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1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制度的惯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6 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制度的惯性
       人类为了族群及社会的整体的稳定发展,创造了维系秩序的规范和制度,这就形成人类社会的第一悖论:发展和制度。

       发展是不断新陈代谢,不断求异求新,而制度总是力求维持现状,于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制度不断现范发展,发展不断突破制度的矛盾史。

        而这一切想源于制度的惯性。

       制度的惯性本质是其稳定性,之所以表现为惯性是因其套装的社会在发展变化,而制度却不能随动变化。如果社会发展是一活人,他小时候穿的衣服就是制度,他发育长大过程必须不断更换适合身体大小的衣服,才能舒适地长大,否则会被捆扎地难受,或终撑破。即使长大后也不可能一件衣服穿到底,需要洗刷积垢缝补破洞,或需直接换新才能让人容光焕发。

      实际上我们常勤换衣服以保持自己的光鲜,但制约发展的制度却很难常换,因为它是族群和社会的,需要有共识有推动者,才能改变制度,这就要说到政治和政治家。

      据中山先生解释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故能够提出社会理念并践行的人才是政治家。一个不适应发展的制度需要政治家来把脉,是修补扬弃还是重起炉灶都是克服制度惯性的选项。

       在发展和制度相匹配时,需要的是循规蹈矩的官僚,在破解制度惯性时需要有解决能力的政治家。看中国的三千年历史可知,王朝的更替本质是发展撕毁旧的制度而克服其惯性。

      因此一些糊涂的思想家以为最高权力者最好是圣人哲人或完人。但在需要克服制度惯性的历史条件下需能够解决问题的人,需要能够不拘小节不顾自身的英雄,而不应管他是流氓还是亭长,是乞丐还是和尚,是玄武之变还是陈桥之变。

      因此补贴取巧,妇人之仁的书生政治成不大事;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庸人政治更创造不了历史。看看赢政、刘彻、李世民、玄烨干大事的时候那个不是少年青年。

     人有惰性,制度有惯性,但人总要成长,社会总要发展,面对列强环伺缺瓯待圆的我们是否需要整理一下行头奋然前行呢?


     





2#
发表于 2017-1-6 22:36 | 只看该作者
抢个沙发,先来学习一下
3#
发表于 2017-1-7 1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7-1-7 15:44 编辑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根基,制度建立在它之上。文化的大形态是不变的,只通过融入新鲜元素更加完善它,所以文化是底蕴是根基是骨骼,制度是建立在文化之上的组织形式,是血肉,法制是它的皮肤,政策才是衣服。理解从起点出现了偏差,那么认识也就会偏离更远。
~(^~^)祝好~
4#
发表于 2017-1-7 15:57 | 只看该作者
似乎觉得你说的“一些糊涂的思想家”是指《理想国》的作者柏拉图?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7 17:13 | 只看该作者
糖葫芦 发表于 2017-1-7 15:42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根基,制度建立在它之上。文化的大形态是不变的,只通过融入新鲜元素更加完善它,所以文化 ...

先生的深入解析很对,以人喻社会,有不变的如性格如意识形态,有变的如生老病死,如制度的建立使用废除,细说起来,这个话题也是老生常谈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本篇按千字文来写只能泛泛而谈,有些需要表达的意思隐藏在字里行间。
6#
发表于 2017-1-7 19:09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17-1-7 17:13
先生的深入解析很对,以人喻社会,有不变的如性格如意识形态,有变的如生老病死,如制度的建立使用废除, ...

我什么时候都不够先生的格儿,所以葫芦装没听见好啦~
我只是探讨一下起点,如此罢了,你的文章一向不错~
葫芦是了解滴~
7#
发表于 2017-1-9 10:15 | 只看该作者
赢政、刘彻、李世民、玄烨干大事的时候归结为不良少年可能简单化了,相反,王朝开创的时候,政治肌体充满着活力,这些解除的青年呼之欲出,当了王朝的默契,肌体僵化,即便想有所作为之人,也很难挣脱,比如崇祯,比如光绪等等,多少有些历史周期律的意思。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0:54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7-1-9 10:15
赢政、刘彻、李世民、玄烨干大事的时候归结为不良少年可能简单化了,相反,王朝开创的时候,政治肌体充满着 ...

说到了王朝的气数,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实际上不管什么事情就是一拨人。这一拨人的好坏及是否能够自我更新就能看到他的气数。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气数尽了就基本上没好的地方了,只好等着就木然后灰飞烟灭。
9#
发表于 2017-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毕之航 发表于 2017-1-9 10:54
说到了王朝的气数,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实际上不管什么事情就是一拨人。这一拨人的好坏及是否能够 ...

清朝最逗,最后几个皇帝连个娃儿都生不出来,还能延续吗?
10#
发表于 2017-1-9 10:55 | 只看该作者
同样的制度,由不同的人来撑握,结局也大不相同。
看来制度是可操控的,并且决定由什么来人操控。
11#
发表于 2017-1-9 11:58 | 只看该作者
制度本身没问题,关键是执行者。
12#
发表于 2017-1-9 12:50 | 只看该作者
制度惯性就变成惰性了,就这样按部就班、老调重弹,不忘初心!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3:05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7-1-9 10:55
清朝最逗,最后几个皇帝连个娃儿都生不出来,还能延续吗?

王朝的气数尽时,坏事全部到齐,甚至连娃都生不出来。
这与一拨人选用后继人的方法有关,如果不是有立嫡的传统,而是从更大范围如皇族内选取优秀的人有能力的人,可能不至于如此。
明朝朱元璋废了宰相,董事长、总经理自己一把抓,是因为他有过艰苦的历练和能力,而后代子孙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而朱棣为了防止自己的故事重演,把非太子的皇子全部逐出京城,结果后期就难免出现幼儿皇帝,这种情况不是宦官干政就是后宫垂帘或者强臣执政。到时候不灭都难。
过去的历朝历代都总结兴废经验,力图避免,没有人发现兴亡与人事有关,人事于选人有关,选人就是立储,立储本来可以选优,但自私的皇帝们基本不考虑天下,只考虑血统,结果有时候即便是傻子、幼儿都被立储。
所以一拨人的系统是否开放,是否能选优就很关键。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3:07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7-1-9 10:55
同样的制度,由不同的人来撑握,结局也大不相同。
看来制度是可操控的,并且决定由什么来人操控。

不管什么事,本质就是人事,今天也一样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9 13:10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1-9 11:58
制度本身没问题,关键是执行者。

能够与时俱进,说起来简单,执行起来很困难。
当初商鞅搞改革,民曰不便,这些人后来尝到甜头就鼓吹改革好,结果好像被商鞅杀了。
后来商鞅总结到:民可与之成,不可与之始。其实中国的情况就是如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 09:57 , Processed in 0.0664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