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色 戒》:不只是情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8 1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电影《色 戒》期待已久了,虽然很久以前就已经看了张爱玲的原著,虽然我能够看到的只是大陆上映的删节版。但是,我还是雀跃而欢喜的走进了电影院,就像孩子终于可以得到企盼已久的心爱玩具,虽然不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一个,也还是情不自禁的开心。何况,张爱玲和李安的组合,怎么能够错过?
  
  中学时代初识张爱玲。那时候,其实并不怎么懂得她,但还是喜欢,囫囵吞枣看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她的小说,当然,也包括《色 戒》。不过,有印象的主要还是故事性更强的那些,《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屑 第一炉香》、《金锁记》等。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色 戒》太破碎,也太隐晦,几乎全无印象。既便是进入大学,和同学津津乐道于各自心目中张爱玲和她的爱情经典句时,对《色 戒》,也是当然略过的。这部穷其三十年写就的小说,在一干张迷眼中,原来也是这麽地不起眼。直到传来李安要拍《色 戒》的消息,才忙不迭地将这部小说找来重读。不到两万字的小说,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脑海里反复跳出的是那句“通向女人心灵的通道是阴道”。也正是这句话,成就了徐大才女口中华语影坛旷古烁今的情色表达—“从今以后,中国再无情色电影可言”,成为了电影《色 戒》最为热议的话题,甚至一度成为同期电影宣传都不可回避或加以利用的卖点,例如《苹果》。然而,却没有看到《色 戒》被删节的片段。一度曾激动地寻找,不久前听说有2G的完整版还急匆匆地要了电话准备去寻,但第二天就又打消了念头。相信这只是电影《色 戒》中的一小部分,相信李安已经完美地诠释了由性生爱的主题元素,那么不看也罢。
  
  仅从删节版来看,电影《色 戒》将小说的内容扩充到了读者难以想象的程度,同时也带领着观众触探到了张爱玲深不见底心思中的一部分。李安将张爱玲未能言说的部分用力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将自己未能言说的部分留给了观众。网上关于《色 戒》的热评铺天盖地,观点和分析也形形色色,正是因为留白运用得巧妙。用张爱玲自己的一句话来说,即是: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算是相当成功的了。
  
  李安应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他的影片,总是在细节中丝丝入扣地讲述生活和人性。《色 戒》之前,最爱的是《饮食男女》。《色戒》延续了李安在细节中讲故事的传统,且不说影片中的道具、场景,也不说邝裕民初次杀人时用力过猛手从刀柄直滑落到刀体的真实,就只说说《色 戒》中的戏中戏吧!

  影片中穿插了三部老电影的片段,两部好莱坞影片《寒夜琴挑》和《断肠记》,还有一部国产片《博爱》。《博爱》是“中联”1942年出品的,内容包括人类之爱、儿童之爱、乡里之爱、同情之爱、父女之爱、兄弟之爱、互助之爱、夫妇之爱、朋友之爱、团体之爱和天伦之爱。“中联”当时将其作为巨片推出,全体演职员出动,号称“十六大导演,四十大明星”的呕心沥血之作。

  《色 戒》中用的是《博爱》中“人类之爱”中的一个镜头,可说是恰到好处。《色 戒》的时代背景是1942年,正是《博爱》在上海轰动一时的时侯,具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王佳芝与剧中的女主角余玉倩一样,也是在战乱中告别家乡,来沪投靠舅妈,遭遇冷眼,李安借此来烘托人物心境,使得王佳芝随后再见邝裕民并答应变身麦太太更加入情入理。
除了细节,李安对于人性的关注和把握也总是细致如微、精准独到。小说《色 戒》已经是很好的底子,但张爱玲的小说惯常是女性视角的。小说《色戒》是王佳芝一个人的故事,王佳芝在其中始终是安静的,压抑而凄凉的安静。李安的视角则是人性的,电影中的易先生较之小说饱满了许多,除了添加了人物和线索以外,小说中一些虚化的人物在电影中也各有光彩,李安通过对电影技巧和各种元素的娴熟运用来展示同一背景下人性的丰富和矛盾。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总是有着一种洞明尘世却又不能免俗的命运,王佳芝也不例外,携带着张爱玲骨子里那种冷艳绝决的风骨,她的清纯岁月注定保持不了多久。从一开始听说邝裕民为兄复仇的爱国热情时眼中的敬佩,到舞台上、公车里两人眉来眼去的心照不宣,再到刺杀前拒绝邝时眼中的质问和悲哀,王佳芝其实比邝裕民更理解“爱国”这个词的涵义。纵观《色 戒》,王佳芝的成长显然比邝裕民迅速得多,所以到了后来,邝裕民理所当然地负担不起王佳芝的需要和渴求。如果倒退到香港的求学时代,一切本来是可能的,但也只是可能而已,谁知道?

  一群懵懂的所谓爱国青年,因为共同的高尚情感走到了一起,因为这种情感的无比高尚而足以忍受某些荒诞的行为,也因为一下子抱负落空,那些荒诞过往霎时变得无比刺眼,像钉子一样钉在每个人的骨头里。在破处、群杀之后,这一帮热血青年仿佛一叶知秋般地骤然成人,一切都变成了另一种味道。为了给荒诞过往一个交代,机缘巧合之下,王佳芝又一次做起了麦太太,选择了用更大的伤痛来治愈过往的创伤,逃避眼前的现实。然而,在真正遭遇到易先生后,她整个心智都被提拔起来,孤独的灵魂也有了回应,也许在外表上毫无差异,内心境况和人生视野却已无法复归。于是,苍凉、愤恨、爆发也好,温情、悲悯、依恋也罢,甚至后来在光影下渗透出的爱情升华和软语撩拨下的背叛,从女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可以理解的,或许也是必然的。在这一点上,张爱玲和李安是一致的。
  
  但是,完成《色 戒》时的张爱玲已然不相信爱情了,小说中的易先生显然是无爱的,张爱玲只能哀凉地刻薄到底。在电影中,情形就不同了,李安的诠释要婉约和仁慈得多。电影中,历史造就的易先生其人,残忍、冷血、多疑、变态,这些是其人性中已然凝固的一部分。然而,在王佳芝的试探和触碰下,易先生人性的另一面也被慢慢地发掘,缓缓地展示,以至于他最后的温情泪意竟然也可以如此动人。李安了解历史,但更了解人性,与人性相比,历史其实只是细节罢了。李安的易先生多少是爱王佳芝的,爱的差别只是在程度上。这样的差别,由性别决定,也由历史背景下的人物身份、人生阅历决定。谁都可能会说,爱拥有最大的力量。但是,在一个承载不了爱的世界里,最需要爱的人,却最悲惨。
  
  想起了阿加莎 克里斯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借神探波洛之口幽幽吐出的那句话——“女人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人爱”。在人的根本性问题上,果然是模糊了国籍地域和文化差异的。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6-18 20:3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朋友光临天籁之声版!文笔流畅质感,不错。
3#
发表于 2008-6-18 22:31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的确很流畅。不过,我还是觉得就事论事好些。
这样信笔由来,未免散漫些。
哈哈,个见。问你好。
4#
发表于 2008-6-19 10: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的文笔,如果对主题的反映更加凝练,效果会更好。问好!
5#
发表于 2008-6-20 15:0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楼主娴熟精致的文笔,和从女性作者的视觉出发的评论和感悟。虽然从思路上稍散漫了一些,但还是不失为一篇值得欣赏的好文章~~对穿插了三部老电影的片段的剖析尤其细腻,以前我看的时候也忽略了,重新看了一次,发现果真如你所说。
问候夏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7 09:56 , Processed in 0.04706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