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9331|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内证反观的力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9 0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5-9 09:44 编辑

    
  始终觉得,跟雄广这个上下铺同窗两年的哥们相识相知,即使再过五百年,依旧意气相通。然而,读过雄广的书稿,我却一时失语。他的生活、他的思考、他的文字,已然“水深火热”——远远超越我的想象,甚至抵达了只能望其项背的高度和不可叵测的深度。要解读他的文字,非我所能。因此,不敢妄担作序之托,只说些观后感,与有幸阅读本书的朋友奇文共赏。

  相识雄广于大学校园,同窗两载,同为文青,研析诗文,彼此观照,他勤勉有加,才识超拔,卓立于同辈之上。之后各奔东西,在相距三、四百公里的两地各安其生,偶有书信往还,多是相互勉励,互诉烦恼与忧乐。数年后,酒泉《阳关》编辑部组织的一个笔会上再次相遇,并欣然应邀前往四0四,感知了他所生活的空间,与韩爱民、李长瑜等文朋诗友相识,集中阅读了他和朋友们的诗文,他们守望荒原,歌吟生命,用诗歌抵御远离闹市的寂寥与庸俗,让我深深感佩。互联网时代的便捷,让我们的交流更加频繁,从他的文字中,我读出了他心灵的狂躁、生活的不安、人生的变故,诸多心事,让人心疼,但又无奈。好在,雄广心胸旷达、勇于担当,在人生波澜起伏中愈挫弥坚,在这薄凉的世界深情地活着。

  读雄广的文字,首先想到的是清末沈复的《浮生六记》和民国宣永光的《妄谈·疯话》。前者堪称直写生活的“非虚构叙事”鼻祖,一个家境不裕、坎坷多蹇的社会低层文化人,以不着痕迹的朴实文笔描述居家生活的种种际遇和悲欢离合。后者称作中国现代文坛的“春秋魔笔”,一个不慑当道之忌、不阿流俗之好的“疯妄鬼才”,以独特的见解深刻地分析男女、情爱、婚姻家庭和性爱, 以犀利的语言剖析了当时的社会、官场、人生和文化。雄广的文字介于二者之间,既有触摸生活的真实与质感,又有医世针砭的犀利与思辨,从文体意识来说,应当是文人随笔的觉醒和拓展,虽不是“全新”,至少独具个性。

  往事不堪回首,蓦然反观,一把辛酸泪。走过的路,经过的事,处过的人,点点滴滴的幸福或不幸、得意或失意,梦想或绝望,一转眼都成为过去,成为记忆,成为植入灵魂的突刺。不思量,自难忘,偶尔翻捡过往,一闪而过的丁点小事,便把自己感动得风卷残云、一塌糊涂。几年前,得知雄广妻子病故,读到他写给亡妻的《故园回望》,看到他锥心泣血般翻捡出妻子生前打理生活种种细节和苦难生活中相濡以沫、琴瑟和谐的恩爱,力透纸背的真实,让我泪眼婆娑,这不是“一汪深情”所能概括,曾经的苦难和幸福,全都是今日的“突刺”,要想把这些“突刺”一一拔出示人,若无强大的内省力,恐怕无力承受内心的风暴和锐疼。在他的文字中,苦难与幸福始终交织在一起,自觉背负着探究命运渊薮的使命,由个己及人类,极力去品尝生命杯底那缕苦涩而甜蜜的酒滴。直面苦难,方可沧海横渡;拥有梦想,便觉世界辽阔。雄广善于内省,把一个沉重而复杂的哲学命题演绎得风生水起,有温度、有质感,有重量。

  写作者两难的困境,往往是写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困苦中的自己,既想展露,又怕示人,尤其是一些不可示人的小情绪、小私秘,如何拿捏分寸最费思量。比如生活中的穷困潦倒、求人碰壁、儿女情长、恋爱婚姻、家庭变故等,雄广的《疼痛》一辑及《时光》诸多篇章,多是自我命运和阅历的真实呈现。这些“暴露”的文字里看不到自怨自艾,看不到蜚短流长,也看不到愤世嫉俗,看山是山,看水是山,亦或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还在大学读书时,我们就探讨过“小我”、“大我”与“无我”的境界,今日观其为文,已把理念化的东西转化为内证实验,继而反观人性,突破小我,超越大我,极力向无我靠近,呈现出悯世悲人的大气象。

  内证反观,是中医常的一个术语,借用其意,特指亲身感知与观照他物。文化学上的内证反观,需要建立在自己足够强大的基础上,然后格物致知。《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雄广阅读丰富,视野开阔,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读着古典文学、读着鲁迅,读着尼采、读着罗兰、读着蒙田、读着海德格尔┈┈一路走来,这些积淀,给了他智性的力量,让他有能力突破俗世魔障,另眼看人世,解得生死结。《世界》、《视线》两辑,犹如宣永光的《妄谈·疯话》,谈古论今,不慑当道之忌;笔触辛辣,不阿流俗之好。以充满智慧的思辨文风和设身处地的实证体验,演绎饮食男女情怀动人,诠释多元人性谈吐隽永,剖析官场弊事眼光犀利,解读处世哲学视野开阔,议论时政纵横开阖,考证得失博证博引。如《这个男人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女人》《教师》《公平的逻辑》等篇,识见之深广,情怀之磊落,语言之弘丽,意气风发,酣畅淋漓,可谓奇文。阅读的过程,几乎是一场精神的对接和思想的交融,他的才情与思考如流水、如春风,渗透到枝枝叶叶,给人会心阅读的清凉与舒展。篇幅所限,不再作断章取义的引述。而且,他的文字并非选取一节、一段便能够读出味来,只有整体把握,才能得其妙义。

