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6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节气贴——冬天的况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10 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节气贴——冬天的况味
  
  1、        立冬的温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中国古代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自“立冬“起,中国北方就进入漫长的冬季了。
  
  然而,与冬天其他几个节气相比,这“立冬”还是相对温柔的。气候乍寒还暖。虽然时光已经走进了冬季,可天还是那么高远得蓝着,纯粹、明净;山峦、原野,自然万物,还都牵着深秋的手,斑斓着,沉郁着,恋恋不舍。
  
  树木的叶子黄了,有的变成了暗紫色,稀稀疏疏地挂在枝头,被风吹着,上下翻飞。分辨不出,那一片是深秋,那一片是刚刚到来的冬天。有些树木,依然深沉地绿着,仿佛宁死也不肯跟随季节的脚步,走进冬天。我不由想起了一句不相干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些依旧绿着的叶片,能够拒绝冬天的召唤吗?
  
  宋代仇远有一首关于立冬的《立冬即事二首》这样写道:“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仍旧是深秋的细雨,仍旧是半青半黄的草木。秋,并未远行,“立冬”虽至,却处处显着不同于冬天的温柔。只是那不知何处飘来的一缕梅香,揭穿了季节的秘密——冬天到了。
  
  明代王稚登《立冬》里也对立冬进行了温情的描写:“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今宵比昨夜寒了一些,但半轮明月,一点禅灯,依旧那么温馨,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秋风吹着,丹枫的叶子,黄着;客居的人,对着一轮残缺的月,看着,虽然有那么一点点惆怅,却一点都看不出冬天的萧杀来。
  
  季节无情还有情。该来的来了,该温柔的温柔着。
  
  古代,立冬之日,更是一个饱含人文关怀的日子。《吕氏春秋,盂冬》这样记载:“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人在即将进入寒冷的日子里,比老天要温存多了。“赏死事,恤孤寡。”人的温情抵御着天气的寒意,“立冬”这个节气就温情脉脉了。
  
  从立冬到小雪、大雪,冬天的脚步不会停息。草木、人和动物,都会遵循着自然的变化,进入轮回模式。在这样无数次的轮回中,只有节气是不老的。
  
  草木,人,都被光阴催老了。
  
  2、大雪的风骨
  
  纷纷扬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停了。
  
  远山、河流、树木、林立的楼房,都笼在一片茫茫白雪之中。翻翻日历,“大雪”到了。怪不得这样一场大雪突然而至。
  
  节气,是我国物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劳动生产、生活的经验积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每一个节气,都饱含着丰富的内容。有自然的,有人文的。草木也好,人也好,都在这二十四节气的轮回中,荣荣枯枯、生生灭灭。
  
  “大雪”,二十四节气里面出现在十一月的一个节气。古人说:“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我国古代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大雪”,是冬天的节气,也是春天的源头。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节点,进入这个节气,北方,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气逼人了。
  
  那些敏感的文人墨客,自然会把这些气候变化,风物增减,写进诗词歌赋里,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感慨。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白居易在这首著名的《卖炭翁》里面,写雪,写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写雪,写出了一片孤独与落寂;“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另一首《问刘十九》中,仍然写雪,却写得饶有情趣。《湖心亭看雪》,应该是一篇关于雪的名篇。“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良辰美景,全因雪而生。看来,这“大雪”不惟萧杀、不惟孤苦,还是蕴含着许多情趣的。
  
  时光的脚步谁都挡不住,立春去了,雨水会来;小雪去了,大雪会来。该来的,都会如期而至。在岁月里讨生活的人,在不同的季节里,各自的生活轨迹,各种各样的生活形态,都会一一呈现。
  
  节气与草长莺飞,花开叶落有关,与人的生产生活又岂能无关?
  
  大雪纷飞,自然会冰天雪地,寒气逼人。花草树木,人与动物,都将蛰伏,休养生息。以待来年的春暖花开。
  
  北方,因为大雪,愈见风骨了。
  
  我们都是大地的草木,节气关乎草木的枯荣,也关乎我们的生生死死。
  
  3、冬至的情怀
  
  裹着满身的雪花,岁月的脚步走进了“冬至”。
  
  北方,进入“冬至”,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寒冷的冬天就开始了。越往北,冬天的时光越漫长。到了我们塞外,一个冬天,从十一月份开始,要跨过春节的门槛,一直到来年四月的清明才会结束。有的地方时间甚至更长,五月节前后,冰封的土地才会解冻。人们冒着刺骨的寒风,用犁尖划破土地的肌肤,把种子埋进土壤里,等待它们破土、吐芽、生长。
  
  在我国古代,“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冬至”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杜甫有一首《冬至》这样写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虽然寂寞孤独,却也韵味悠长。想想古人的情怀,确实比我们现代人柔婉、蕴藉。
  
  我们现在很重视春节,也钟情于与“春”有关的节气。认为“春”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人们是很在意开始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好的开始,就是一个好兆头,会事事顺意。求一个好的开头,最终还是想要一个好的结果。按照古人的说法,“冬至”是一年的结束,不就是一个出结果的时候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如此说来,结束似乎更加重要。一年的工作结束了,无论怎样,都应该放松心情,快快乐乐,以待来年。古人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更懂得一张一弛的道理。
  
  《周礼春官•神仕》里面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冬至之时祭拜天地鬼神,就是辞旧迎新之意。一年结束了,该走的走了,该睡的睡了,该休养生息的,躲在温暖的屋子里,享受一年里难得的慵懒时光。北方的冬天,也是一个很好的季节呢。
  
