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5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道德经》中的人生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5 08: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老子在《道德经》中,从整个宇宙的生成以及它的发展演变来观察人生,从而确定天地万物的演变以及人类生产和活动的方向。他所阐释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是一致的,既“天人不二”。他认为,人们如果能够自觉遵照和顺呼自然法则而行,就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而行,便招致祸端。他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说:“处无为”;在六十四章里中说:“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就是说人生的总原则就是顺应天地的自然法则而不去违背它。
  首先,老子《道德经》中关于人生观中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尽自己的力量,为大众服务丝毫不能推辞;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大众生产而不占为己有;尽量施舍与人,而不求丝毫回报;尽量为人排忧解难,而不求别人感恩戴德;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埋头工作,不恃才傲物,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不贪功据为己有。为大众,不辞辛苦,不自私自利,克己以奉他人。这也是老子“为而不有”的人生观。这种处世方法同佛所提倡的“普度众生”有相同之处。
  其次,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人生观的论述中说:人生应当至公无私。古人说:“天无失履也,地物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也。”《吕氏春秋、去私篇》。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中说:“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也。”一个人,如果他可以无自私心,处处为他人、为公众着想,那么他的生命和生存的价值就可以完整的得以体现出来。
  老子认为,面对世事的纷争和搅扰,人生应当致虚守静。他认为,道体是虚状的,是万物的根源,它发挥出来的作用永无穷竭。看来,老子所说的虚并不是空虚无物。再现实社会中,我们常说虚怀若竹,是指一个人心胸宽广,此话来源于老子。把虚用到人生观上,便含有更加深沉的意义,令我们去感悟。虚的反面是盈,盈是自满的意思,自满可以产生许多弊端。在现实生活中,自满就会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甚至丢失良好的发展机遇。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提醒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不欲以及静,天下将自定”。《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既无欲的状态。静的反面是急躁、烦扰。老子强调,以静制动,就是希望人们在繁忙的事物中静下心来,在急躁中稳定自己。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熙熙攘攘为名奔波,急急忙忙为利而往,这都无可厚非,但一些人过分追求名利,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典型的华南虎假照片事件;“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氢危害儿童等事件,震惊中外,令国人猛醒。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对照老子《道德经》中关于人生观的论述认真反思吗?
  老子主张柔弱、不争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柔弱,不是软弱,是具有水一样的品质。他说:“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子认为,柔弱是生命的标志,是活泼、发展和充满生命力的东西,柔弱是生的法则。老子提出的柔弱主张是针对逞强的行为,逞强者自已为是,刚愎自用,人世间的纷争和烦恼,大都有此而生,因而,老子认为应当不争、柔弱。无论老子所处的战国时代还是在现实社会当中,人们都在为私自的利益而争吵不休,尤其是老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强国攻打弱国,天下纷争不断,老子对此深有感触,为了消除这种争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不争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不争不是遁入山林,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为他人服务,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从而达到豁达忘我的崇高境界。

2#
发表于 2008-11-25 0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不争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不争不是遁入山林,也不是逃避现实,而是顺应自然规律,为他人服务,不与他人争名夺利,从而达到豁达忘我的崇高境界。
学习了。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谢龙版第一时间的点评!问好!

4#
发表于 2008-11-27 1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好!加精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08: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版主的支持,是我学习研究老子《道德经》的动力,也为学习增添了动力!多谢支持,请多指导!

6#
发表于 2008-11-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版主的支持,是我学习研究老子《道德经》的动力,也为学习增添了动力!多谢支持,请多指导! [/quote]
  客气了,人与人之间都是相互学习。老子说:“强良者不得死,吾将以为学父。”这就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人皆可为我师。好人学他的好处,坏人从他那里总结教训。不是吗,比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得更经典。请多赐稿,近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多谢版主的支持与勉励!学海无涯,学无止境,我将把学习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道德经》这本书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终身学习的首选!

8#
发表于 2008-12-3 18: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2 编辑

“不欲以及静,天下将自定”。合心意。楼主解读也好。

9#
发表于 2008-12-4 21: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3 编辑

   学习。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3 编辑

问西夏楼兰老师好?以文会友,请多指导!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ichezhiyuan 于 2015-8-25 05:53 编辑

《道德经》一书,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学,是我终生学习的目标之一。学习之余,偶有所得,撰写上网,便于交流,请梁兴钧老师多指导!

12#
发表于 2008-12-15 17:3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精华!学习,问爱国老兄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0:5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支持!学习了你发在枣林论坛上的散文,写的精致,写的厚重,写的真诚!
14#
发表于 2008-12-25 20:55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好!只是排版时粗糙了些,引文都有丢字的啊。
15#
发表于 2008-12-29 17:41 | 只看该作者
“不被贪欲所激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而清静的境地,既无欲的状态。”文章解读的很好,学习了。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就要不与他人争名夺利,达到豁达忘我的崇高境界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16 20:00 , Processed in 0.05778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