  当代人的浮躁功利,正在把世界推向物质化、同质化的词汇的排序中。五光十色的生活,也使得人心迷惑、麻木和迟钝,吹糠见米的欲望洪水般漫卷人心,众声喧华的浮浅淹没了独具情怀,媚好迎合的合唱取代了格物致知的慎思,理性思考与个性表达成为当下最为稀缺的人文资源。内证反观的力量,让雄广的文字具有了可以触摸的楞角和质感、可以听到的金石般的锐响。他的文字以一种穿透时空的钢性和重量,铭刻在流淌的时光中;他的思想,像光谱一样折射出炫目的光影,彰显出异样的魅力。

  愿雄广持加定力,沿着内心所指抉心自食,孑然前行。

                         2017年3月17日于张掖

注:《消逝或镌刻》魏雄广著,2017年3月由四季出版社出版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5-9 10:26 | 只看该作者
慢慢来读!
3#
发表于 2017-5-9 15:18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柯英老旺师跟同学写的这篇评论,我们透过柯英老师对同学文字的评论,更能看到他们相识相知,几十年未变的友情。问好老朋友。祝福老朋友。祝佳作连连。
4#
发表于 2017-5-9 21:18 | 只看该作者
柯英老师这篇书评,从同窗舍友之谊起笔,于言辞恳切之间,将雄广先生旷达的胸怀与充满智性与思辨的文品透亮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同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内证反观”中医理论知识,旁征博引,精妙地阐释了《消逝或镌刻》文集中作品的内涵与外延,使读者不禁对雄广先生的新书心向往之。
而柯英老师在书评中所表现出来的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深刻的文学见解,也让我们钦佩不已。
学习了,问柯老师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29 | 只看该作者
潭边老桑 发表于 2017-5-9 21:18
柯英老师这篇书评,从同窗舍友之谊起笔,于言辞恳切之间,将雄广先生旷达的胸怀与充满智性与思辨的文品透亮 ...

非常感谢老桑的支持和鼓励!你的解读很到位,一下子就抓住了内在的东西,眼光犀利!
6#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29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请秋雪多批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7-5-10 08:30 | 只看该作者
程贤富 发表于 2017-5-9 15:18
看了柯英老旺师跟同学写的这篇评论,我们透过柯英老师对同学文字的评论,更能看到他们相识相知,几十年未变 ...

谢程老师前来支持!问好!
8#
发表于 2017-5-10 10:44 | 只看该作者
     内证反观,孤陋寡闻,山不在确切含义,原来是中医常的一个术语,才知道是特指亲身感知与观照他物。
  以辩证的眼光,独到的笔法,客观公正、条理清晰、思路多维的点评文友的新作,且有自己的独到感悟与见地,比如这样的话语就颇为中肯:直面苦难,方可沧海横渡;拥有梦想,便觉世界辽阔。同时又紧紧结合朋友的文字来谈论(善于内省,把一个沉重而复杂的哲学命题演绎得风生水起,有温度、有质感,有重量。
),不乏真知灼见,令人感动文笔的精到……欣赏,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17-5-10 11:03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人的浮躁功利,正在把世界推向物质化、同质化的词汇的排序中。五光十色的生活,也使得人心迷惑、麻木和迟钝,吹糠见米的欲望洪水般漫卷人心,众声喧华的浮浅淹没了独具情怀,媚好迎合的合唱取代了格物致知的慎思,理性思考与个性表达成为当下最为稀缺的人文资源。”
昨天粗粗地读了一遍,说实话,对于一个文学理论等于白痴的我来说,似懂非懂,如云里雾里,只知道柯英老师与老同学老朋友魏雄广之间深厚的友谊。
对照自己所写的那些狗屎文字,我只能说,那都只能算是小学生的习作。因为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意义,只是觉得哪件事让自己的心动了一下,就想把它写出来。仅此而已。
问好老朋友。
10#
发表于 2017-5-10 11:31 | 只看该作者
为书作序,此篇可称范本。柯老师与书作者同窗同气,相知多年,志趣相投,捉笔作序非君莫属。
这方面我是外行,求教一点不懂,老师不要笑话。序言包括对书的见解、对作者的介绍,当然包括作序者与书作者的关系,这是作序的原因。老师写得上下贯通,一气呵成,几乎易一字而动全篇。但读者,比如我最关心的是前两项,是否可以放在序的前面?
不过,我又想到《岳阳楼记》,写作目的,和与滕子京的关系是在文首的,呵呵。
11#
发表于 2017-5-10 14:1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大作!老师好!
12#
发表于 2017-5-10 14:2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拜读柯英老师的大作,是享受!

不仅是语言的精致,优美,以及简洁、精准,

更是内容的精辟、厚重!
13#
发表于 2017-5-10 14:2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

拜读柯英老师的大作,是享受!

不仅是语言的精致,优美,以及简洁、精准,

更是内容的精辟、厚重!
14#
发表于 2017-5-10 14:30 | 只看该作者

柯英老师,是中文系毕业吗?语言真好!

有一种——古典美!
15#
发表于 2017-5-10 14:34 | 只看该作者


作品的思想、内容,很有深度、广度,因此有高度!

虽然没读过原作,但是,

此文的内容,已经可见一斑。

——特别是,此文作者说赞赏的,

个性,独立,不流俗,活出尊严,活出纯粹和真意,

令人反思、深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6 23:16 , Processed in 0.06028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