  那些候鸟,拍着翅膀飞向南飞去。它们要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那些鸟儿就携家带口,再度回归。离开,是为了再度归来。那些冬眠的动物们,钻进厚厚的泥土里,构思一篇长长的腹稿,以待来年,书写一篇华彩篇章。草木萧疏了,人类的活动也日渐减少,冬至以后,北方就沉寂了。
  
  在这漫长的沉寂中,都在谋划着一个新的开始。植物、动物,还有人。
  
  4、坚硬的大寒
  
  “小寒大寒整一年”。这句民俗告诉人们,大寒到了,春节马上就来了。在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年里最寒冷的日子,也来了。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说:“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宋代邵雍有一首《大寒吟》:“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就很形象地描写了大寒时寒冷的情景。如此看来,岁月走到今天,气候的变化还不算大。
  
  中国幅员辽阔,当北方进入一年最为寒冷的时候,想必,江南已是桃花流水,有融融春意了。或许,江南那温暖了的泥水里面,已经埋进了粒粒种子,在这些渐渐暖起来的日子里,酝酿、发芽,待春节一过,就绿意葱茏了。
  
  这就是物候学的奥妙之处,所谓十里不同春就是这个道理。在同一个节气里,天南地北却感受着不同的冷暖。这也是我们对节气感兴趣的原因之所在。
  
  我们塞外,由“大寒”起,就进入了比北方其他地方更加寒冷的日子。山寒水瘦,在寒风里站立了一个冬天的石头,由内而外,坚硬无比。冰封的河床,不断发出爆裂的声响,时远时近,震撼着人们的耳膜。寂静的夜晚,躺在床上,那一声声冷裂的声响,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人的身心都凉透了,比石头还要坚硬。
  
  忍耐了一个漫长冬季的羊呀牛们,眼里含着落寞的光,忽闪忽灭。似乎随时都会暗淡下去。几只山雀蹲在钢丝一般的枝条上,坚硬得像一块块石头,盯着白茫茫的原野,不出一声。那些乌鸦,成群结队在城市的上空飞来飞去,想寻找一个温暖的所在。凄厉的鸣叫,让这寒冷的塞外,愈加寒冷砭骨。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再寒冷的天气,也阻止不了岁月的脚步,也同样熄灭不了人们生活的热情。集市上忽然热闹起来,往日冷冷清清的广场,人头攒动。大人孩子顶着刺骨的寒风开始置办年货了。一声两声的爆竹,会时不时在空旷的广场上响起,在冰一样的空中炸裂,似乎要把这寒天冻地,炸出一条缝来。
  
  热气,从厚厚的门帘的缝隙钻出来,立刻就凝结成冰霜,挂在门楣上,凝结在房檐上。屋门口,瞬间变了模样,宛如童话里的水晶宫。房檐下那个燕子的弃巢,被一团团热气裹了,成了一个小巧的水晶灯,晶莹,却失去了往日的温暖。孩子们站在门口哈哈地笑,他们已经闻到了年的气息。
  
  只是不知道,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燕子归来,旧巢何在?
  
  过了小寒是大寒,过了大寒就是年。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
  
  

2#
发表于 2016-12-10 08:27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学习,厚实流畅文笔!
3#
发表于 2016-12-10 12:10 | 只看该作者
从立冬到大寒,文章引经据典,诉说着节气的故事,写得丰厚朴实,不由得想起24节气被收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
4#
发表于 2016-12-10 19:31 | 只看该作者
小寒大寒过一年.拜读欣赏好文.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7:32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6-12-10 08:27
拜读学习,厚实流畅文笔!

谢谢朋友,问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7:33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6-12-10 12:10
从立冬到大寒,文章引经据典,诉说着节气的故事,写得丰厚朴实,不由得想起24节气被收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

谢谢点评,谢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1 07:33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6-12-10 19:31
小寒大寒过一年.拜读欣赏好文.

谢谢来访,问好。
8#
发表于 2016-12-12 05:09 | 只看该作者
塞外的老师,您把北方的冬天写活了!
9#
发表于 2016-12-12 05:36 | 只看该作者
跟随作者的笔触,领略冬天的况味。欣赏问好。
10#
发表于 2016-12-12 10:4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深厚、广阔,有种阳刚之味,很美。
此文可以立红那篇参看,两篇均写冬日,一出自女性之性,一出自男性,对冬日的诠释都很美,却又各有不同,这些不同,正是趣味所在。
欣赏并问好!
11#
发表于 2016-12-12 11:38 | 只看该作者
写自然天气,言之有据,引用得法,文笔大气,学习了。
12#
发表于 2016-12-12 17:07 | 只看该作者
    抓住立冬、大雪、冬至、大寒四个特定日子,来展示北方冬天的独特况味,在于立冬是一个饱含人文关怀的日子,因人的温情抵御着天气的寒意,“立冬”这个节气就温情脉脉了;大雪”,是冬天的节气,也是春天的源头;而到了冬至,则要祭拜天地鬼神,就是辞旧迎新之意。一年结束了,该走的走了,该睡的睡了,该休养生息的,躲在温暖的屋子里,享受一年里难得的慵懒时光。而大寒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再寒冷的天气,也阻止不了岁月的脚步,也同样熄灭不了人们生活的热情……
     厚重,大气,典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07 | 只看该作者
山淼 发表于 2016-12-12 05:09
塞外的老师,您把北方的冬天写活了!

哈哈,谢谢夸奖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08 | 只看该作者
青衫子 发表于 2016-12-12 05:36
跟随作者的笔触,领略冬天的况味。欣赏问好。

问好青衫子,谢谢来访。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4:08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12-12 10:46
写得深厚、广阔,有种阳刚之味,很美。
此文可以立红那篇参看,两篇均写冬日,一出自女性之性,一出自男性 ...

嗯,去看看,谢谢雨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8 21:02 , Processed in 0.05242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