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33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修改稿《最后的水磨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8 2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后的水磨房
          杨木华
??
  多年了,有一种声音一直在耳际敲着。“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急促中蕴节奏,简单中含真情。想要仔细聆听,似乎又若有似无,时时刻刻响在脑海,却又遥远得抓不着,仿佛是一种默契,又好像是一种召唤。直到这次回老家,我才找到了她。
??
  我的老家官庄,是苍山西坡一个古老的小村,十多户人家散落在核桃林里。村旁,源于苍山莲花峰的上邑河淙淙地向西流去,河两岸是狭长肥沃的小坝子,坝子尽头才是村庄。多年之后回来,上邑河依旧清澈闪亮,依旧铮铮淙淙,河流两岸的荒滩之上,遍地都是核桃树。核桃林掩映之下的河谷,更显得宁静清幽,充满诗意。但似乎有一种失落,总觉少了一点什么?
??
  沿着古老的引水沟渠,迟疑的脚步究竟要找寻什么?我问自己。走出小村时,豁然一亮的耳际,“当当当当”声分外清晰——一座水磨坊映入眼底。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屋,仄仄地蹲踞在水渠上。檐头的屋瓦掉落了数匹,瓦楞间的草丛青葱逼眼。一扇久经风吹日晒的木板门,静静地靠在门框上,似乎经不起轻轻一推。
??
  没有人,我们轻轻推开门走进磨房。房中,石磨飞旋,玉米面顺着石磨边沿溜出来,在方形的磨巢里,等待主人运走。靠近石磨的地方,新鲜的玉米面又细又白,离得稍远的磨得较粗。石磨的下扇静静地躺在那里,上面的一扇在飞速旋转。下扇依旧古朴美观,上扇历经多年的磨练,早已走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变薄了,大概只有下扇的三分之一厚了。磨上面的那个倒立锥形木斗,被绳索挂在屋梁上,斗中贮存的玉米正顺着开口处流到石磨的口中,流入量的大小在锥口处调节。一个挂在锥斗口的木片被牵在石磨上扇上,石磨转动木片就不停地振离又回来地敲打,锥斗出口流淌的玉米就不会停歇。那个“当当当当”的声音,就是木片敲打石磨发出的。
??
  抬头四顾,房中蛛网尘结,好像很久都没有人来过,可磨为何依旧在工作?带着疑问我们出来,在磨房门口的石凳上小坐。空寂的磨房没有人,唯有记忆,不断被碾碎。听流水冲击水车发出的哗哗声,听石磨转动的隆隆声,听木片敲击磨盘的当当声,一种悠远的会意浸入脑海……
??
  这座水磨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修建的,我记事以来那里就是很热闹的地方,也是我们离不开的地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乡的经济发展很落后,人们的主食就是玉米面。这个水磨速度快,磨出的面细,附近十几个村子,人们或背或驼,都来这里磨面。每当黄昏之后,排队等待磨面的,无事闲逛的,看热闹的,会朋友的,纷纷在这里汇集,成为一个热闹场所。磨面人也喜欢这样的热闹,他们只需偶尔进磨房添一下玉米,撮一下堆起的面,又出来加入外面的热闹。倘若来了一个俏丽的磨面姑娘,更惹得一村的小伙围着磨房转悠。一个小伙,陪磨面姑娘守了几次磨房之后,帮忙背着磨好的面袋子,中途没歇气就送到了姑娘的家,获得了岳父的赞许,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磨房为媒,成全了一桩美事,磨房的故事更加美丽起来。磨房,一时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而磨房也没有辜负年轻人的希望,见证过不少美好的姻缘。那些没有姑娘的夜晚,听守磨房人的故事,听等候磨面的故事,宁静的乡村生活因磨房的存在而不再单调。特别是那些漫漫冬夜,一堆篝火的周围,伸出一圈各种形状颜色的手,听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或抓一把玉米粒丢到火堆里烧吃,月亮偏西了,精彩还在继续。
??
  那年月,磨房一年到头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只有修理石磨时,才停歇几天。水磨的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修理时,磨房主人请来老石匠,掀翻磨扇,把用了几年磨平的磨齿一锤一凿重新錾深。水磨的下扇是固定的,一般磨损较少,而转动的上扇,每次都要錾深一层。用上十来年,上边的一扇就要换掉。换出的磨盘,就成为磨房前的石桌子。在石匠修理磨扇的时候,主人忙着到磨房底下,查看水轮,修理更换木板做的叶片。磨房主人一般提前几个月就告诉大家,要在什么时间修磨,让人们好提前磨好口粮。可真正修理时,依旧有人来磨面,不断有人询问开磨的时间。我们也觉得等待的日子太长——我们虽不去磨面,但爱看热闹。
??
  磨房上边十多米处,就是小学校,每到下课,我们就跑出教室,站在高处看磨房前的热闹。偶尔还会有远方的小商人到来,在磨房门前摆开小摊,出售小零食和小玩意。我们多数时候是去当看客的——身上极少有钱。有时大人也给一两分硬币,我们舍不得花,手心都攥出汗了,还是紧紧攥着。记得我在磨房前只买过两次东西,一次是读二年级时,忍不住用一分钱买了一块硬糖,在嘴里含着,觉得一天都是甜的。另一次是五年级时,花了一年的积蓄——一角钱买了一副弹弓胶,做了一副期望已久的弹弓。就这样,我们的快乐记忆与磨房连在了一起,直到我小学毕业时,磨房前的热闹有增无减。
??
  可磨房不可能永远热闹下去。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人们大面积种植核桃树,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家家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昔日贫瘠的乡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吃玉米面了,喂猪的玉米面,嫌水磨太慢,都用钢磨了。那些路远的人家,干脆自己购买了两相电的磨面机。于是,水磨房渐渐门前冷落鞍马稀,热闹已成昨日黄花。
??
  思绪还在旧日时光里驰骋,磨房主人来了。我问他:是谁来磨面?须发斑白的老人家说:“哪个还会来磨面!磨自己的。”他说,用钢磨要四元钱一百斤,水磨是自家的,沟渠里的水一直很大,磨得虽慢却不用再出钱。磨完一斗来换一下就行了,反正自己也是闲着,就当是锻炼一下身体。谈起昔日的时光,老人家无限惋惜地说:“如今,一年里水磨只自家用几天,其余时间都空落无人。孩子们都不愿意看磨了,等我死后,水磨房也就完了。”是啊,不论我们如何眷恋,水磨房磨面的使命已经结束了,可磨房的生命难道就这样结束?
??
  看着离水磨房不远处的现代化磨房,我又想到如今常用的钢磨。是的,钢磨磨面快,但快到了人只能紧跟着机器奔忙,再没有空暇时间和心理空间来发生烂漫的故事。而水磨,却守住我们细腻的生活,让我们尝到了熨贴和温暖,她所散发出的浓浓的乡土气息难道就这样消失?
??
  老家人曾经离不开的水磨,终将被飞速发展的时代遗忘。对于家乡而言,水磨房曾是它朴素的心脏:错落的民居,古老的磨坊,平静的流水,茂密的核桃林构成了理想中平淡而又恬和的乡村。现在,这曾经搏动的中枢,却将变为一道渐行渐远即将消失的风景,让人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痛!
??
  离别时候,我对守磨老人说:如今这样的水磨房已经很少了,你要好好管护,不要让他垮塌!可是,连我也不知道,明年再回来的时候,水磨房是否还会存在?
??
  魂牵梦绕的水磨房啊,水磨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8-9-8 23:17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楼主
看这个内容时,想到有个人也写过类似文章,文笔了得。再忽然冒出念头,楼主莫非是大理的,往下看,果然,呵呵
楼主可认得张乃光老师吗
另,个人觉得虽然同类题材不同人写各有千秋,但最后三段,感觉与前面味道不符。。
3#
发表于 2008-9-9 07:12 | 只看该作者
水磨房磨出的是岁月的歌,是时代的歌。好有韵致的文章,欣赏,问好杨木华 老师,互致教师节问候!
4#
发表于 2008-9-9 07:52 | 只看该作者
看到你的修改了,主要集中在第五、第六段,添加了一些细节,这样文章就紧扣主旨,意味深长了。这是我当时的点评:文章亲切可人。叙事结构与叙事效果同样丰厚。尤其文章的结尾,这就是现实。对于曾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磨房,肯定是要遭到现实的淘汰,同样会使人忘却。可是,你不能忘却。水磨,守住了我们细腻的生活,使我们尝到了熨贴和温暖,他所散发出的浓浓的乡土气息不应该这样消失。好文,精华鼓励!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8:0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绝版蔷薇 发表
问好楼主
看这个内容时,想到有个人也写过类似文章,文笔了得。再忽然冒出念头,楼主莫非是大理的,往下看,果然,呵呵
楼主可认得张乃光老师吗
另,个人觉得虽然同类题材不同人写各有千秋,但最后三段,感觉与前...

