信与骄傲的,积极的情感
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09:09 | 只看该作者
康康 发表于 2016-11-16 22:02
本人打工第一站,即是厦门

好呀!不妨也说说对厦门的感觉。
9#
发表于 2016-11-17 09:26 | 只看该作者
标题好吸引眼球!仅为这一点,就该点赞!
10#
发表于 2016-11-17 09:32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6-11-16 22:08
老师定是厦门人,否则不会烂熟于胸。解读一个城,看社会人文的变迁。一篇好文章,读了受益匪浅。

老师不是厦门人,但比厦门人更了解厦门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09:50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6-11-16 22:08
老师定是厦门人,否则不会烂熟于胸。解读一个城,看社会人文的变迁。一篇好文章,读了受益匪浅。

俺是内蒙人。
12#
发表于 2016-11-17 09:55 | 只看该作者
能看出18对于厦门尤其是鼓浪屿的偏爱。
13#
发表于 2016-11-17 09:57 | 只看该作者
历史的严格,人文的变迁,诉说了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尤其是流出出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美好的向往和礼赞尤为动人!
14#
发表于 2016-11-17 10:06 | 只看该作者
知识面的丰富,有教课书的味道耶!
15#
发表于 2016-11-17 21:28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有,且很长。全是个感,没出息的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18:45 , Processed in 0.06240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