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44|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评甄小竹《陌上花开缓缓归》(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4-17 0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奎文阁 于 2017-4-17 01:12 编辑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八股文讲究“起承转合”,评论文学作品我每每从对题目的解析开始。当粗略地读完甄小竹《陌上花开缓缓归》全文的时候,我再回首去看题目,竟不明就里,于是,搜索到了下面的这段解释: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出自钱武肃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意境优美,寓意美好。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含义:1.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地回来。2.小路上的花儿都开了,而你,我可以慢慢等你回来!甜蜜的等待。

    若干年前,作为文人的瞿秋白就义前说过一句:“此处正好”,我不恰当地借来,“仿词”一下,“此解正好”。所谓此解,特指我搜索到的第一个对“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解释,用于整体评价甄小竹《陌上花开缓缓归》,恰如其分。或许作者对此语有深刻而独到的体悟,所以拿来为小说命名。而作品通过描写安然与冷笙箫男女两主的故事,对“陌上花开缓缓归”给出了当下生活情境里唯美、蕴藉的感性解释,使得读者得以透过作品,反思情感、人际关系这些人生范畴。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评述文学作品曾经被诟病为“庸俗的社会学的解释”,但我仍然“顽固”地以这样的视角解析甄小竹的这部作品,不同的只是,需要结合中西文化融合带来的文学、美学诸观念变化带来的文学创作实践,运用以理服人而非灌输的原则加以评判。

    如果说观念上的融合,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大团圆的结局设置,既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直接承继,也是作品中主人公命运变化中应有的必然结果,这样的构思,用一句非常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弘扬正能量”,这应该是上文提到的“社会学的解释”,同时是拒绝了“庸俗”的。因为在我看来,并非沾上“社会学”就一定是庸俗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结合作品,客观、实事求是地得出评价。

    作品中的“反面”人物,或者说被批判的对象叶子华内心深处“浓得化不开的”“处女情结”,在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集中体现着当年鲁迅先生痛心疾首的“国民劣根性”。作品通过故事和形象,再一次警醒人们,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根除“国民劣根性”同样任重道远。

    就作品中人物的命名考察,安然有一种返璞归真、冲淡冲融的意味,同时也是对知识女性应有的生活态度的一种宣扬与宣泄,还容易让人想起名作家铁凝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以及据以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年》中的女主安然。冷笙箫,类似武侠作品中侠士的名字,配合着人物性格、观念、行为,读来令人有恰如其分之感。“反面”人物叶子华,则明显带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内蕴,品性与名字大相径庭,也从一个侧面告诉读者,社会的复杂,人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可以看做是一种无声的警示。

    作品结尾的大团圆,作者营造了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柔美氛围,与建国初期名作家杨朔在其散文作品中刻意营造的“卒章显其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折射出文学观念、审美情趣的变化,又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融通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尽管是透过作品,弥漫与氤氲着的,但同时也是令人记忆深刻的。

    唯美,作为新时期以来的一种审美取向,在当今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作者作品或生活追求中,悄悄蔓延着,自然也不会不对同样身为女性作者的甄小竹有深刻的影响,以致她自觉不自觉地悄然运用到了作品的创作中,运用到了她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生活中。

    反差和对比,在女主安然身上表现,或者说刻画得非常成功,比如她的唯美的生活态度与对待丑恶的决绝反叛,作用就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立体、生动、形象、鲜活。

    6年前夜总会的那个夜晚,让冷笙箫刻骨铭心,他苦苦找寻了6年。其中折射了社会生活变化带给人们思想、行为、观念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在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中,或唯美或勇敢地表现与传递传达着。如果说那一夜的冷笙箫的举动,更多地或者完全体现着冲动、人的原始生理欲望,那么,6年的苦苦找寻,终“修成正果”,则体现出时代、社会变革带来的人们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积极意义上的变化,伴着“反面”人物叶子华的肮脏灵魂、龌蹉举止。就“社会学”意义而言,这种对于爱与美的弘扬,对丑和恶的鞭挞,无疑充满了十足的“正能量”,值得赞许的同时,必然会对当代言情作品创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这种冲淡冲融的安静、平和与嫉恶如仇的果敢、决绝,形成了唯美的交响曲,是“诗意地栖居”的形象展示。

    悬念对于增强情节的曲折、故事的耐读,人物命运的坎坷有着重要的或者不可或缺或者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部作品中的悬念设置,每每把女主推倒风口浪尖上,而解开悬念包袱又使情节进一步发展,在悬念的结构与解构中,完美着作品,使作品更吸引读者眼球,令人读来欲罢不能,在这点上考察,作者至少是熟悉并自觉运用“接受美学”于创作中的。

   继承发展与借鉴融合集于一文,使得作品整体格调上更加和谐,观察、表现生活更加趋于理性,感性的唯美与理性的深刻完美“交响”,传达出作者对情感、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独特的审美思索与艺术表现。

    原作链接: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024473-1-2.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1:26 | 只看该作者
先来自沙
3#
发表于 2017-4-17 05:23 | 只看该作者
起了个二百五早,还没坐到沙发,俺拿条板凳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7-4-17 05:27 | 只看该作者
木木,笑死我了
5#
发表于 2017-4-17 05:29 | 只看该作者
敬茶,奎奎
6#
发表于 2017-4-17 06:2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起得很早,要想坐沙发,没别人的。
7#
发表于 2017-4-17 06:45 | 只看该作者
风版,哈哈哈。笑死我了
8#
发表于 2017-4-17 07:49 | 只看该作者
刚睡醒,就爬上这里了,这是今晨的第一眼,绝对是。看见此文了,感动的不能说唏里哗啦,也是激动万分。曾曾经我的这篇小说,被某专职评论员老师批的一文不值。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谁解此文意?老师看穿了这篇小说。这篇评论,终于让我有懂的感觉了。小说是有瑕疵的,这一点我深刻地知道。感谢老师,手机回复,有不妥请原谅。
9#
发表于 2017-4-17 07:50 | 只看该作者
给老师敬茶。咖啡也行。
10#
发表于 2017-4-17 07:52 | 只看该作者
看见这篇评论开心,太开心也不好吧!赶紧合起大门牙,偷偷到墙根笑去。
11#
发表于 2017-4-17 07: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万分感谢。
12#
发表于 2017-4-17 07:53 | 只看该作者
以用心的研读品味,以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全面客观的态度解析了一篇文章,值得学习。
感谢、致敬!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9:11 | 只看该作者
徐得荣 发表于 2017-4-17 05:23
起了个二百五早,还没坐到沙发,俺拿条板凳学习了。

感谢老榆木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9:11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真高兴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09:11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枫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2:40 , Processed in 0.0505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