果然好眼力!
谢谢指导,我斟酌修改一下,确实有不统一的地方!
谢谢你!
杨木华
6#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8:0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聂志刚 发表
水磨房磨出的是岁月的歌,是时代的歌。好有韵致的文章,欣赏,问好杨木华 老师,互致教师节问候!

谢谢!
也问好文友!
杨木华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08:0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杜永生 发表
看到你的修改了,主要集中在第五、第六段,添加了一些细节,这样文章就紧扣主旨,意味深长了。这是我当时的点评:文章亲切可人。叙事结构与叙事效果同样丰厚。尤其文章的结尾,这就是现实。对于曾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

谢谢杜版主的加精鼓励!
杨木华
8#
发表于 2008-9-9 08:16 | 只看该作者
祝贺精华文章!问好!
9#
发表于 2008-9-9 08:19 | 只看该作者
水磨,守住了我们细腻的生活,使我们尝到了熨贴和温暖,他所散发出的浓浓的乡土气息不应该这样消失。

  面对这古老农耕文化的遗存,离别时候,我只能对守磨老人说:如今这样的水磨房已经很少了,你要好好管理,不要让他垮塌!可是,连我也不知道,明年再回来的时候,水磨房是否会在?
     魂牵梦绕的水磨房啊,水磨房!
   体会出对家乡故园的深情眷恋!问好!
10#
发表于 2008-9-9 08:48 | 只看该作者
如是再三修改,令我感动!支持精华。
11#
发表于 2008-9-9 09:18 | 只看该作者
为文为人,都需要这样的认真精神。支持精华!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0:5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杨纯柱 发表
祝贺精华文章!问好!

谢谢关注!
杨木华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1:02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于文华 发表
水磨,守住了我们细腻的生活,使我们尝到了熨贴和温暖,他所散发出的浓浓的乡土气息不应该这样消失。

  面对这古老农耕文化的遗存,离别时候,我只能对守磨老人说:如今这样的水磨房已经很少了,你要好好管理,...

谢谢!
问好,祝教师节快乐!
杨木华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1:0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高迎春 发表
如是再三修改,令我感动!支持精华。

谢谢高版主的鼓励!
杨木华
15#
发表于 2008-9-9 11:0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4 17:34 , Processed in 0.1264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